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田林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初探

2010-05-31杨栗坤吴辉温圆圆田庆丰

当代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建卡系统管理卫生保健

杨栗坤 吴辉 温圆圆 田庆丰

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经常变换居住地的儿童,其流动的特殊性,使得儿童保健的工作难度很大[1]。因此,应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享有与户籍地妇女儿童同等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我们对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及2006年流动人口儿童(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户籍地儿童(户籍儿童)在管理率、系统管理率、贫血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卡。按户籍所在地进行分类:上海市徐汇区户口儿童为常住儿童,其余为流动儿童。研究对象包括2005年建卡的流动儿童236人、户籍儿童329人;2006年建卡的流动儿童286人、户籍儿童29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参照上海市0~6岁儿童系统健康检查时间与项目[2]建卡数为在儿保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数,管理率为建卡数除以出生的儿童除去转外区建卡儿童,系统管理为按时来体检并完成项目即出生第一年至少在儿童门诊体检5次,其余为不规范,可分1~4次,系统管理率为系统管理数除以建卡数,6月龄贫血患病率为贫血数除以6月龄验血总数。

1.2.2 参照上海市0~6岁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缺铁性贫血)筛选标准[2],验血结果血红蛋白低于110g/L,平均红细胞容积<80μ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7uu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均正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经铁剂治疗2周后上升,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介于90~109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介于60~89g/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介于30~59g/L。

1.3 资料处理与数据统计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x2检验得出统计结果,a=0.05。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保健情况比较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管理情况结果见表1。田林社区共有流动儿童数813人,其中2005年及2006年建卡总数522人,外院体检50人,管理率68.33%,系统管理数264人,系统管理率50.57%。6月龄验血数325人,其中贫血患病数53人,6月龄贫血患病率16.31%。田林社区共有户籍儿童数682人,其中2005及2006年建卡总数626人,外检39人,管理率97.36%,系统管理数499人,系统管理率79.71%。6月龄验血数473人,贫血患病数45人,6月龄贫血患病率9.51%。

2.2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管理率、系统管理率的差异 经x2检验,P<0.05,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管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经x2检验,P<0.05,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系统管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6月龄贫血患病率比较 经x2检验,P=0.004,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系统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4 流动儿童未规范体检原因分析 流动儿童中未建卡儿童有291人,不规范管理有258人,时常回老家有75人,陆续来上海有44人,认为费用高有35人,认为小孩自己会长大不需要体检有38人,不知道需要体检的有99人。

3 讨论

3.1 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较低 流动儿童的管理率、系统管理率、贫血患病率均低于户籍儿童,经x2检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在保健方面存在差异,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水平较低,说明目前流动儿童尚未能享有与户籍儿童一样的卫生保健服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3]。

表1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管理情况

表2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管理率比较

表3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系统管理率比较

表4 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6月龄贫血患病率比较

表5 流动儿童未规范体检原因总汇

3.2 流动儿童未规范体检主要原因 有报道显示,影响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不足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其次是观念问题[3]。本研究发现导致流动儿童未规范体检的原因中,按照流动性、主观意愿、经济因素等进行归类分析,排在第一类的是流动性强,时常回老家及陆续来上海,不能定期进行,造成体检次数减少,在不规范体检儿童中占52.71%;第二类的是不愿意或不知道体检,主观上不重视儿童的卫生保健,没有优生优育的观念;第三类的是经济因素,流动儿童大部分为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不高认为费用高的在不规范体检儿童中占15.89%。

3.3 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的对策 进一步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强化儿童保健法律保障,建立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继续将流动人口的儿童保健纳入本地区管理范围,并继续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项目中,政府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保障[4]。根据实际情况,各地政府可以采用“三个一点”,即“政府补一点、服务部门让一点、个人出一点”降低收费标准,方便群众[5]。同时降低接受儿童保健的经济门槛,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率。还要根据流动人口居住不稳定的特点,各儿保门诊建立首诊建卡制,将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纳入本地人口儿童保健管理网络,在流动聚集地增加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网点,建立电脑档案并与计划免疫部门连网,实行网络化管理[6]。方便家长在本市任意一个网点体检。鉴于流动人口保健知晓率低,儿保门诊要设立宣教室和宣教岗,强化健康教育,普及儿童保健知识,进一步加强宣传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使做好儿童保健成为家长的自觉行为[7]。

流动儿童的保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要做好这项工作,单靠卫生保健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8]。为了提高流动人口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我们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建立电脑档案并与计划免疫部门连网,实行网络化管理,加大随访力度,同时对有经济困难的儿童减免保健费用。此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的综合协调,相关部门的理解配合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保障广大儿童的健康而共同努力。从而提高管理率和系统管理率,降低贫血患病率,进一步加快实现流动人口儿童与户籍人口儿童同样的良好卫生保健水平。

[1]张义丽.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9.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S].2005,12.

[3]陈刚,吕军,刘英涛,等.影响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11-812.

[3]朱新,杨俊莹.流动人口儿童卫生保健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78.

[4]陈刚,吕军,张德英,等.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6,8(7):541-543.

[5]陈刚,吕军,刘英涛,等.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8(8):643-645.

[6]张静.流动人口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57.

[8]夏媛.贵阳市小河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分析[J].贵州医药,2006,30(8):749-750.

猜你喜欢

建卡系统管理卫生保健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建卡孕妇孕检结果分析
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绘本的交互设计研究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利川市培训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员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
提高早孕建卡率的措施
促进孕妇早期建卡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