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现状分析*
2010-06-15赵阿勐周馨竹刘兴来
赵阿勐 周馨竹 刘兴来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革,一方面,互联网带给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让人们体验到了信息时代的快捷和方便;另一方面,一些网民无限制地使用网络,不但影响其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对其身心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正处身心发展中的青少年,具有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时尚,自控制力弱、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特点,容易陷入成瘾的境地。自上世纪 90年代末起,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很多欧美等国家已陆续设立了网络成瘾干预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应用心理治疗手段治疗网络成瘾的实践。相形之下,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显然落后,表面关注的多,系统、深入研究的却很少[1-2]。
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研究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探讨,借此来对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某市的高中生为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将本市高中分为重点、普通和职高 3类,从这 3类学校中分别随机抽取市区及县内抽取学校各 3所,再从这 9所学校中按年级抽取 2个班进行调查。年级覆盖 1~ 3年级。本研究共测试了 9所普、职高共 1483名学生,收回问卷1437份,回收率为 96.9%。剔除部分作答不全、明显反应心向者的无效问卷 78份,得到有效问卷 1359份,有效率为 94.6%。再剔除“没有使用过网络”的问卷 97份,得到高中生网络使用者有效问卷 1262份,其中普高的 683份,职高的 579份。
1.2 方法 为配合研究的需要,本研究用来收集资料的工具,一是自编的《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问卷》,用来了解被试者网络使用行为的特征和使用方式;二是《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用来测量被试者的网络成瘾行为、成瘾相关问题及困扰,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3,2周后再测信度为 0.83。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则介于 0.79与 0.89之间。此外,针对样本分配的常态性检验,结果显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得分均符合常态分配的特性(P<0.001)。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访谈大纲为工具,研究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3]。
1.3 数据统计 数据采集方式是将上述 3个测验一次性发给被试,不记名,集体和个别施测相结合进行书面测验。采用SPSS for Window11.0对所有数据进行输入并统计。
2 结 果
本研究把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上的得分排序最高的 5%的对象(共 64名)作为网络成瘾高危险群,既网络成瘾者。
2.1 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 从就读学校类别分布上看,以职高略多,为 37名。从总人数的比例上,职高占 5.4%(37/683),普高占 4.7%(27/579)。这可能与不同学校学生素质、管理及教育水平有关,也可能与部分学生由于网络成瘾而学习成绩较差较多地进入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有关。
从所在地区情况分析,市区的网络成瘾高危人数占成瘾高危险群总数的 60.9%(39/64),明显高于所属县;且在总人数的比例上,市区(7.0%=39/555)的网络成瘾高危人数比例也明显高于所属县(3.5%=25/707)。
在年级和年龄方面,多集中一年级(35.9%)、16周岁(28.1%)和二年级(45.3%)、17周岁 (48.4%)。在性别的比例上,男性(81.2%)高于女性(18.8%)。
2.2 网络成瘾高危险群(以下称为成瘾组)与一般使用者(以下称为对照组)在网络使用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按就读学校、所在地区、就读年级、性别、年龄,把 64名成瘾组对象进行 1∶1配对。其中普高 54名,职高 74名;市区 78名,所属县 50名;一年级 46名 ,二年级 58名 ,三年级 24名;男 104名,女 24名;年龄 16~19岁。
2.2.1 使用年资、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及上网地点 在成瘾组的 64名对象中,使用年资在 3年以上的有 30位 ,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半年到 1年、1~2年的对照组略多于成瘾组。总体发现成瘾组比对照组有较长使用年资,见表 1。
表 1 使用年资[n(%)]
在每周使用时间上,成瘾组使用 10小时以上的有 29位,对照组仅 10位,相差悬殊。在 5小时以下时区段对照组则达到 45位,多出成瘾组 27位,反差更为悬殊,见表 2。
表 2 使用时间[n(%)]
成瘾组每周平均使用次数在每周 1~3次及以上区段的人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少于每周 1次的区段远多于成瘾组。由此可知,成瘾组倾向有较多的每周平均使用次数 ,见表 3。
表 3 使用次数[n(%)]
两组的主要上网地点同为网吧和家里,而在朋友或同学家及其他地点上网的则都很少。另外,成瘾组在学校上网的人数略少于对照组,见表 4。
表 4 上网地点[n(%)]
表 5 常使用的网络功能 [n(%)]
2.2.2 成瘾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功能、网上活动、使用动机及上网体验等多选题的卡方检验
2.2.2.1 成瘾组使用网络的功能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及WWW(万维网),而对照组为聊天、网络游戏及 WWW(万维网)。卡方检验显示:两组在网络游戏和虚拟社区两项功能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功能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 5。
2.2.2.2 在常进行的网上活动方面,经卡方检验,成瘾组玩网络游戏的活动多于对照组,而阅读新闻/杂志的活动则少于对照组。两组在其它网上活动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玩网络游戏的活动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见表 6。
表 6 常进行的网上活动[n(%)]
2.2.2.3 成瘾组网络使用动机的前 3位依次为无聊、打发时间(65.65%)、结交新朋友 (60.9%)、增加平时与朋友或同学聊天的话题(50.0%),而对照组依次为:搜寻信息 (57.8%)、结交新朋友(46.9%)、得知最新消息(45.3%)。卡方检验表明,两组在无聊、打发时间、扮演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身份、搜寻信息等 3类活动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2.4 成瘾组与对照组上网时体验最多的均为“网上交流(发邮件或聊天 )更亲密”、“无约束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成瘾组关于直率的性方面的讨论要多于对照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对上网行为“失去控制”感或“失去自制力”感和上网很有刺激感这两种体验上,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其它体验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两种体验与网络成瘾关联,见表7。
表 7 上网时的体验[n(%)]
3 讨 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者多具有较长时间的网络使用经历,即在非家庭监管环境下上网为主,以及过度的网络游戏使用特点。
青少年网络成瘾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耗费大量的时间上网,不仅使宝贵的青春流逝,而且也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发展[4-5]。其次是健康问题,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时间“泡”在网上,过多的进行网络虚拟游戏活动,缺乏必要的锻炼和休息,甚至颠倒了生物钟,加重精神和身体的负担 ,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另外,由于网络成瘾和虚拟社区的过渡进入,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学业,相关生活事件的变化又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其中的一定比例已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危险群,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共同努力,消除网络依赖,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6-7]。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给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全面认识网络的作用,必要时给予积极的干预。对青少年自身而言,要明确使用网络的目的,不可沉迷于网络之中。平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55-356
[2]王楠.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沉溺于电子游戏 2例报道 [J].山东精神卫生,2002,15(3):232-236
[3]黄萍萍,郑光,沙吉达,等.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计算机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调查 [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8):370
[4]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5]张梅花.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文探讨[J].教育探索,2006,6:46-47
[6]Davis R A.A cognitive-behavior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2001,17(2):187-195
[7]Kandell J J.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J].CyberPsychology& Behavior,2003,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