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治冠心病45例疗效分析
2010-05-07何子明
何子明
(江西省金溪县中医院 金溪344800)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素问·痹论篇》说:“心痹者,脉不通,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濇则心痛。”这里明确提出了“心痛”是因为“血凝不流”,从而导致心脏脉络不通的血瘀理论。从瘀论治,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冠心病中医治疗的最基本方法。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此方法加减化裁,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1999~2008年门诊病例。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并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冠心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8岁,有吸烟史和被动吸烟史者3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6岁,有吸烟史和被动吸烟史者39例。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川芎、丹参、三七、水蛭、瓜蒌皮、补骨肠、穿山甲等七味药物组成基本方,再根据阴阳气血亏损的不同加用1~2味药物(如麦冬、黄精、制首乌、黄芪、淫羊藿、桑寄生、鸡血藤等)。寒盛者加制附片、桂枝、薤白;痰盛者重用瓜蒌皮,加制法夏、僵蚕;气滞者加檀香、厚朴、苏梗。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或制成药末分次口服。对照组:用消心痛10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片150mg,每日1次,倍他乐克片25mg,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idit统计学分析。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症状疗效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心电图疗效参照《心胸痹痛急症规范评定标准》[3]。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和表2。经Ridit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的消失与心电图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心电图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与中医的“血瘀理论”极为相似,病程相对较长。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从瘀论治冠心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从两组病例比较来看,不论是症状改善还是心电图的疗效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以冠心病的“血瘀理论”和“久病入络理论”为立法依据,采用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佐以补虚进行设方,方中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既入血分,又行气分,为“血中之气药”,丹参味苦微寒,专走血分,两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生新、祛风止痛行气之功,共为主药;三七、水蛭散瘀破血通络,协助主药增强其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都为辅药;瓜蒌皮利气化痰宽胸,为洗涤胸膈中垢腻之要药,补骨脂补真阳以治其虚,共为佐药;穿山甲性善走窜,专行功散,内通脏腑,外达经络,血瘀、血聚之病皆能开之,直达病所,为佐使药。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狭窄的基础上使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而发病[4]。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丹参、三七、水蛭、瓜蒌皮、补骨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耐缺血缺氧能力、调整体内自由基水平的作用[5,6],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该方对冠心病的二、三级预防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冠心病患者经过服用该方后,发生心绞痛的次数明显减少,并逐渐改善甚至消失,即使是运用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口服该方也可以缩短病程。
[1]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S].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
[3]王爱平.心泰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与实验室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3):155
[4]梁晓芳.环境因素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217-220
[5]王达平,魏爱英.水蛭土元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10):605-606
[6]赵州凤.补骨脂升白细胞、改善心肌缺血降血脂 [J].中医杂志,2002,43(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