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旋律听写的心理过程与心理训练

2010-05-10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心理训练音乐教育

李 楠 闫 震

摘要:旋律听写,作为训练音乐听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音乐听觉准确、牢固和持久的标志。分析探讨旋律听写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并进一步探寻其心理训练方法是提高旋律听写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将就这一论题进行浅尝辄止的论述。

关键词:旋律听写;心理过程;心理训练;音乐艺术;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12-03

旋律听写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将领会到的乐曲变成准确清晰的印象并将它们以乐谱的形式精确地记录下来的能力。旋律听写是一种全面的技能,目前,各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课中听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单音、双音、和弦、和声、单声部及多声部旋律等几个方面,由于旋律听写的训练综合了音准、节奏、节拍、和声等各音乐要素,因此,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旋律听写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音乐听写课作为视唱练耳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和帮助音乐各科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由于旋律听写的要求较高,它必须具备持久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对音乐的理解力,一定的音乐记忆力以及音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这就关系到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使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特点、本质、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才能、性格等。这些心理现象几乎与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的反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听辨、听觉分析、记忆、内心听觉、联想等。因此,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深入研究,就必须建立在学习和通晓心理学的基础上。旋律听写正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辨、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将感受到的旋律用记谱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听觉所接受到的音乐形象以书面、视觉的形式再现。下文将就旋律听写的心理过程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期提高旋律听写的能力。

一、旋律听写的心理过程

视唱练耳旋律听写的过程,同时也是感知、记忆、思维等的心理活动过程,因为这一过程的心理实际上包括听写前和听写中的心理准备——注意,信息接收的基础——感知,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整合——思维,整个过程的核心关键——记忆以及听写的目的结果——表达。

(一)注意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事物的集中和指向,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的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程度。任何音乐心理过程的开端,总表现为将注意指向当时音乐心理过程所反映的事物。在音乐心理活动开始之后。注意并不会消失,它会伴随着音乐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以保证音乐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如果没有注意的参与,旋律听写这一音乐心理活动将无法进行。

从注意的生理机制来看,突发式注意和渐进式注意是经常交替并用的,突发式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瞬间被自己充分调动起来,渐进式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进入学习过成后不断地受到心理干扰,一些无关心理活动不时插入,进而引起走神。正因如此,在进行旋律听写时,有的学生会出现没听清,开小差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尽快形成突发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二)感知

感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在旋律听写过程中,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感觉即产生,感觉信息通过器官传到大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感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经验和思维定势。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方式存在的,在感知的过程中需要迅速捕捉和辨认。因此,在旋律听写训练中对调式的倾向、调性的辨认、节拍的强弱、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等的感知时,仅靠一些理性的阐述和一些感念去生搬硬套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投入较多的感性体验和感性积累。

(三)思维

如果说感知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感性认识,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反映,是一种理性认识。在旋律听写的过程中,思维就是对大脑所感知的旋律中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探索音准、节奏、节拍等各要素的联系、特征及其规律,最终确定“这是什么”的过程。

在进行旋律听写训练时,还要尽量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在音乐活动中,定势的影响是较大的,因为音乐是流动的,具有较大的惯性,当连续出现的某种节奏型、音型、句式突然发生变化时,往往容易出错。因此,在旋律听写中要想尽量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必须提高对节奏、调式、和声等各种因素的区分度和感受性。

(四)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音乐记忆就是将听觉所获得的感知到的对音乐音响、音乐形象信息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映像和总体感觉长时间地保留、贮存在意识中,并将其反映与再现。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练耳来说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听辨能力,离不开记忆。依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旋律听写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组块”,对音乐记忆而言,初学者的“组块”可能是旋律乐汇,而在接受过长期训练之后的“组块”则可能是包容和声及配器在内的乐句。水平不同,短时记忆的能力也就不同;水平越高,短时记忆能力就越强。

(五)表达

旋律听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表达,即要落实在书面上,通过写来反映所听辨的情况。表达错误将导致整个听写过程失败。因此不仅要听得准,还要写得对,同时要有快捷的书写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地默写自己熟悉的曲调,并将这些曲调进行移调练习,长期这样练习,记谱能力便会逐步提高。另外,教师可采取设计编排常用节奏型编码等方法来确保听写任务的完成。

二、旋律听写应克服的不良心理

影响视唱练耳旋律听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心理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听写的效果。心理状态好,就能正常发挥,心理状态不好,则反之。下面将具体论述困扰旋律听写的几种不良心理。

(一)化解紧张的心理

一些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时存在紧张心理,当他们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慌张、忙乱、失调等紧张的心理反应。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不相适应,教学评价不当等;主观方面则跟学生自身

的性格、音乐素质等因素有关。

(二)克服消极被动的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旋律听写是捉摸不定、看不见摸不着的,在产生这种想法的同时就产生了消极、被动的心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音乐并非是不可知的。若能消除被动心理,代之以积极主动的心理,通过系统的听写训练,集中注意力,是能够听好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觉水平,应该重视平时心理素质的训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平时的训练当作考试来对待,这样既可以避免松懈的情绪出现,又可以让学生在真正面对考试时情绪稳定。此外,学生也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消极情绪。

(三)克服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唯一的窗户,只有经过这个窗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旋律听写的过程要求学生首先要产生听觉注意,排除无关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影响,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将整个身心都溶入到音乐中去。实验证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且保持长久,是完成旋律听写的条件和前提。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确这一点,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写训练中去。

(四)解决记忆抑制问题

在旋律听写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记住两头,忘记中间的现象。这是由于人的记忆会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内容给后学习的内容带来干扰和抑制,倒摄抑制则反之。受这两种记忆抑制的影响,旋律听写的结果便很容易出现上述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有关记忆抑制的心理学理论,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其次,教师要使学生适应记忆抑制的心理现象,在听记时先记首尾内容,再记中间内容,从而提高旋律听写的准确性。

三、心理训练——提高旋律听写能力的一条捷径

既然心理因素在旋律听写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就需要学生不仅要重视平时的技能训练,还要包括心理的训练。旋律听写的心理训练就是运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其在练耳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高的心理能量储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

(一)归因训练

归因理论认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如能力差、任务难等,将缺乏自信心,从而增加紧张、焦虑的情绪。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缺少能力也同样会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情绪。相反,将成功归于稳定因素(如能力),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则更能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最好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自己的努力程度、知识掌握不牢固等,这样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学习行为。具体来说,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第一、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第二、要相信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造成的;第三、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并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第四、学会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归因训练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心理品质、消除不良的心理暗示。

(二)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成熟看待学习成果。

首先要及时总结,把自己的成果和不足都列出来,既要给自己肯定,也要让自己看到前进的紧迫需要。其次,要为自己建立内部评价指标,这种指标是相对客观、绝对的,不以别人的评价为转移,并尽力做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再次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助,因为好的学习伙伴可以起到陪伴和鼓励的作用,并能更加正确和客观的对学习提出建议。

(三)强化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可以利用正面及负面的强化方法。积极地强化是正面强化,学生都是追求上进的,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稍有进步,就加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来肯定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负强化,如学生在进行旋律听写时担心听不好,怕丢人,我们就可以多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例如让他上讲台听写或写完后公布答案,让他经受“挫折”考验,并使他相信在学习中尝试挫折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从而使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改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旋律听写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研究它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旋律听写水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应重视听写心理的锻炼。只有让学生了解心理现象,并根据认知和记忆规律进行训练,才能使旋律听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心理训练音乐教育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