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0-04-13张明党
张明党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泰州,225300)
肠道手术后胃肠运动抑制是机体对创伤抑制的全身性反应之一,一般术后48~72 h开始恢复肠蠕动,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护理工作比较棘手的问题。为了尽早恢复肠道功能缩短患者禁食时间,促进手术后的恢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对肠道手术患者采取了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8年3月~7月实施肠道手术患者62例,肠梗阻8例,肠穿孔 5例,直肠癌 33例,结肠癌14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关瘘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82岁,有9例行肠造口术。
1.2 方法
将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术前术后常规宣教,观察组除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外,还给予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手术前后健康宣教、协助早期活动、术后石蜡油胃管内注入、减轻疼痛等,让患者了解配合方法及其重要性,记录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单位以小时计算。
2 结 果
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49 h(36~82 h),肛门排气时间平均82 h(68~106 h)。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56 h(41~92 h),肛门排气时间平均87 h(74~120 h)。经统计学处理P<0.05,2组有显著差异。
3 护理干预
3.1 术前健康宣教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活动时间、方法、活动量及其早期活动的临床意义,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由于肠道手术后留置各种导管,早期活动会成为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一大障碍。术前就向患者介绍术后可能留置的引流管及各种引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消除术后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是留置胃管期间,患者往往会出现恶心、咽喉部不适、疼痛等。术前让患者了解留置胃管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其重要性和拔管指征,讲解早期活动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反复讲解,使患者及家属在术前能对术后活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便积极配合。
3.2 术后宣教及指导
患者术后6 h,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取半卧位,2 h定时翻身1次,同时进行上肢的曲伸运动。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坐起洗脸刷牙,鼓励自行翻身,下肢进行屈伸运动,每 1~2 h 1次,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每班至少1次,根据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翻身次数。术后第2天,协助坐起,双下肢离床,2次/d,5~10 min/次。术后第3~4天,协助下床活动,2~3次/d,10~15 min/次,活动时指导患者引流管的固定方法,以防牵拉滑脱,引起疼痛产生紧张心理。
3.3 减轻疼痛
术后疼痛主要是在术后24~48 h,疼痛能增加患者痛苦,还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影响患者的活动。对胃肠手术后患者常规使用静脉止痛泵以减轻疼痛,使止痛泵充分发挥止痛效果[1],使用过程中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及技巧,在翻身或有效咳嗽前将止痛泵药液追加1次,可明显减轻疼痛。
3.4 石蜡油胃管内注入
石蜡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对胃肠道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手术后3 d肠蠕动仍未恢复,患者诉腹胀时,给予石蜡油40 mL胃管内注入,封管20 min,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向患者讲解石蜡油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4 讨 论
肠道手术过程中脏器暴露,加之麻醉及手术操作的刺激,致使胃肠功能抑制,肠腔内大量气体积聚,患者术后出现腹胀不适,肛门不排气等[2],对患者伤口及本身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了进食时间造成肠内营养摄入不足,影响了术后康复。术后早期活动可缩短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因体位的变化可引起肠道反射而促进肠集团式蠕动,加快肠内容物排出[3]。手术患者往往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手术前有恐惧或各种顾虑,术后切口的疼痛和体质的虚弱都将影响患者术后的活动,而紧张的心理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后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健康教育具有前瞻性,使患者在问题出现前就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接受程度与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直接相关[4]。作者通过对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就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预防和应对方法、早期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活动的方法和减轻因活动引起疼痛的具体措施等,从而使患者术后能积极配合早期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尽早恢复饮食,减少肠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黄 平,张思云.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2,9(6):20.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27.
[3]仲月霞,刘喜文,宋德根.急危病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81.
[4]任小英.患者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1,11(1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