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多功能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2010-05-31莫峥嵘陆宏艳黄方陈淑玲
莫峥嵘 陆宏艳 黄方 陈淑玲
可调式多功能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莫峥嵘 陆宏艳 黄方 陈淑玲
目的 研究制作一种新型的可调式多功能下肢外固定器,方法 制造一种多功能下肢可调式外固定器,选择我院骨科下肢骨折病人进行临床应用,观察、记录、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骨折下肢均得到有效固定,使用期间无压疮发生,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 该固定器具有固定、牵引、防旋、按摩、防压疮等多种功能,可有效固定骨折肢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骨折愈合。
下肢骨折;可调式;多功能;外固定器
下肢骨折后,无论是否手术治疗均需固定制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颈内固定术后,传统方法采用“丁”字鞋固定或下肢皮牵引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小腿部位骨折、髌骨骨折采用简易外固定支具加以制动。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目前临床所用的几种方法缺点是:固定后肢体稳定性差,尤其易发生内、外旋现象,透气性差,不易进行皮肤护理,受压部位易出现压疮,不宜进行功能锻炼,肢体易疲劳,舒适度极差。我院骨科正在研制的可调式多功能下肢外固定器具有多向可调节,固定效果可靠,内置网格状气垫可进行震荡式按摩,舒适度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操作简便等优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15~60岁,平均35.7岁。
1.2 致伤原因 车撞伤87例,重物压伤19例,高空坠落伤11例,机械压伤7例,摔伤9例,其他伤17例。
1.3 部位及骨折情况 股骨干骨折33例,股骨下端骨折15例,髌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38例,胫骨骨折29例,腓骨骨折9例,踝骨骨折1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08例,占72%,粉碎性骨折74例。
1.4 适应证 下肢骨折手术前的临时制动,牵引;下肢骨折手术后制动;下肢牵引5kg以内重量;稳定性下肢骨折保守治疗。
2 构造及制作
(如图1)
2.1 构造 主体:用聚乙烯材料制作底托、活动型脚托、固定支撑板,脚托用螺母固定于固定支撑板,支撑板上可调节角度螺母。底托及脚托上均装有固定带及牵引带。在底托中铺可充气式气垫,气垫内可置小电动机,电源采用两节1.5伏1号电池,电源及开关设于气垫外。
附件:牵引固定托、牵引气垫。
2.2 制作 (分大、中、小三个型号,以中号为例)
2.2.1 底托 U形板,横截面为半径10cm,弧度为270°的弧形,长度35cm,厚度0.2cm。在U形板内侧面装两组横向固定带,可固定肢体;U形板两外侧面高度10cm中心处各装一条纵向可伸缩带,与脚托相连。
2.2.2 脚托 A部分为半径10cm的圆形板,厚度0.2cm,底面边缘标有角度刻度;B部分为U形板,横截面为半径10cm,弧度为270°的弧形,长度10cm,厚度0.2cm。A与B一端横截面处粘合,构成脚托。A部分圆心处钻一小孔,以置螺母。B部分内侧面装一组横向固定带;两外侧面于高度10cm处固定底托外侧面纵向可伸缩带的另一端,同时各安装一条纵向牵引带。
2.2.3 固定支撑板 15cm×30cm×1cm的长方形板。在点10cm×15cm处钻小孔,以螺母与脚托固定。在与小孔同高,距两端边缘5cm处,各钻一小孔,大小以可通过脚托上安装的牵引带为宜。
2.2.4 气垫 45cm×55cm长方形,内置气囊分布形状为网格形,手动充气,充气后厚度最大值为4cm。在气垫15cm×22.5cm处设一拉链式开口,可放入一小电动机,电源用1号电池1.5V两节,点按式手动开关。电源及开关设于气垫外部。(如图2)
2.2.5 附件 A.牵引固定托:U形板,横截面为半径15cm,弧度为270°的弧形,长度10cm,厚度0.2cm。内侧面装一组横向固定带,两外侧面各装一条纵向可伸缩带,可伸缩带另一端可用子母扣固定于底托上。
图1 可调式多功能下肢固定器实物图
图2 气垫实物图
B.牵引气垫:70cm×45cm长方形,内置气囊分布形状为网格形,手动充气,充气后厚度最大值为4cm。在气垫20cm×22.5cm处设一拉链式开口,可放入一小电动机,电源用1号电池1.5V两节,点按式手动开关。电源及开关设于气垫外部。
3 使用方法及功能
3.1 固定 将气垫放入底托与脚托中,套上棉布套,充气至患者舒适为度,三组横向固定带可固定伤肢。通过底托上的可伸缩带,可调节适合肢体的最佳长度。调节支撑板上的螺母,参照脚托底面的刻度,可调节并固定下肢处于直立、外旋或内旋位。
3.2 牵引 部骨折患者,固定伤肢后,可使用外侧面的纵向牵引带进行牵引。股骨骨折患者,可装上牵引固定托于膝关节上,改用牵引气垫,进行牵引。
3.3 按摩 气垫中的小电动机,可通过患者手动开关控制,产生小幅度震荡效果的按摩,在患肢骨折固定,肿胀基本消退进行。
3.4 预防压疮 气垫中气囊形状为网格状,可保持皮肤的透气性。气垫面积足够大,无论肢体处于何种体位,都能避免长时间受压。
3.5 轻便易携带 底托、脚托、支撑板及牵引固定托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轻巧有弹性,不易变形。气垫用防水绸布制作,马达可取出,气垫可用消毒液洗涤,棉布套便于清洁更换。
4 结果
本组患者骨折下肢均得到有效固定,使用期间无压疮发生,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增加。
5 讨论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骨折患者治疗的三大要素。外固定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避免骨折端移位,减少发生进一步损伤与并发症的风险,术后有效、合理的使用外固定,确保内固定正常功效的发挥,避免内固定变位、断裂等至关重要[1],并为骨折的愈合提供条件。下肢骨折后,无论是否手术治疗均需固定制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部位愈合。从古代的树枝到现代的夹板、石膏、牵引,骨折外固定的技术日益更新。然而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中开放性与复合性骨折也越来越多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颈内固定术后,传统方法采用“丁”字鞋固定或下肢皮牵引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小腿部位骨折、髌骨骨折采用简易外固定支具加以制动。在护理工作中发现,这几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固定后肢体稳定性差,尤其易发生内、外旋现象,透气性差,不易进行皮肤护理,受压部位易出现压疮,患者舒适度差。一些小腿及踝部,特别是合并皮肤损伤的患者,亦不宜用支具外固定,又不易石膏固定,更不能牵引。术后患者患肢制动易疲劳,以及解决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如何使外固定技术变得更有效、更实用,并尽可能地减少由于外固定而造成的进一步的创伤,成为现代骨科专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于下肢外固定支具或类似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有很多,如下肢多功能固定器,可防压疮,易于皮肤护理,此固定器取材于木板,较笨重。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颈内固定术后的防旋,制作了改良中立鞋[2]及下肢防旋鞋,稳定性和舒适度方面均有待改进。下肢骨折后的临时牵引,传统采用下肢皮牵引,易引起皮肤水泡、压疮,稳定性差,皮肤网套式牵引[3],解决传统牵引的部分问题,但不易进行皮肤护理。
我们研究制作的新型可调式多功能下肢外固定支具,主体采用聚已烯材料,易于塑形,且轻便,有弹性,通过固定支撑板,调节支撑板上螺母,及横向固定带,可有效固定肢体,参照脚托底面的刻度进行调节,可固定肢体处于直立、外旋、或内旋位,有效解决了患肢难于保持有效体位的难题。压疮的发生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和受压时间的长短,受伤肢体变换体位困难,组织水肿,易破损,如皮肤长时间受压,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对早期压疮的处理以消除易患因素,如压力、摩檫等为主,消除剪切压[4],临床上常用自制各种预防压垫以减少对骨骼突出部分的压力[5-6]。我们研制的外固定器底托,脚托内置气垫,使皮肤体压分散,降低局部压力,使毛细血管灌流得以维持;气垫中气囊为网格状,可保持皮肤透气性,气囊面积足够大,且可循环充气,无论肢体处于何种体位都能避免长时间受压,有效预防了足部压疮的发生。骨折后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舒适护理是对护理活动中舒适的研究,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7]。下肢骨折患者因伤痛及治疗要求,必须接受改变生活方式而被迫卧床的现实。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减轻痛苦,最大可能地获得舒适,同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气垫的气囊中放入一小电动机,小电动机可通过患者手动开关控制,产生小幅震动效果的按摩。气垫循环充气加震动按摩,患者舒适程度明显增加。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项.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66-267.
[2]田晓燕,王桂莲,刘雪平,等.改良中立鞋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28.
[3]余栋,陈永京,黄志雄,等.皮肤网套式牵引的研制和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00,13(6):767.
[4]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
[5]陈茜,成翼娟,王晋,等.循证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理进修杂志,2002,17(11):846.
[6]汪友兰,郑明瑛,张冬华,等.自制米垫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37.
[7]梁锋,荣卫平,吴群,等.下肢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5,7(6):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0.075
523945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 (莫峥嵘 陆宏艳 黄方陈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