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质量大师讲故事:约瑟夫·M·朱兰

2010-06-03

大众标准化 2010年9期
关键词:工程部织布机活塞环

听质量大师讲故事:约瑟夫·M·朱兰

柯柏斯有限公司:解决活塞环的质量缺陷

柯柏斯有限公司(Koppers Company,Inc)是个大型制造企业,旗下分公司众多。金属制品公司(MPD)的经理早在1951年就和我联系过,要我帮他们的活塞环厂改善一下质量问题。

当时,活塞环厂的经营状况简直是如履薄冰——已经有消息说该厂即将面临倒闭。该厂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制造过程中的废品率和返工率居高不下,还有就是成品缺陷的检验成本很高。

我建议他们说,让他们成立一个跨部门运作的团队,他们的任务是发现缺陷并且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金属制品公司的总经理采纳了我的建议。他们还让我担任这个团队的顾问。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团队做了很多实验,收集并分析了很多数据。事后证明这样做的收效显著(其中有一个实验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后来我在录像带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描述,录像片的主题是“朱兰的质量改进”)。

如果把一只空心的金属筒放进离心浇铸机里加工,那么铸造厂就能大规模制造活塞环了。那些被称为“罐子”的圆筒然后进入加工车间,圆筒切成环,接着进行不同的加工工艺。

加工完的活塞环经过检验之后,从好的成品中挑出次品。成品中主要的缺陷是凹陷和多孔。因为加工步骤很多,在所有步骤都完成之前,凹陷是看不见的,需要详细的实验设计,以便发现凹陷的原因。由于厂里没有做这种实验的实验室,我们被迫只能把工序流程当作我们的实验基地。我们让厂里的工程师做好记录,每个罐子都一一记录,记录了很多罐子,记录下变量的状态:哪个浇铸机做的,“炉工”是哪个,倾泻温度是几度等等。罐子上的标志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保存完好(没有一点损伤),使得成品环上凹陷的出现与否都可以追溯到与之有关的流程变量上。

从这些实验中得到的最显著的发现是,9个炉工之一——耐特先生——按照没有凹陷这个标准来说,他生产出来的圆筒环质量非常好。很明显,他有着不为其他炉工所知的诀窍。后来我们发现了他的核心技术,并将之传授给所有的炉工。改进的结果很显著:识别其他起决定作用的变量更加容易了,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凹陷数量。于是,我们可以转向对其他缺陷的研究。在项目的头一年,活塞环厂从每年亏损大约12万美元转变到盈利30万美元。

比奇洛-桑福德地毯公司:实施质量管理

我受邀去参观比奇洛-桑福德地毯公司(BSCC)实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且参加了有关质量管理主题的公司会议。所有的会议结束之后,经理会让我协助他们做些不同类型的项目,这些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如下:

·改善质量

·测定Thompsonville工厂的收益率

·改善费用控制能力

·和主要竞争对手做横向比较

·评估广告效果

·建立一组有执行能力的陪审人员

·调整组织结构

·化解产品研究部和制造工程部之间的矛盾

那些项目大多都是集中在4年里做完的,据我记录,最后一次做他们的项目是在1952年的3月。1957年,在我去澳大利亚考察的时候,我受邀去BSCC的澳大利亚分公司进行考察。

一些项目的要旨对我而言是全新的,但是我发现所有的项目采用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在和经理们的合作过程中,我尽力界定好问题,合理推测肇因,然后验证推测,提出解决方案,化解文化冲突,运用解决方案进行控制,从而获得收益。

打破产品研究部(PR)经理莱因哈德特和制造工程部(ME)经理凯特林间的僵局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而且使用得很有趣。莱因哈德特好比是原告,按照他的说法,凯特林有两项罪状:

1 .制造工程部生产的准备时间太长了;

2 .在工程工序方面,制造工程部总是要改动产品研究部已经研发好的工序。

制造工程部对第一条控诉的回答是“我是无辜的”;对于第二条控诉的回答是“我们所做的改动都是必需的”。这些回答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最先是从采访所有受到此事影响的人开始的:最高领导人、产品研究部和制造工程部两个部门的经理、他们的助手以及工厂的其他领导。通过对这些当事人的采访,我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然后,我研究了10个产品研发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产品,从最初形成某个概念到“准备制造”阶段,我都明确了与产品进展有关的一些日期。

每一个产品的研发都遵循了一条非常清晰的轨迹:首先是在产品研究部研究,然后到制造工程部制造。为了确保潜在产品和发明的保密性,除了产品研究部人员外,没有人可以进入研究试验室。然而,一旦产品研究部的研发工作都做完了,它会向制造工程部全盘托出研究成果,然后制造工程部才进行制造。进行了统计之后,我发现从有概念到全盘托出研究成果要19个月,而从全盘托出成果到“准备制造”阶段大约要4个月。

这一发现使我眼前顿时一片明朗,23个月中制造工程部只占了4个月,很明显主要能够节省的时间的部门应该来自产品研究部。

关于制造工程部工序是否“必须”更改这个问题,我深入研究了所作更改的技术之后,我不得不说产品研究部的控诉是错误的。产品研究部是在“试验工地”上用小规模的仪器完成他们的研究工作的。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他们的确是制定了产品的制造流程,但是采用的都是小规模的仪器设备。然而,他们制定的流程是不能适应工厂里大规模设备的要求的。

例如,为开发一种新型地毯织物(NobHill),产品研究部就在试验工地上租了个27英尺高的织布机以供研究之用。在全面编织过程中,NobHill用大型织布机就可以织得宽得多——从12英寸~18英寸不等。大型织布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热量散发得多、震动剧烈等等,但是小织布机就织不出宽布,只有大织布机才能织出宽的NobHill。

尽管有这些差异存在,但产品研究部的工程师却死抱自己的开发成果不放,他们认为他们开发的方法才能保证工期如约完成。他们的方法的确是经过了试验工地的有效证明的,但是没有在工厂现有的仪器设备上得到有效的证明(一旦全面上线生产的话,生产还受其他一些在试验工地上没能发现的因素的影响:工厂的经济状况、生产计划、设备的维护等等)。

我对此的建议是:根据现行状况进行新产品开发,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成立一个“新产品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监督和协调,充当既能最后定夺又能化解矛盾的中间人;在保守机密的基础上,向制造工程部人员及时提供那些他们想知道的设计研究信息。我的这些建议都为公司高层领导们所采纳。

在我和BSCC合作的过程中,有个项目令我感到很激动,在这个项目中我需要指导公司改善地毯纱线存在的差异性。解决方法就是在制造过程中“减少新窗口”,以便衡量关键变量的影响。这个项目中与我合作的两个人(克拉克和凯特,1952年)对此还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还赢得了Brumbaugh少年度最佳论文奖。

猜你喜欢

工程部织布机活塞环
浅析汽车发动机活塞环装配断裂
“两把剑,一避免”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织布机
青裤瑶的织布机
奏好铁塔银线交响曲——济源供电公司丰源输变电工程部线路一班工作侧记
液压缸活塞环接触研究
一题多解
Federal—Mogul公司开发的DuroGlide活塞环涂层
减少汽油机活塞环摩擦的涂层
房地产工程部现场管理经验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