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2010-04-17耿东言郭建伟
耿东言 郭建伟
(宁夏煤炭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宁夏石嘴山 753200)
近几年的研究显示,血清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本文通过对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并对其血清LP(a)、FG检测分析,旨在探讨Lp(a)和FG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1月在心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59例,女44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7.2±7.3)岁。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诊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按高血压国际分级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1、2、3级。高血压1级(H1组):SBP140~159mmHg和(或)DBP90~99mmHg;高血压2级(H2组)SBP160~179mmHg和(或)DBP100~109mmHg;高血压3级(H3组)SBP≥180mHg和(或)DBP≥11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排除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脑卒中等,排除肝功能异常。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4±6.41)岁,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血压的测量 采用台式血压计,患者受检前休息15min。取右上臂坐位血压,SBP和DBP分别取柯氏音第1音和第5音时的血压读数,连续测3次,每次间隔30s,取3次平均值。
1.3 超声检查 HP55OO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频率为3~11Hmz。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由B超专职医师使用同一台超声诊断仪,测定管腔内膜界面与中层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探头沿颈根部从长轴和短轴两个方向,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的横轴及纵轴实时二维图像。以血管长轴图像为准,选取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15mm处远侧血管壁,测量从血管内膜的内表面到中膜的外表面垂直距离即为CIMT,共测量3次,取均值。斑块定义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不规则增厚,增厚>1.3mm,或>邻近IMT值的1.5倍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有斑块则测量斑块面积与Crouse积分,即各个斑块的最大厚度值(mm)之和[2]。
1.4 实验室检查 所有受试者空腹12h以上,取肘正中静脉血2mL。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试剂,LP(a)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采用Clauss法测定FG的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清Lp(a)浓度呈偏态分布,将其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直线相关和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BMI、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二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而二者之间Lp(a)和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H1组、H2组、H3组、对照组两两比较CIMT、Area(mm2)、Crouse-S及Lp(a)和F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Lp(a)和FG与CIMT、斑块评分相关分析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Lp(a)与 FG 和 CIMT(r=0.448,r=0.315,P<0.05)、Crouse-S(r=0.328,r=0.284,P<0.05)之间呈正相关。以CIMT为因变量,将各变量以向前逐步回归方法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Lp(a)、SBP、年龄进入回归方程,说明Lp(a)、SBP、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表2 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壁硬化。CIMT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提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管腔狭窄和血管重构的信息,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是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有效检测方法。大量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物过程有关,其中Lp(a)和FG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3]。
Lp(a)可与LDL受体结合并阻碍LDL摄取,减低LDL消除,具有抗纤溶及参与脂代谢的特征。Galle等[4]提出,氧化修饰过的Lp(a)和LDL可以导致动脉内膜细胞过度凋亡,使血管内皮防止血脂沉积的屏障作用减弱,加速AS的进展。本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Lp(a)与CIMT增厚程度及斑块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说明Lp(a)在高血压C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向前逐步回归方法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Lp(a)、SBP进入回归方程,进一步说明了Lp(a)、SBP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是:①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干扰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结合,延缓血管壁损伤的修复。②Lp(a)易与寡糖类物质结合被内皮细胞、吞噬细胞吞噬而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③Lp(a)能激活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并提高其活力[5]。FG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大分子糖蛋白,作为凝血第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FG与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促使白细胞聚集并粘附于内皮,导致小血管腔阻塞,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可进一步促使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流减慢,导致FG升高,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本资料还显示,FG与CIMT增厚程度及斑块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同样说明,FG在高血压C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可能是FG通过促进凝血、血小板聚集、纤维斑块沉积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导致CAS斑块形成[6]。
由于LP(a)能与纤维蛋白结合,形成LP(a)-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上,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还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从而阻止血栓溶解,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7]。血浆Lp(a)和FG参与了粥样斑块的形成,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高血压患者Lp(a)和FG水平同时升高,则可能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1]杨 文,张艳华,沙春蕊,等.老年心肌梗塞与脂蛋白(a),血小板活性及凝血功能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6):1094
[2]Crouse JR,Harpold GH,Kahl FR,et al.Evaluation of a scoring system for extracrani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extent with B-mode ultrasound[J].Stroke,1986,17:270
[3]Kofoed SC,W ittrupHH,Sillesen H,et al.Fibrinogen predicts ischaemic stroke and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but not echolucent,rupture -prone carotid plaques: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J].Eur Heart J,2007,24(6):567
[4]Galle J,Heermeier K,Wanner C.Atherogenic lipoproteins,oxidative stress,and cell death[J].Kidney Int Suppl,1999,71:S62
[5]Kronenberg F,Steinmetz A,Kostner GM.Lipoprotein(a)in health and disease[J].Crit Rev in Clin Lab Sci,1996,33(4):495
[6]刘 斌,石秋艳,李玉荣,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985
[7]张 华,张 茁.老年脑梗死非急性期血清脂蛋白(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6,8(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