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
2010-06-11吴礼兰
吴礼兰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河南淮阳 466700)
2007年2月~2009年2月,笔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患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18岁 ~4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年,平均6.6年;其中经行情志异常10例,经前乳房胀痛16例,经行腹痛11例,经行头痛5例,经行水肿2例。对照组40例,年龄18岁~4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平均6.7年;其中经行情志异常11例,经前乳房胀痛15例,经行腹痛10例,经行头痛5例,经行水肿3例。2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发病特点:经前1周(或更长)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2d~3d最为严重,经潮后突然消失;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身心健康为特征的证候群;(2)情绪不稳:精神紧张,性情波动,烦躁易怒或争吵、哭闹,不能自控;(3)意志消沉:无精打采,抑郁不乐,表情淡漠,或精神错乱、失眠、健忘、偏执妄想等;(4)头痛:多为双侧亦可单侧,持续性或时发时止;(5)乳房胀痛:经前乳房饱满、肿胀或疼痛,疼痛严重者可放射到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6)腹痛或腰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甚至恶心、呕吐或腹泻;(7)水肿:眼睑或身体水肿,体重增加。具备上述7项中的(1)项,余项中1项或1项以上者即可作为入选病例。
2 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减。方药组成:柴胡 10g,白芍 25g,枳壳 15g,川芎 10g,当归 15g,香附25g,陈皮10g,合欢皮15g,甘草6g。头痛重加葛根15g,钩藤20g;失眠加酸枣仁20g,柏子仁10g;乳房、胸胁痛加川楝子12g,王不留行10g;躁热、口干苦加牡丹皮、栀子、麦冬各10g;面部痤疮加夏枯草、连翘、金银花各15g;面浮睑肿加茯苓、车前子、益母草各20g;阴虚加女贞子、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各10g;腰痛加续断、桑寄生各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于经前7d~10d开始服至月经来潮。
2.2 对照组
口服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两药均由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次,每次8丸,疗程同治疗组。服药期间,勿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休息。
3 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妇科学》制订。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半年内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半年内有所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 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可由精神紧张引起皮质下中枢功能紊乱,包括植物神经系统和垂体与其他内分泌腺体之间的不协调,亦可因体内雌激素代谢障碍,其与孕激素间失去平衡引起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失衡有关。从中医辨证分析看,本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尤其与肝关系更为密切。加之中年妇女正处在学习工作繁忙阶段,在社会及家庭中均担负重要责任,易致内伤七情、饮食失节或劳倦,于行经前体内阴血下聚血海。偏于阴血不足之体,阴阳气血在子宫消长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或干扰,导致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生理机能紊乱,以月经前期出现肝脾、冲脉气机郁滞、气火偏亢病证为特点。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其功能为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中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疏肝解郁,疏通经络为主药;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理气止痛;陈皮、合欢皮、甘草理气解郁,和胃调中。同时嘱其调畅情志,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加强体育锻炼,避免情绪激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治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