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2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建议

2010-04-13吴薇莉苏文明魏赓唐颖彦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龄职业倦怠灾区

吴薇莉,苏文明,魏赓,唐颖彦

1.西华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成都,610039;2.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成都 610039

5◦12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建议

吴薇莉1#,苏文明2,魏赓1,唐颖彦1

1.西华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成都,610039;2.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成都 610039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倦怠

#【通讯作者】吴薇莉,Tel:86-28-87720022,E-mail:lily8926@sina.com

地震灾区的中小学教师作为特殊的一类群体,灾后一方面他们需要扮演以往的教书育人角色及较以前需投入更多精力的心灵抚慰、关怀者角色,另外一方面,他们需要克服地震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创伤。“师源性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提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身心健康及教育的整体发展都十分必要[1]。在地震后一年半,笔者对地震灾区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分析,旨在促进灾区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汶川地震重灾区县市的7所学校共141名教师(涉及各科任老师及班主任、行政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参与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男 40例(28.37%),女 101例(71.63%);年龄 20~29岁41例(29.08%),30~35岁21例(14.89%),36~40岁45例(31.91%),>40岁 28例(19.86%);高中以下学历 3例(2.13%),高中学历6例(4.26%),大专学历 43例(30.50%),本科学历78例(55.32%),硕士及以上学历1例(0.71%);教龄0~1年 2例(1.42%),教龄1~5年 25例(17.73%),教龄 6~10年 31例(21.99%),教龄 11~15年21例(14.89%),教龄>16年59例(41.84%)。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中,被困28例(19.90%),受伤9例(6.40%),父母死亡2例(1.40%),学生死亡16例(11.30%),亲近的人死亡(亲戚、朋友、同事等)24例(17.00%),自家房屋轻微受损29例(20.60%),自家房屋受损严重48例(34.00%),自家房屋完全受损42例(29.80%)。

1.2 方法 采用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m 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1]、行为改变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2]及工作满意度问卷。此次使用的IES-R版本是在汶川地震中前期测查的修订版。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是由许燕根据M aslach的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访谈结果修编[3]。

另外对35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个别访谈。

2 调查结果

2.1 IES-R筛查结果 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不太健康的 19例(13.4%)。IES得分为(21.72±12.74)分,其中总分≥23分为57例(40.4%)。

2.2 行为变化问卷结果 和地震前相比,被调查教师在睡眠行为、休闲娱乐行为、暴力行为、性行为方面均发生较大改变。其中难以入睡增多的为22%,休闲娱乐行为减少的为9.9%,与他人发生争吵增多的为9.2%,性行为减少为8.5%,伤害自己的行为增多的为7.1%。此外在自杀行为方面,1.4%的被调查教师表现出自杀念头增多,2.1%为自杀做准备。但另一方面,和朋友、家人联系次数增多的达到27.7%,表现出渴望被关切及更多社会支持的愿望。

2.3 职业倦怠量表结果 结果显示情绪耗竭、非人性化及个人成绩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0.75及0.82。被调查教师情绪衰竭得分为(3.09±1.76)分,非人性化得分为(1.53±0.97)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47±1.43)分,其全国常模分别为(3.44±1.36)分,(1.54±0.95)分,(3.94±0.92)分。

结果提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个人成就感非常低下,得分≤2.4分的比例高达17.0%,另外情绪耗竭现象也较为明显。

2.4 工作满意度问卷结果 结果显示,教师工作满意度低下。36.2%的被调查教师一点都不满意,满意的只占26.3%;有>61.7%的被调查教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不会选择做教师”;41.9%表示“如果一个朋友问您,他(她)是否应该选择当老师,会建议他们不选择”;61%认为教师这个行业与理想中的工作差距很远,31.2%表示现在的职业与他们刚做老师时对它的认识一点都不像;29.7%不喜欢教师。

2.5 调研访谈情况 通过访谈发现,地震带来的害怕恐惧等情绪反应还存在,教师的心理健康严重被忽视,而且目前灾区中小学校园里普遍缺少释放压力的场所和途径,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也极为匮乏。灾区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生存、社会和人际关系4方面。

工作压力:教学教育工作负荷大,除面临学生升学压力、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之外,特殊学生的处理问题也凸显出来,56.7%的教师认为震后学生心理问题增多。这种状态让教师整体的职业生存状态面临挑战。

生存压力:灾后中小学教师的不公平感加剧,自身的生存压力受到挑战,很少有慈善基金会专门援助过教师。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

社会和人际关系压力:调查发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会因为主科和副科而受到排挤或相互瞧不起。这些是教师人际压力的主要来源。震后,教师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转变,工作热情大为降低,老师普遍缺乏作为教师的价值认同感,均"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做教师"。

总之,重灾区学校的教师士气低落,患得患失,焦虑、情绪不稳定,职业枯竭明显,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较低,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特别是带班的老师,其家庭、生活严重失衡,教师有被忽视感。一些学校特别提到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利益冲突,缺乏团队精神。

3 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学生的师源性心理创伤 地震后,许多地方还未对教师的心理援助产生足够重视。一些交通不便的农村学校,对师生的心理援助还存在盲点。不少教师表示,希望社会在对他们提出高要求的同时,也给予他们应有的慰问和关心,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和工作状态,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的师源性心理创伤。

3.2 加强对灾区教师的心理工作能力的培训,提高灾区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灾区教师总体上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全员培训,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心理创伤相处,提高教育中的心理工作能力,以增强工作胜任感,减少职业耗竭与倦怠。

3.3 建立完善的心理援助机制,重点在各个地区组建心理健康工作核心团队 目前,灾区心理援助机制不完善,专业机构缺乏,社会联动的援助机制和应急预案、措施还不健全,一些相关联的援助政策也不配套。个别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师生找不到专业机构疏导救治,教师得不到持续的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长期持续地开展,必然要构建一支当地心理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通过核心团队的工作带动各校的心理工作。鉴于目前灾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薄弱状况,可以考虑开展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员工帮助计划(emp loyee asisstance p rograms,EAP)服务,分地区进行,以地区教育局为主体外包员工EAP服务,四川省统一组织EAP服务团队,分片进行工作。

3.4 积极构建全员关注心理健康工作模式 加强各个层面和各个渠道的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积极构建全员关注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考核目标,使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常态化、社会化、全员化、制度化。

[1]张丽娟.师源性心理伤害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28-29.

[2]W eiss DS,Marmar CR.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M]//Wilson JP,Keane TM.Assessing Psychological T rauma and PTSD.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7:399-411.

[3]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R741;R395

A

1001-117X(2010)04-0312-02

10.3870/sjsscj.2010.04.0018

2010-04-19

猜你喜欢

教龄职业倦怠灾区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