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利润的中小企业与绿色竞争力
2010-07-21湖北涂维亮陈传兴
□ 湖北 涂维亮 陈传兴
基于绿色利润的中小企业与绿色竞争力
□ 湖北 涂维亮 陈传兴
基于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中国中小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本文试图从绿色利润的获取途径探讨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一、绿色利润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
1.企业绿色竞争投资的成本动机分析。从生产的角度看,绿色生产是企业利润所得的“外部性”,绿色利润率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绿色竞争力的强弱,资本获利的本性则是影响企业决策者是否愿意选择绿色投入的动机依据标准。
没有外部性强制的情况下:绿色利润为正值,如果不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企业会直接选择投资生产绿色生产或服务;如果考虑其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绿色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小于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仍然会放弃投资绿色产品生产。绿色利润为零或负值,在相同情况下,会增加企业成本,失去企业市场份额,不管是否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至少企业不会持积极态度,企业也难进行绿色产品投入的生产。
存在外部强制的情况下:如果排放惩罚性成本小于或等于投资的成本,且绿色利润为零或负值,在环保上投入的成本会侵蚀利润成本,企业必然放弃绿色产品生产或服务的投入。如果排放惩罚性成本大于投资的成本,且绿色利润为零或负值,此时企业必然要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行业投资成本过高,机会成本过大,利润成本的增长意味着消减了环保成本,企业也会放弃绿色产品生产或服务的投入。这就是很多企业宁愿选择排放惩罚性罚没,也不愿投资进行绿色产品生产或服务的原因。如果排放惩罚性成本大于投资的成本,且绿色利润为正值,而投资的机会成本小,企业将会选择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
2.企业绿色投资诱因分析。从绿色产品的性质来讲,由于企业生产提供的绿色产品或服务,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关,在绿色产品还不十分丰富的条件下,绿色产品或服务其实就成了“吉分物品”(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用的作用),会产生吉分效应(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许多企业愿意投资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的诱因。
3.企业绿色竞争力强弱的价值标准。判断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强弱,首先是企业是否愿意和有能力进入绿色竞争,其次是进入后如何提升绿色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的绿色利润或绿色利润率的高低。而从绿色利润的构成来看,要获得较高的绿色利润一是与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产业有关,包括资源的价值、资源损耗的成本与恢复成本;二是与企业的规模和结构有关;三是与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有关,即产品设计试制,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排污和再利用程度,有无技术引进与创新;四是绿色管理和绿色理念。
综合来看,从企业盈利的视角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有其客观的诱因,但核心在于获得绿色利润的高低,而动因成本分析表明选择不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的概率大于绿色产品生产的概率。所以,片面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法律和行政强制要求企业对环境负责,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只有让企业有利可图,才是根本的出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绿色竞争的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1)中小企业绿色化的意识日益强化。一是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政策趋于严格,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排放的技术创新,绿色化的观念日益增强。二是随着收入水平和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愿意支付优质价高绿色的休闲和娱乐消费,并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题,对中小企业的绿色化意识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2)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不断提高。由于中小企业各自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决策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在绿色化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小企业的绿色化水平较高,而国内其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绿色化水平较低,总体的绿色水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3)企业绿色竞争力已纳入到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许多中小企业按照国际环境标准加快了相关技术的创新,一些生产型的中小型企业在低资源利用率和低环境标准基础上,多属于粗放型的,也开始注重企业绿色化的发展。(4)政府对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政府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扶持力度,虽然基金规模有限,但对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国家 “十一五”规划,中国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投入和投资能够带来相当于60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收入。
2.中国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讲中国中小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资源占有不足,中小企业普遍重视眼前的短期利益,浪费严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中小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忽视环境保护,致使能源消耗和排污量居高不下,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往往只计算对自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成本和收益,忽略其活动造成社会性的环境成本代价。(2)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绿色创新领域进步缓慢。近年来,中国环保总投入仅占GDP的0.8%左右,与国际平均1.5%的水平相去甚远,且投资主要是依靠政策性投入,企业自身、民间投入积极性不高,所占比例很小,有限投入下,中小企业获得的环保投入更是有限。还因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承担环境成本的能力有限,在环保技术研发上仍以常规而非领先技术为主,使得企业不愿意或者无力进行足够的环保投入与环境技术的创新实施。(3)中小企业保持着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绿色经济观念仍缺乏。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以传统的成本管理为主,没有建立起绿色成本管理核算体系,绿色经营对企业的效益影响不明显,使企业内部环保意识淡薄。对于环境、资源这些公共物品,由于外部的不经济,环境成本的外部化,生产企业都试图通过逃避责任或搭便车,将成本转嫁给了政府或社会。(4)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中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低很多。比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获得绿色竞争力的重要跳板,但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仍在ISO14000认证之外徘徊。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中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5)设备与技术落后,生产损耗大,生产工艺成本高。中国中小企业由于投资不足,使用的大多是落后的产能较差的设备与技术,导致生产工艺的成本较高,不仅浪费资源与人力,而且产生大量的污染。
三、基于绿色利润下,提升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在资源占有和产业链中都处于中低层,没有资源和产业垄断优势,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规模都影响其实施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难以形成绿色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有以下几方面。
1.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因为环境是公共的,可以依实际情况,对进入绿色产品生产或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减少对中小企业的正常利润影响,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提高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切实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工作,不要因企业利益而破坏资源和环境,使中小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对没有绿色竞争力且对环境破坏大的中小企业要坚决实行高标准的排放政策,促成其转型、整合或关停。
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在绿色产品为“吉分物品”的诱因下,中小企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化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对立冲突,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使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中小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初步具有绿色竞争,然后再逐步提升。
3.从生产价值链的重构中提高中小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从长远来看,企业都必须将环境成本内在化,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成本管理模式,达到“绿色竞争优势”和“成本比较优势”双赢的目的。因此,中小企业产品的设计应遵循资源消耗减量化、材料及包装无害化、废弃物回收利用化的设计思路,优先购买环保原材料,加强在生产、包装阶段资源的回收利用、能源节耗和污染物质抑减,采用环保物流,使消费产品的废弃物易于降解和回收再利用,达到资源综合节约利用和降低排污的目的。
4.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应是开发 “绿色技术”产品,不仅注重发明新技术,引进新设备,赢得竞争力,更要通过对发达国家绿色技术的学习、引进、吸收和二次创新。培育各级技术创新主体,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规模和结构,改善生产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平均成本,以抵消改善环境的增加成本,从而提升绿色竞争力。
5.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创新。政府除了直接支助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外,还应该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增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如推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优惠贷款计划,或针对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支出提供税收减免等。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使中小企业之间建立绿色技术研发联盟,以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为目标进行绿色技术攻关,对提升中小企业绿色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荆州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