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汤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2010-05-07梅丽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气虚益气活血

梅丽俊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其临床症状出现快,恢复慢,病程长。我科自2007年3月~2008年3月来运用益气活血汤加西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

1.2 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 60例患者为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7.5~86.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39分,平均(23.1±7.8)分。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4.5~85.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38分,平均(22.7±6.6)分。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案

1.3.1 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即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脑细胞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配合血栓通0.75g加入0.9%NS 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2 治疗组 西药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黄芪60g、党参20g、天麻12g、全蝎 6g、丹参 18g、当归 12g、鸡血藤 20g、白芍 15g、生地 30g、云苓 15g、白术 12g、橘红 9g。加减:痰多者加胆南星12g、天竺黄12 g;痰浊内闭加石菖蒲12g、郁金15 g;肝阳亢盛加羚羊角15g(先煎)、夏枯草15g、钩藤15g;出现虚脱者加红参12g、熟附子9g;阴液亏耗者加西洋参15g(炖服)、麦冬15g、知母15g。每天1剂,水煎取汁600mL,日2服,每服300mL,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3软件处理,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且病残程度在l~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2.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 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的高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指标都有改变,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S) mPa·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S) mPa·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全血比黏度高切值 全血比黏度低切值 血浆黏度 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6.71±0.84 16.06±2.50 1.98±0.27 5.08±0.36治疗组 30 治疗后 5.58±0.61△* 13.14±2.51△ 1.58±0.07△* 3.27±0.31△*治疗前 6.64±0.95 16.40±2.13 1.89±0.28 4.99±0.65对照组 30 治疗后 6.54±0.82 13.31±2.60△ 1.43±0.21△ 3.37±0.36△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笔者认为该病辨证重点应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病机为元气亏虚、脾气不升。如《灵枢·天年》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说明在生理演变上存在气血不畅的变化。若气虚日久必致血亏,脉道不利,气滞易血瘀,瘀血内停,久病入络,络脉瘀滞则致“中风”的发生,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高凝状态”,即中医的气虚血瘀病机有关[3]。可见,气虚血瘀是脑梗死的基本病机。气虚是根本,瘀血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益气活血是本病治疗之根本大法。

益气活血汤的主药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含多糖类、苷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耐缺氧和抗应激等多种药理作用;党参、白术、云苓辅助黄芪健脾益气,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天麻、全蝎、丹参祛风活血,同时还有白芍养血缓急、生地滋阴补肾、橘红化痰辅佐:诸药合用,共达益气活血、化痰开窍、行瘀通络之效,长期服之,效果显著,同时可以降低复中的机率。

[1]王新德.各类血管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 381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4

[3]周建伟,张凡,何开梅.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12-113

猜你喜欢

气虚益气活血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