APP下载

“引语”使新闻有了温度与震撼力—评《栾城草农敢闹海》

2010-07-26郝斌生

中国记者 2010年7期
关键词:栾城种草开放式

□ 郝斌生

一定意义上说,只有体现人的新闻才是有生命力的新闻,才是有温度有震撼力的新闻。2009年6月9日发表于《石家庄日报》的长篇通讯《栾城草农敢闹海》(以下简称《栾》文)就是活用人物引言在新闻中的力量而斩获2010年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范例。

《栾》文约3000字,是一篇经济通讯,非人物报道,然而文中涉及到13个当事人,皆有名有姓,每一个人的话都或多或少勾勒出其血肉面孔和禀性,形象跃然纸上。其中引用人物对话就占了近四分之一篇幅。说是一篇人物访谈或干脆是用“引语”串联起来的新闻并不为过。

2009年端午时节,记者应邀请到河北省会近效县栾城草莓园观光设施农业和无公害种植,如果说邀请方和被邀请方有一种报道默契,那也是近两年兴起的草莓大棚,简直成了省会的采摘园。记者是奔着草莓园去的,也是准备写“红色”文章的,但不经意间发现了“绿”,发现了路边的小草,发现了来往穿梭与国道省道和停泊在纵横阡陌上的加长拖挂车,而这些喘着牛气,冒着青烟的车辆都是运载小草的;发现了驰骋在草地上的切割机和坐在田埂上抽中华烟的草大王草经纪。

“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祖祖辈辈都是斩草除根的好把式。”“一个翻译的几句话洋话就骗走草业公司33万。”这些不算长的引语,使人们立马就联想到当年草农曲折尴尬的“走麦城”经历甚至上当受骗的狼狈相。用一句引语省略万千叙说,用一句引语承转启合。

美国著名记者唐·怀特黑特认为:“一篇好的报道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是指写作者要有对话的特征—仿佛记者正和读者交谈,记者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使用呆板的句式和令人费解的措辞。”《栾》文交替使用了开放式和闭合式采访。“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放式使得草农在说到种草的话题时滔滔不绝,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轻松自如,无拘无束。像类似“让我种草我不种,劝我种草我不听,逼我种草我告你”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闭合形式采访又能让大家顺着记者的提问集中回答,形成文章的主题,诸如“种粮的显然干不过种草的。”“在我们这里挣的少就算是赔”这类话。由开放式向闭合式过度,以取得具体明确有用的采访素材。

新闻中当事人的话是一切报道的激活素。多用引语不但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还可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引语一般多引用人物的口语,是即问即答,没有过多的思考、提炼,更没有记者加工,是原汁原味,甚至带有地域性的方言土话,不但增强了文中情趣,也使行文表述富于变化,避免语言模式化。

“我在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铺草时见过邓亚萍。”“我在北京四环铺草时正赶上北京市长去视察。”“算了吧,有些大官反对种草,因为种草浪费水。”以上这些对话,显然是草农扎堆儿在一起侃大山,是开放式采访,但记者把这些话引出来,并非闲笔。《栾》文通过这几句来自草农自我张扬、炫耀或互相贬斥的对话,以达到凸现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开视界,强素质的效果。通过引用这些漫不经心的对话,记者完成了向读者向世界的讲述:讲当代农民身上脱胎换骨的新鲜故事,讲结构调整的伟大进程,讲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三农的沧桑巨变。

好的引语应当在忠实说话人原意的前提下概述一个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或集中体现这个人的情感、态度;引用语言不能猎奇,要尽量使引语规范,严谨,准确,达到书面语言的规定性。

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人,只要一用引号,文章立马生动。我们呼唤新闻作品中的引语,因为引语不但能彰显个性,更有助于新闻报道向深层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栾城种草开放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栾城品牌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百名代表”视察民生实事办理工作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少先队员提案工作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节日“种草”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美容须防被“种草”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推进全域覆盖 建设“四美”乡村——石家庄市栾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