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之花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绽放
2010-06-09董健
董健
【摘 要】网络环境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也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学生。随着论坛、博客、话题讨论等形式的出现,网络中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变迁的优秀文章也越来越多。择其优秀者供学生阅读、讨论、积累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效率和能力,是一条新的作文教学之路,值得尝试。
【关键词】网络资源 阅读 写作教学
引子:一则周记引发的思考
2008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备课时,无意中注意到腾讯网上一篇关于“我们还要不要过端午节”的文章以及网友的讨论,同时还有一篇韩国正在就端午节申遗的报道。看到这些文字,我感到很不是滋味。在随后的语文课堂上,发表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看法,学生们居然很感兴趣,于是,我就借题发挥多讲了一些,从端午节讲到儒家文化,进而延伸到中华民族精神天空的缺失,学生们听得很入神。我灵机一动,心想不如趁机引导一下,让学生就此写一则周记,既可发挥一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可以借机对他们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对周记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周记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学生普遍兴趣不浓,一般都不太想写,教师把任务布置下去,大多数学生也就是应付一下。但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又不敢放弃这一形式,因为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所以,学生的周记写作结果也就不去追究了,实在写不出来,也允许他们做一些摘抄。
可是这次周记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倾听,写作态度也非常认真,写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作文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效果,执教多年来,面对这种局面,我感到由衷的欣慰。80%以上的同学写出的周记都超过了800字,其中还有近十位同学写了近2000字。他们不仅写到传统文化的流失,而且加以拓展,延伸到很多方面,比如:文字母语的弱化、诚信礼仪的丢失、阅读经典的减少,肯德基、哈里·波特的入侵甚至还细化到中国的茶文化、戏剧国粹、家庭伦理等多个方面。
有一位学生写道:“屈原啊!你走吧!不要让我对你有一线的希望!李白啊!你飞吧!你的到来只能让我更加的悲伤!……”写得非常动情,俨然是“余秋雨”式散文,激情迸发,感人至深。
还有一位学生足足写了五张纸,旗帜鲜明地反对我的观点,他认为传统东西的丢失不是什么坏事,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举了很多例子加以佐证。估且不谈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单凭这五张纸3000多字,我就很高兴,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化的阅读和探究意识吗!
高兴之余,我觉得这件事很值得语文老师进行深入反思。为什么以前的周记学生就不想写或者不愿意写,而这次周记就写得这么好呢?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写作的,并且也是有能力写好的,只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以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找一个自己觉得重要,觉得有意义的主题,然后要求学生们围绕这一主题去写作,既没有利用相关材料进行引导,也没有设计问题进行创作提示,所以学生既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怎么写,所以越写越不想写。而这次周记则不同,由于我事先给了他们一些“资料”——网络文章(虽然这资料只是我的转述),但是因为我的的介绍和引导,使他们对这个话题发生了兴趣,他们愿意进一步“阅读”,也愿意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基于那次教学体验,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网络中的一些文章引到作文教学中来,让学生阅读、讨论、写作。近两年的实践演练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十篇网络文章,也经常讨论一些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学生就此写了很多周记。作文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周记本变厚了,写作内容丰富了,写作热情明显提高了,创作的速度加快了,写作的范围扩展了,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
这里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一下网络文章对于优化作文教学的意义、实施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网络资源对优化作文教学的意义
1.网络文章阅读可以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渲泄。《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足故永歌之。”可见,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产生表达的欲望。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应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
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枯燥无味的,要么让学生谈成功谈意志,要么让学生进行哲理思辨,要么就是对经典的分析。我们总让学生写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那肯定写不出优秀的文章。而网络的优点就在于一个“新”字,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能反映时代的需要。因为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中学生喜欢追赶时代潮流,所以网上的一些文章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
比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会把一些歌星、影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所以当我选择网络文章《少年追随周杰伦不成服药自杀》、《用生命追逐偶像,到底值不值?》和腾讯网今日话题《谁来拉疯狂的粉丝一把》(杨利娟追刘德华事件)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马上产生共鸣,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老师在写作思路、技巧、结构上再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写出了很好的议论文。这比写一篇关于谈偶像的文章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腾讯网第349期今日话题“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集体舞”讨论集体舞男女配会不会导致早恋,我认为这个问题学生群体最有发言权,对于这样的话题他们肯定是文思泉涌。再如就腾讯网今日话题“晒晒我们的启蒙老师”,我选择了几篇优秀文章给他们看,然后要求他们也写一写自己的启蒙老师,很多同学写出了真情流淌的记叙文。
学生最怕的不是写作,而且是拿到一个题目时不知道写些什么,怎么写。所以教师应该给一些他们感觉兴趣的材料,让他们阅读,诱导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有一种“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冲动,自然就能写出形神兼备的佳作来。
2.网络文章阅读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讲,素材如同白米。积累素材,别无他途,要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行教育体制下,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难以走好这两条途径。因此,写作素材严重贫乏,语言表达毫无新意,就成为中学生们写作的通病。没有大米,何来香喷喷的米饭?用最便捷的方法积累素材,用最独到的眼光挑选素材,用最娴熟的手法运用素材就成了写好作文并获得作文高分首要攻克的难题。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传统的教学经验是让学生读经典,教师们一般会给学生开出长长的一串书目,中外古典名著,当代名家名篇。但问题是,现在很少有学生能认认真真地读完读懂读透一本名著,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中生,课业负担繁重,就更没有时间来读这些“大部头”了!相对于这些中外古典名著,当代名家名篇,网上的一些文章则显得小巧而又应时,更富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当然还有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我的倡议下,高三年级组几位语文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网上下载了一些优秀的文章,大家集中整理,按内容分成青春励志、心灵鸡汤、校园生活、家庭温情、社会剪影、文化传统、历史人物、山水游记、明月故乡、生命故事等系列让学生来读。
此外,针对高考作文中,学生选择的议论文事例陈旧这一现象,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刘邦五大人物,考试“漫天飞”现象,我们补充了《2008年中国经济十位名人》、《世界政坛十大强人》、《中美关系:对话还是冲突》、《中日少年十五年较量》、《中国人的素质低吗?》等文章。也筛选了孔庆东、俞敏洪、易中天、于丹经典语录等素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3.网络文章阅读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写作。
传统的阅读与写作目标相对固定,指向性较强。我们授课时常常把学生的思维向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引导,一个问题几十个人得出的结论近乎一致。作文教学时,也是给定一个题目,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向一个方向努力写作,因些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在考试中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最重要的目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丰富、深刻、创新作为发展等级要求学生。所以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也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讨论、争辩,多进行探究性和创新性的写作。而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信息为个性化的阅读提供了条件,论坛、话题讨论为学生创造性地发表意见提供了支持,所以网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好途径。
当然,大部分学生(尤其中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直接的网络阅读,那语文老师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应精选一些有探讨性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并提供一些代表不同见解的专家观点让学生借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主张,并鼓励学生就此去上网或是查阅资料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里有两个比较成功例子。一是腾讯网第376期今日话题“我的课本我来编”(《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各地陆续实行的课程改革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这种变化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关于这则话题,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朱自清、鲁迅的文章,再与自己读过的金庸的武侠小说相对比,然后发表自已的观点。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传统语文教材有太多教条的东西”,“为武侠题材入选教材鼓掌”;也有的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他们认为“鲁迅是民族的灵魂,忘却鲁迅就是背叛”,“通俗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武侠小说会消磨意志”,等等。大家各抒己见,能看得出来学生都思考了、探究了!
还有一个话题,学生做得也很好。腾讯网第846期今日话题“圆明园兽首:疯狂的冤大头”(中国商人蔡铭超声称,在巴黎拍下了两块圆明园兽首,但不打算给钱。有媒体惊喜地喊道:真是中国式智慧!……我们也想高喊一声:真是中国式复仇!)这类话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就这个问题,学生们从国宝、爱国、艺术谈到诚信、正义,很好地实现了个性化的表达和写作。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还主动上网去收集信息、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还培养了探究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网络阅读——作文教学”的设计思路
1.激发动机。
教师首先应在网上找一些优秀文章、热点话题,介绍给学生让其进行深入阅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发散思维。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开展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
3.独立创作。
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文章与同学间的讨论以及查阅的资料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诉诸笔端连缀成文。
4.文章交流。
评价激励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除了例行的教师评价以外,还可以充分借鉴网上的作法,让学生相互评价,在别人的文章下写“回贴”表达看法,相互激励。
三、“网络阅读——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关注热点,不追逐热点。
网络的特点就是“新”、“快”,每时都有很多新信息,每刻都有很多新话题,但这这些材料与话题并不是每一篇都适合学生的,教师要认真推敲,精心选择,要选择那些合适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东西,让学生进行阅读,切不可哗众取宠、无所顾忌地一味追逐热点。
2.谨慎选择,去伪存真。
网络上信息数量庞大,更新及时,这是它的优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网上有很多信息是不真实的,还有很多材料是消极不健康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谨慎选择,把好关,切不可让那些虚假的消极的信息误导学生。
3.写作训练,注重文体。
网络文章阅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读完文章后,学生多会产生表达的冲动,但这是这些想法多是感性的,写出的话,也很可能是一些带有个人情绪的随笔,和网上的一些回贴类似,可能是三言两语不成文章,也可能是漫不经心随便几句,不像议论文也不像记叙文,这就不符合作文训练的目的,所以训练之前一定要给学生明确规定,阅读网络文章后要创作什么文体。
4.经典阅读为主,网络阅读为辅。
网络阅读对学生来说更像一瓶可口可乐,学生爱喝,喝起来也有味道,是休闲的好饮品。但是生活更需要白开水,也需要香浓的茗茶,我们的语文课本就像是白开水,我们的经典著作就是茗茶,我们不可能用可口可乐代替白开水和茗茶,所以网络文章的的阅读只是一种辅助阅读,它不能替代课文的阅读,更不能替代经典的阅读。
网络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语文学科,其教学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更不可能离开网络。我们每天都会在网上浏览,如果每位语文老师都做一个有心人,把网络上的一些有益学生身心的内容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引入我们的阅读,引入我们的写作教学,相信这对于语文教学一定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