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敷料用于肛周脓肿手术后创口的效果观察
2010-06-09王冬梅张新广
王冬梅,周 柯,张新广,王 丹
(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18)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腺感染化脓继发肛周软组织感染化脓或黏膜下的脓肿[1],此病好发于青壮年,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肛周脓肿手术创口深、创面大、渗液较多,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正确的换药方法至关重要。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本院肛肠科对肛周脓肿手术后创口采用藻酸盐敷料和水胶体敷料换药,并与传统的凡士林纱布换药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0例,按手术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岁;肛周皮下脓肿 1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6例,骨盆直肠窝脓肿4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肛门括约肌间脓肿5例,马蹄形脓肿2例。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5岁;肛周皮下脓肿1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骨盆直肠窝脓肿3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肛门括约肌间脓肿4例,马蹄形脓肿1例。两组年龄、性别、创口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换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创口换药。
1.2.1 对照组 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先用75%乙醇清洗创口周围皮肤,继用等渗盐水清洗创口,再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创口,外层覆盖干纱布,每日换药 1~2次。
1.2.2 观察组 采用新型敷料换药。清洗创口同对照组,根据创口情况选用新型敷料。创口脓性渗液较多,选用藻酸盐敷料填塞或覆盖,外层加盖薄膜敷料,根据渗液情况,1~3 d换药1次;创口基底肉芽组织新鲜,渗液不多,渗液清亮,选用水胶体敷料,但不需覆盖敷料,根据渗液情况,3~5 d换药1次。
1.3 评价指标 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创口换药疼痛程度、换药次数。
1.3.1 疗效标准[2]治愈: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有效:无分泌物,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正在生长;无效:创面无肉芽组织生长,创口无缩小。
1.3.2 创口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疼痛的分级标准[3],疼痛分为4级。0级:无痛;Ⅰ 级:轻度疼痛;Ⅱ 级:中度疼痛,平静;Ⅲ级:重度疼痛,不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比较 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两组创口愈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2.2 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换药时创口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换药时创口疼痛程度比较(例)
3 讨 论
3.1 肛周脓肿术后创口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的不足 由于凡士林纱布无法保持创面湿润,因此上皮层不易移行增生,容易形成痂皮下愈合;敷料纤维易脱落,造成异物反应;创面肉芽组织长入敷料的网眼中,换药时易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引起疼痛;无法吸收多量的渗液;由于不是密闭式敷料,敷料被湿透时,病原体易通过,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延迟[4]。
3.2 新型敷料换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原理 新型密闭式敷料为创面提供了湿润的环境,实验显示[5],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而且愈合速度比干性环境快1倍,湿润环境不仅能维持细胞的存活,使它们释放生长因子,而且还能调节和刺激细胞的增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6],创液中含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如 PDGF、EGF、bFGF等,这些细胞生长因子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以及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新型敷料利用相对密闭和保湿原理,形成创面低氧的微酸环境,能抑制细菌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刺激毛细血管再生,从而更有利于创面修复;密闭环境有效隔绝了外界细菌的侵入,可减少创口感染的发生[7]。
3.3 应用新型敷料换药的优点 更换新型敷料时可整块揭除,不会损伤肉芽组织和新生的上皮组织,换药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新型敷料弹性好,可顺应患者身体的活动,使用方便,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更换敷料次数减少;具有防水性,粘贴牢固,患者沐浴不受影响。本文观察组换药时仅感轻度疼痛,无中度、重度疼痛。
3.4 肛周脓肿术后创口用新型敷料换药注意事项 新型敷料价格较贵,使用前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此类敷料的作用及特性,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再使用;根据创口渗液量、性状、创口深浅选用敷料,藻酸盐敷料适用于渗液黄色、量多及有深坑的创口,水胶体敷料适用于中等量渗液的创口,因水胶体敷料吸收渗液后会膨胀,填塞创口的深度以1/2~2/3为宜;肛周脓肿术后创口愈合需综合治疗,除局部应用敷料换药外,护理人员对患者应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合理饮食、适当活动,做好肛周护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创口愈合。
[1]舒洪权,王成友,任东林,等.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2.
[2]唐迎红.新型敷料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5,5(12):75-76.
[3]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56.
[4]李少萍.新型敷料对手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6,4(12下旬版):9-10.
[5]Winter GD.Formation of the scad and the rate of epithlialis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dometic pig[J].J wound care.1995,4(8):366-367.
[6]Chen WY,Rogers AS,lydon MJ.Characterization of biologic properities of wound fluid collected during early stages of wound healing[J].J Invest Dermatol,1992,99:559.
[7]李亚杰,蔡文智,王秀岚.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