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2010-05-07陈瑞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糜蛋白酶盆腔炎包块

陈瑞兰

(江西省万安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万安343800)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一般化脓菌感染引起的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所发生的炎症。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现为畏寒发热、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白带增多,并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不同,如包块形成可压迫膀胱及直肠引起肛门坠胀、尿频等一系列伴发症状,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月经前后加重,妇科检查可发现有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包块等。慢性盆腔炎因病程较久,反复发作,直接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复发率高。我站自2007年以来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现将临床观察对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本站妇科门诊及住院病人200例,均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年龄20~55岁,平均37.5岁,病程6个月~18年,习惯性流产6例;对照组年龄23~50岁,平均36.5岁,病程6个月~15年。

1.2 诊断标准 见参考文献[1]。既往有盆腔炎、阴道炎、妇科手术感染史等。临床表现均以下腹胀坠疼痛、疼有定处拒按、腰酸痛或低热为主,四肢乏力,劳则复发;伴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纳呆、大便溏或肛门灼热、睡眠欠佳等;舌红或淡红,苔厚腻,脉弦或滑。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脓性或粉红色分泌物,宫颈糜烂,宫颈宫体增大,附件一侧或双侧有压痛及炎症包块。白带常规或培养多有细菌生长。B超检查:子宫正常或稍增大,附件增厚或有囊性包块,盆腔积液(常在直肠窝积液)。腹腔镜或输卵管造影提示:有输卵管阻塞或粘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妇炎酱薏汤:败酱草30g,薏苡仁20g,鱼腥草 15g,土茯苓 15g,柴胡 10g,当归 10g,黄芪 15g,黄柏 6g,香附 12g,延胡索 10g,三棱、莪术各10g,细辛3g。水煎100mL加α-糜蛋白酶4 000U、地塞米松5mg,一起保留灌肠,1次/d,14 d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2.2 对照组 单用西药治疗,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24万U,分别加入5%GNS中静滴,0.2%甲硝唑溶液250mL静滴,α-糜蛋白酶4 000U,肌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见参考文献[2]。痊愈: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好转,包块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减轻,实验室检查包块缩小1/3~1/2;无效: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3.2 结果 见表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肖女士,35岁,2008年3月初诊。结婚8年未孕,月经期延长达8d/次,色暗,下腹及腰骶隐痛,经期及同房后加重。曾做输卵管造影示:一侧输卵管阻塞,一则输卵管通而不畅,伴有血瘀挟湿,治以益气活血化瘀祛湿。选用妇炎酱薏汤,水煎100mL并加糜蛋白酶4 000U、地塞米松5mg于月经后3d开始灌肠,1次/d,1个疗程后停药。月经期依时而下,量色正常,妇检双侧附件区无压痛,宫体活动好,余症消失。复查B超示:盆腔积液全部吸收,病人不愿意再行输卵管造影术。2008年9月15日停经,停经38d查尿HCG为阳性,提示早孕。2009年6月顺产一健康男婴。

5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不孕、少腹痛、癥瘕”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即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之记载。其病因如宋代陈自明所谓:“因经行产后,风邪恶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症……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由此可见,寒湿热乃本病主要因素,而寒湿热凝聚,气滞血瘀,久病多虚又是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病原体侵入盆腔内引起盆腔内炎性渗出,器官粘连,局部组织增厚,或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病理改变。

妇炎酱薏汤主要抓住寒、湿、热、瘀、虚几方面进行论治,方中薏苡仁、黄芪、当归、细辛既能养血调经,又能美容祛斑,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同时有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当归、细辛、三棱、莪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改善循环;生苡仁、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黄柏有广谱抗菌消炎及杀虫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孢子丝菌、厌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延胡索、香附、柴胡散瘀清热,解痉镇痛:诸药合用对各种妇科炎症及血瘀证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配合西药α-糜蛋白酶加强消除炎症坏死细胞及其它分泌物,使毛细血管、淋巴管畅通,炎症消退。地塞米松加强中药抗炎解毒及抗过敏作用,同时防止各药配伍之反应,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降低毛细血管细胞膜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少炎症引起的疤痕和粘连。且灌肠效果较口服显著,药物加温后不刺激肠道,可以充分作用于局部炎症,吸收快,从而发挥较好的疗效。

[1]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99

[2]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3

猜你喜欢

糜蛋白酶盆腔炎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重组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性质及抑制机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糜蛋白酶的研究概况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重组人糜蛋白酶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