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凸现的是畸形经济
2010-05-25朱大鸣
文/朱大鸣
中国经济从来不缺畸形的现象,与大学生为找工作挤破头相对应的是,如今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有媒体报道说,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南方企业纷纷到河南“抢人”,给本土企业用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一些本土企业为留住熟练工人,早在年前已为员工涨了工资。不仅是河南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一些政府部门还专门出台文件,限制劳动力外流,以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现在,沿海地区“民工荒”一个重要的根源是,内地工资也在提高,与沿海地区抢“劳力”。如果沿海地区的企业还想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压低产品成本,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显然是走不通了,这也是“中国制造”现实的难题。
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倒逼”企业升级换代。事实上,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确实因为现在的民工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和义务教育的实施,素质大幅度提高,客观上需要企业升级换代。但另一方面,我国的产品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厚引起的劳动价格偏低,这让国内消费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内需难以提振。如果产业升级换代之后,因为服务业的营业费过高和垄断行业没有足够的诚意开放,会剔除大量的劳动者,造成低端也失业,高端产业也找不到工作,那么经济结构就会更加畸形。这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风险所在,但畸形的经济现象又迫使我们必须前行。
当前中国正在大举淘汰落后产能,依据是现在的落后产能过剩对经济造成拖累。奇怪的是,低端产能能够吸纳大量农民工,而高级白领却面临着过剩的格局。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很正常,而企业用工却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这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正是中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之所以艰巨的重要原因。
如今出现的“民工荒”可能是今后社会的一个常态,但高端性的产业如果难以有效吸纳劳动力,可能使得本来就严重失衡的消费与投资更加畸形
是的,现在是该淘汰过剩产能的时候了。但也应当考虑,为什么阻力会这么大,是不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落后产能是不是真的落后,是不是出现了贴标签的嫌疑,淘汰落后产能会不会制造新一轮的失业潮,大规模的淘汰所谓“夕阳产业”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这些都需要再仔细厘清,否则经济可能会步入产业空心化的怪圈。而这种担心也许正在变成一种现实。
中国民工的市民化刚刚起步,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了用工成本的增加。而用工成本的增加要么逼迫企业多使用机器或者高科技来替代用工,出现“机器吃人”的返祖现象;要么是企业提高工资,削薄利润。如今出现的“民工荒”可能是今后社会的一个常态,但高端性的产业如果难以有效吸纳劳动力,就有可能使得本来就严重失衡的消费与投资更加畸形。这种畸形根源于经济结构和体制还有待改进,特别是能够吸纳众多劳动力的服务业必须要“减负”,当务之急是削减营业税。只有服务业壮大起来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增强了国内居民的消费力,才能真正地保障国家税收。另外,一个阻碍就业的是垄断行业开放度不够,这不利于发展高端产业,也是造成当前有如此多精英人才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要想打破中国产业总是徘徊在低端产品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坚冰,从进一步开放垄断性产业的这一思路出发是可行的。
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找工作难这样强烈刺眼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畸形已久有待改进的一些经济体制弊端。而当容易改进的地方都获得了改进,现在是时候攻克一些难啃的硬石头了。相信惟有打破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因素,中国经济才能融化掉更多坚冰,让经济机体更加“轻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