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抓病影像学表现1例

2010-06-07吴政光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团块上臂腋窝

张 岳 吴政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317

猫抓病影像学表现1例

张 岳 吴政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317

猫抓病 影像学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右腋窝、上臂内侧包块5天”入院,无发热、盗汗、消瘦。患者素有养猫爱好,起病一月前曾有被猫抓伤病史。

体查:右腋窝、上臂下段内侧各触及一包块,大者约3cm×3cm×5cm及1cm×2cm×1.5cm,实性,边清,活动度良好,触痛较明显。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正常。

B超:右腋窝、上臂下段内侧多个低回声团,边清,包膜增厚,其内可见淋巴门结构。CDFI:团块内血流信号杂乱增多。诊断:考虑炎性淋巴结肿大。(图1-2)

MR:上述团块呈等T1稍长T2信号,SPAIR呈高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呈环状、片状高信号改变(图3-5);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图6)。诊断:结合临床病史,考虑猫抓病。

手术记录:于右上臂下段内侧肿块表面沿皮纹方向取一斜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筋膜,充分显露肿块,呈类椭圆形,实性,表面与正中神经粘连紧密,周围炎症组织增生,小心剥离肿块送检。

病理:淋巴结包膜完整,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楔状或结节状肉芽肿性小脓肿形成。(图6)诊断:(右上臂下段内侧)淋巴结猫抓病。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即良性淋巴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为巴尔通体(Bartonella)菌属中的B.Henselae感染所致的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目前国内有关猫抓病的影像学报道甚少。

本病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美国猫抓病的年发病率约9.3/100000,其中80%为儿童,90%的患者有猫接触病史。秋冬季节多发,男性多于女性[1]。

传染源主要是猫,病菌主要存在猫的唾液和唾液腺中,且多数情况下受感染的猫无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约为2周-数月。确切的感染机制不明,推测可能是病原体随猫抓伤、咬伤侵入人体破损的皮肤,然后经淋巴管到达区域淋巴结引起炎症反应。

典型临床表现为:被抓伤后2-4周内出现持续的低烧,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化脓等。最常见于淋巴结引流区,以肘、腋、颈部居多。

B超、MR是本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2]。本例声像图特点为:肿块呈淋巴结回声,并可见淋巴门结构,内部血流增多杂乱,呈“树枝状”改变。M R主要表现为:肿块呈等T1稍长T2信号,SPA IR上呈高信号,病变周围软组织因炎性水肿,呈环状、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当有特殊病史,并出现以上B超、M R表现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本病须与转移瘤、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软组织血管瘤等鉴别,确诊须手术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

图1-2 团块内见淋巴门结构,血流信号杂乱增多,呈“树枝状”改变 图3-5 团块呈等T1稍长T2,SPAIR上呈高信号 图6 增强后明显强化 图7 (HE×40)淋巴滤泡增生、楔状或结节状肉芽肿性小脓肿形成

1.Ormerod LD,Skolnick KA,Menosky MM,et al.Retinal and cho-roidal Manifestations of Cat Scratch Disease[J] .Ophthalmology,1998,105(6):102-1031.

2.王朝夫 吴礼高 章可仪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附38例报告 罕少疾病杂志[J]2001 8(3)

R51

D

2009-10-09

猜你喜欢

团块上臂腋窝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块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冷轧酸再生团块破碎机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