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2010-07-13冯丽娜
冯丽娜
《金融市场学》是研究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作为面向21世纪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适应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的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中的作用
《金融市场学》是研究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资产定价问题的一门学科,内容深、涉及面广,且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紧密,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金融市场学原理,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
1.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金融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主要注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呆板的、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金融市场学》通过案例教学,对金融市场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实践分析等等,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大胆去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进行讨论和争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成就感。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有较多的自学和研究的余地,这样,既解决了教材难以完全反映各种实际情况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释金融活动的能力。
2.案例教学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金融市场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金融市场学》课程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金融市场学原理,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具体情况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传统的听课、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理论知识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讨论,学生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加强了对金融市场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3.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前的阅读准备,还是课堂上的你争我辩,无不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劳动。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案例,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写出发言提纲,这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互相交流,学生就其观点畅所欲言、抒己见、交流辩论,达到取长补短和不断进步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但促使学生间加强沟通、相互尊重,同时也增强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给学生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让学生对此做出判断和分析,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感悟和深层次的思考,这时,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所得到的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知识,而是活生生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案例教学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案例教学中,教师从“主角”变成“配角”,成为设计、组织和评论者。角色的多变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具有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和环境的引导、主持、控制等综合能力。首先,教师必须为案例教学课程实施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其次,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而且每位学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答案可能都不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临场应变能力,迫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师要深入到实践中,到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超市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充实、提高自己。
二、《金融市场学》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改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互动,教师在案例准备阶段、案例讨论阶段、案例总结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由单一的授课人变成了多重身份的人。
1.在案例准备阶段——设计师;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承担搜集、选择、整理案例的责任,并使之适应于教学环节和教学目的。首先,教师需要在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包括包括案例类型、案例来源、案例的教学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等。其次,精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金融市场学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近几十年来的金融市场动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案例,如巴林银行的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327”国债风波等。但沿用过去的案例来讲述当今金融市场的变迁有时是不合时宜了。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能够反映当前金融市场的变化实际,案例资料应及时更新。精选出那些与时俱进、真实可靠、学生感兴趣、社会普通关注的典型案例,向学生介绍金融理论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2.案例讨论阶段——组织者;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要组织好课堂讨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教师则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讨论、思考、争辩,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种种问题和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一般的案例讨论不一定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最主要是同学们能够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择机“发言”。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虽然教师不再是主角,但为使讨论顺利进行,教师应该用智慧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要能熟练地运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点评学生们的发言,或纠正错误观点,或提出反问,教师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适当、适时、到位。教师作为组织者,在讨论中要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员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最大收益。在积极引导学员发言或者讨论的同时,要有效地把握课堂讨论气氛,防止讨论气氛过于激烈或者冷漠。
3.案例总结阶段——总发言人;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必须用简短的时间进行总结。简短的总结不是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一是对学生讨论表现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二是对案例本身的总结,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答案并非唯一,也不一定有最优答案。老师可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观点有可能会与某些同学一致,也有可能都不同,但教师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只是客观地来表述,最好不要用绝对性肯定的语言来强化自己的正确,而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金融市场学》案例教学中角色定位的执行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金融市场学》案例教学中面临的角色定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要想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引导、协调等作用,实现案例教学对金融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面临新的要求。
1.引用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金融市场学》全面反映当今世界较成熟、较前沿的各种理论,其内容性质决定它必须要把该讲的基本理论、概念、过程和方法说清楚。因此,引用案例不能过度过量,也不能什么案例都讲。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必每章每节都用。
2.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处理问题的实践中,通过案例教学,学生直接接触到金融市场发生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优势是明显的,但不是万能的,有许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传授。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连贯性强,系统性全面,尤其是对一些金融市场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才能采用案例教学。所以,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既不能一味的为讲理论而讲理论,也不能片面的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而是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博采众长,互为补充、兼收并蓄。
3.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如有些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发言,即使是在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也不愿意加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还有一些同学怕回答错误而有紧张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一些技巧,营造轻松的课堂讨论气氛,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勇于阐述自己的观念。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不管是正确的、片面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要学会赏识学生,努力发现表扬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和创新处。或者采取分解任务的办法,要求每位同学回答不同的问题,争取全体学生都是参与者。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