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2010-06-15王秀丽刘俊德孙群星
王秀丽 刘俊德 陈 力 孙群星
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以及行为紊乱表现,发生率高达 50%~ 90%[1]。 BPSD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给照料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经济压力,是临床需要治疗的重点之一[2]。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开始用于 BPSD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木研究比较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入组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III)阿尔采末病(AD)和血管性痴呆(V D)的诊断标难,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 (BEHAV E-AD)总分≥8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24分;以住院患者为主 ,也可纳入服药合作,监护人负责的门诊患者。
1.1.2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对氟哌啶醇或喹硫平过敏,或以往接受上述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接受抗精神病、抗抑郁剂、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而清洗期未满 1周;高度怀疑老年痴呆路易体型。
1.1.3 一般资料 2007年 2月~ 2008年 2月于郑州市的 3家医院入组痴呆患者 80例,其中男 44例,女 36例;AD39例,VD28例 ,其他类型痴呆 13例;年龄 45~ 94岁 ;病程 0.5~ 9年;门诊患者 6例 ,余为住院患者。①氟哌啶醇组:40例,其中男 23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71± 8岁;病程 4.2± 2.6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 MSE)评分 9.0±5.6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 57.3± 14.2分 ,BEHAV E-AD评分 17.1±7.9分 ,Cohen-Mansfied激越问卷 (CM AI)评分 57.0±16.7分;②喹硫平组:40例,其中男 21例,女 19例;平均年龄 70±7岁 ;病程 4.0± 2.9年 ;MM SE8.7± 5.4分 ,ADL(58.5± 13.0)分 ,BEHAV E-AD(17.6± 8.7)分 ,CM AI(56.3± 17.6)分。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氟哌啶醇起始剂量为 1mg/d,最大剂量不超过 20mg/d,喹硫平(商品名思瑞康)起始剂量为 25mg/d,最大剂量不超过 400mg/d,共治疗 12周。研究期间禁用其他精神药物;锥体外系明显时可使用安坦。
1.2.2 疗效评定 采用 MMSE、ADL评定治疗前后认知水平。 治疗第 0、 2、 4、 8、 12周以 BEHAVE-AD、 CMAI评定疗效,减分率>60%为显效,>30%判定为有效,<30%为无效[3]。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评定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用i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 完成和用药情况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组各 40例,观察过程中有 11例病人脱落,脱落率 13.7%。其中喹硫平组脱落4例(2例因用药 2周后精神病加重而脱落,2例治疗不合作),实际完成 36例。氟哌啶醇组脱落 7例,出现脑卒中 1例,低血压 1例,4例因严重锥体外系反应,1例不合作,实际完成33例。两组用药剂量:氟哌啶醇用药量 2~ 20mg/d,平均治疗剂量(4.5±1.5)mg/d,喹硫平组用药量 25~400mg/d,平均治疗剂量(140±50)mg/d。
2.2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组疗效比较 见表 1、表 2。两组 12周治疗中 BEHAV E-AD、CM AI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第 2、4、8、12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均P<0.01(见表 1);而 MM SE及 ADL的评分无明显变化,经t检验,均P> 0.10(见表 2)。 BEHAV E-AD评分,氟哌啶醇组和喹硫平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9%和 82%,显效率分别为 48%和 46%。两组比较经i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 CMAI评分,有效率分别为 72%和 78%,显效率分别为 50%和 47%。各治疗时期两组 BEHAVE-AD各因子减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BEHAVE-AD、CM AI评分比较(±s)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BEHAVE-AD、CM AI评分比较(±s)
注:配对 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1
BEHAV E-AD CM AI组 别 例 数 治疗前 治疗第 12周 治疗前 治疗第 12周氟哌啶醇组 33 17.8± 6.7 7.2± 5.1 55.4± 12.4 39.6± 7.9喹硫平组 36 18.2± 7.4 7.6± 4.9 58.6± 15.6 41.3± 8.8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MM SE、ADL评分比较 (±s)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MM SE、ADL评分比较 (±s)
注:配对 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0.05
MM SE ADL组 别 例 数 治疗前 治疗第 12周 治疗前 治疗第 12周氟哌啶醇组 33 11.3± 7.2 9.2± 4.2 57.5± 4.4 54.6± 5.8喹硫平组 36 10.9± 7.4 9.4± 5.0 60.3± 3.9 55.8± 6.8
2.3 药物不良反应 氟哌啶醇组和喹硫平组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率分别为 42%和 17%(P<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发生率为 38%,明显高于喹硫平组(3%),且迟发性运动障碍 4例,喹硫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氟哌啶醇组合并安坦达35%,喹硫平无 1例发生,经i2检验,P<0.01。
3 讨 论
BPSD表现多样、识别和诊断存在困难。margallo-Lana对 231例患者调查发现,90%患者有痴呆,其中 79%患者具有非常显著 BPSD,但仅有 58%得到精神药物治疗[4]。有很多评定 BPSD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工具,应用最广的是 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 AI)和 AD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 E-A)[5]。
由于氟哌啶醇在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对BPSD疗效确切,也是 BPSD临床药物试验的金标准药物。近年来,开放性试验结果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在治疗 BPSD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幻觉、妄想及攻击行为,且用药量较小,锥体外系副作用与安慰剂相当 ,耐受性较好。冯少慧等[6]报道低剂量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的精神行为障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
本研究显示,氟哌啶醇从 1mg、喹硫平从 25mg开始加量,2~4周加到治疗剂量,氟哌啶醇和喹硫平日最高剂量分别是(4.5± 1.5)mg/d、(140± 50)mg/d,说明两药治疗 BPSD的有效剂量较小,并且两组有效率和显效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总体疗效相当。
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频度和安坦合用频度均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尤其氟哌啶醇组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成为治疗中患者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喹硫平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喹硫平治疗 BPSD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优于氟哌啶醇。
既往有报道,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患者 MM SE评分的下降速度是未接受抗精神病治疗患者的 2倍,提示抗精神药物可加重痴呆患者的认知损害[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患者的 MM SE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可能与观察时间太短 (仅 12周)有关,不足以说明认知状态的变化。氟哌啶醇组合并较高的抗胆碱药,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的谵妄状态及认知损害。喹硫平的中枢抗胆碱作用极弱,并且锥体外系发生率非常低,几乎不用合并安坦抗胆碱药,因而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发生率低,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1]O'Connor D W.Epidemiology of behaviorai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J].Int psychogeriatr,2000,12:41-45
[2]Finkel S I,Costa e Silva J,Cohen G,et al.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dementia:a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urrent:knowledge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J].Int Psychogeriatr,1996,8:497-500
[3]孙新宇,高之旭,冯锋,等.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3):156-159
[4]Margallo-lana M,Swann A,O'Brien J,et al.Prevalence and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ns amongst dementia sufferers living in care environment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1,16:39-44
[5]Burns A,Lawlor B,Craig S.Assessment scales in old age psychiatry[M].London:Martin dunitz Ltd,1999:73-125
[6]冯少慧,王锐,曾林,等.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177
[7]McShane R,Keene J,Gedling K,et al.Do neuroleptic drugs hasten cognitive decline in dementia? Prospectiv e study with necropsy follow-up[J].Br Med J,1997,314: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