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郑州市经济发展对策
2010-04-22王金蕊
王金蕊
提高工业实力和竞争力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保持郑州市的经济活力,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园区经济
产业集群战略能够优化城市资源,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更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关键。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化促进工业经济的增长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它能使我市充分利用当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而且它以知识为基础在促进区域获取、利用和传播知识与信息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仍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郑州来说,就可以更多地利用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和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技术,提高我市的工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应成为郑州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决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第一、加快传统工业信息化改造,促进技术融合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例如,对汽车、纺织机械、食品机械、重工起重等具有优势的大中型企业,以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提升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中的信息技术含量,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增加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融合
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将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变频空调等),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汽车档次。
第三、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促进产业衍生
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支持有关信息化内容的技改工业项目,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原有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可以催生新兴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等。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信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产学研结合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郑州市有普通本专科高校40多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市以上科研院所近200家,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3个,国家、省、市级重点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2个,在郑州两院院士9名,受聘的客座两院院士23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多万人。这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技术支撑。
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要吸引鼓励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区域创新目标,向社会开放科研资源,与地方和企业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积极承担委托研发项目和转让创新成果。支持企业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研发中心,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以应用为主的科研导向,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推进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有机结合。
四、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环境
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为各种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提供更适合于各类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环境,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出国留学人员,来带动和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把工业化发展切实建立在提高质量、素质和品位的基础之上。特别要重视从科研条件、工作环境及生活待遇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未来的郑州工业,不仅要依靠制造赚钱,而且要依靠品牌和文化赚钱。打造工业名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市一些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创立名牌的实力和条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品牌创建的奖励力度,实行分层次奖励,继续提升品牌创建氛围,扩大品牌群体,提升品牌档次,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培育各级标准制订的技术组织,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各类行业标准制订,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造优质产品,积极参加国际环保、质量和安全等各类认可认证。力助我市企业涌现出更多像宇通客车、思念水饺、三全食品等这样拥有自主名牌的企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