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不同肺外结核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
2010-05-31于玉琴
于玉琴
护理干预对不同肺外结核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
于玉琴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不同肺外结核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84例肺外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并配合健康知识教育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住院期间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按时完成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戒酒、心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出院后2组患者在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功能锻炼等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肺外结核;护理干预
肺外结核约占结核病的5%~13%[1]。由于其表现多以局部为主要特征,所以临床上极易被漏诊。从医行为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2],包括服药、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从医行为影响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针对以上情况,我科对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入感染科的142例住院患者采用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4例患者均为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感染科住院,经病理或细菌学确诊为肺外结核病,将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男性79例,女性63例;年龄1~63岁,平均32岁;初中及以上文化98例,初中以下文化44例;淋巴结核32例,骨结核47例,泌尿系结核27例,女性中妇科结核36例。实验组男性83例,女性59例;年龄3~58岁,平均30.5岁;初中及以上文化87例,初中以下文化55例;淋巴结核30例,骨结核45例,泌尿系结核34例,女性中妇科结核33例。2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分布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出院后的患者不施加任何影响。实验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知识教育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饮食指导、休息、活动指导、隔离知识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知识水平。②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就诊治疗中普遍存在的悲观、恐惧、抑郁、烦躁、绝望的心理状态,分别给予安慰和帮助。在化疗中抗结核药物引起一些毒副反应,有些患者不知所措而烦躁和抑郁,甚至停药中断治疗,因此对这类患者让他们知道停药后会带来复发的危险,到那时病情反复加重,细菌耐药后治疗费用会增多,而且治疗会比现在困难的多。出现毒副反应不要自行停药,应及时请医生处理,保证正规治疗。同时嘱咐患家属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生活上应该多关心和照顾,不能歧视他们。③舒适护理: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医院环境和建立良好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整齐的环境并且温湿度适宜,耐心细致地向其说明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检查和治疗。④出院后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一份家庭护理干预计划,建立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3];定期对出院后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每月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的从医行为,每到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汇总。
1.3 判定标准 从医行为:完全从医行为即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戒酒、心理状态良好均达95%及以上。不完全从医行为即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戒酒、心理状态良好均达50%~94%。完全不从医行为即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酒、心理状态良好均在50%以下。将2组患者从医行为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肺外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从医行为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住院期间从医行为比较/例
表2 2组患者在出院后不同时期从医行为比较
3 讨论
舒适护理能使患者感到舒适与家庭的温暖,赢得患者的信任,可以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反过来又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预防病情恶化,使疾病发展控制在最低水平。
肺外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4]。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帮助和安慰,那么就会使患者坚持规范化的治疗,配合治疗,调试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有助于疾病恢复。
通过采用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并配合健康知识教育等,使患者从增加健康知识到建立健康行为[5],在知识灌输、行为训练、心理安慰、舒适护理等方面的反复强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程度可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本资料显示,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从医行为在住院阶段和出院后不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对患者实施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肺外结核病患者的从医行为。
[1]陈贤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促进结核病控制工作[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1):1-2.
[2]李爱霞,王友谊,王艳丽,等.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19(8):135-136.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陆斐,胡福山.护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会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4.
[5]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M].北京,1999:53-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0.09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南院感染科 (于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