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指导盆底肌锻炼治疗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无功能性尿失禁近期疗效观察

2010-07-16侯立功侯广军耿宪杰陈新让

山东医药 2010年31期
关键词:源性盆底尿道

侯立功,侯广军,耿宪杰,陈新让,黄 敏

(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450053)

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无功能(NADS)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尿失禁,手术为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1]。2007年5月~2009年6月,我们对45例NADS尿失禁患儿于医生全程指导下行盆底肌锻炼(PFMT)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5例NADS尿失禁患儿,均符合Nevéus等[2]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7例,女18例;年龄5~13(7.4±2.7)岁。伴有泌尿系感染15例,腰骶疼痛10例,下肢运动感觉障碍8例,大便失禁12例。患儿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腰骶部平片或MRI检查示隐性脊柱裂12例。曾行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19例,骶尾部畸胎瘤术9例,脊髓外伤术5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排空大、小便后侧卧于治疗床。在生物反馈治疗仪显示下,应用肛塞电极和直肠测压管检测盆底肌电活动和压力信号,指导患者正确的盆底肌收缩和松弛,先行3次快速最大限度的收缩和松弛盆底肌,休息10 s后行3次缓慢最大限度的收缩和松弛盆底肌,休息10 s;重复上述过程,每次训练30 min左右,2次/d,疗程为12周。患者每周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6次集中训练,余时间在家按上述方法锻练[3,4]。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3 d排尿、7 d排便情况,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行尿动力学测定。比较治疗前后主、客观指标变化。主观指标包括总排尿量(VT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总大便失禁和污便次数(TFI)、功能性膀胱容量(VF)和 ICI-Q-SF;客观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RMF)、残余尿量(PVR)、膀胱顺应性(BC)、逼尿肌漏尿点压(PDLP)、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VMCC)、最大尿道闭合压(PMUC)和功能性尿道长度(LSF)。治疗结束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尿失禁症状明显好转,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下[5]。以治愈+有效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两随机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例患儿治疗前后主观和客观指标比较见表1、表2。45例患儿治疗后治愈14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有效率71%。

表1 45例患儿治疗前、后主观指标变化(n=45,±s)

表1 45例患儿治疗前、后主观指标变化(n=45,±s)

时间 VTV(ml/72 h) TOV(次/72 h) VF(ml) TFI(次/7 d) LT(次/72 h) ICI-Q-SF(分)1 868±345 40±15 50±18 3.1±1.8 30±13 16±7治疗后 1 819±328 31±13 59±21 2.4±1.1 24±10 12±6 t值 0.690 5 2.445 0 2.183 0 2.226 0 2.454 0 2.910 0 P值治疗前0.491 7 0.016 5 0.031 7 0.028 6 0.016 1 0.004 6

表2 45例患儿治疗前、后客观指标变化(n=45,±s)

表2 45例患儿治疗前、后客观指标变化(n=45,±s)

时间 RMF(ml/s) PVR(ml) BC(ml/kPa) VMCC(ml) PDLP(kPa) PMUC(kPa) LSF(mm)14±6 59±31 42±15 219±55 1.9±0.9 4.1±1.3 24± 9治疗后 16±7 55±26 48±22 231±69 2.2±1.0 5.2±2.5 29±11 t值 1.455 0 0.663 2 1.512 0 0.912 3 1.496 0 2.619 0 2.360 0 P 值 0.149 2 0.508 9 0.134 2 0.364 1 0.138 3 0.010 4 0.020 5治疗前

3 讨论

NADS常表现为难治性尿失禁,系逼尿肌无收缩同时合并尿道无收缩所致[6]。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膀胱颈口悬吊术、尿道周围注射药物法等[5]。尿道周围注射药物近期有效,但可增加逼尿肌漏尿点压,需反复注射,长期效果不理想[7];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长期效果好,但价格较贵,并发症和再手术率高;膀胱颈口悬吊术长期疗效差,且术后必须使用间歇导尿来排空膀胱。

PFME是目前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研究的热点,可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重复、选择性地自主收缩和放松,有助于增大盆底肌和尿道肌的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加强控尿能力,具有无创伤性、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为训练方法不规范,患儿依从性差,无法保证训练时间。本组患儿治疗后TOV、LT和ICI-Q-SF评分及PMUC和LSF均明显改善,有效率高于以往研究报道。提示医生全程指导下盆底肌锻炼治疗NADS效果确切。优点为:①在生物反馈治疗仪显示下,应用肛塞电极和直肠测压管检测盆底肌电活动和压力信号的变化,进行正确盆底肌收缩和松弛的学习,了解减弱及异常的盆底肌肉活动状态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以逐渐增加控尿和控便能力。②依从性明显提高。锻炼时间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我们安排每周6次,周六、日每人每天2次,周一至周五每天1次,集中训练。③治疗过程中,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并随时了解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PFME是一种有效治疗儿童NADS性尿失禁的方法,近期疗效明显,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1]刘志坚,易超然,蒋健.脊髓栓系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72-273.

[2]Nevéus T,von Gontard A,Hoebeke P,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J].J Urol,2006,176(1):314-324.

[3]邢晓红,杜莹,常淑娟.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2006,28(11):773-775.

[4]Konstantinidou E,Apostolidis A,Kondelidis N,et al.Short-term efficacy of group pelvic floor training under intensive supervision versus unsupervised home training for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a randomized pilot study[J].Neurourol Urodyn,2007,26(4):486-491.

[5]宋健,林丽莎,宋岩峰,等.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7560.

[6]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l3(7):604-606.

[7]武玉东,赵亚冰.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704-705.

猜你喜欢

源性盆底尿道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陌生的尿道肉阜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