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背景下宁波港发展浅析

2010-04-13宋兵,张晓宇

世界海运 2010年4期
关键词:宁波港上海港集装箱

宁波港与上海港是长三角地区最受瞩目的两大港口,在推进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宁波港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宁波这个城市的发展。宁波港应该凭借深水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与上海港实现和谐共赢,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港口合作与资源整合,积极参与浙江省内港口战略联盟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双赢合作,全面提升浙江省港口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一、宁波港与上海港实现和谐共赢

由于同处长江三角洲区域内,腹地部分交叉,宁波港与上海港两港口在港口规划、港口定位、港口建设投资、港口腹地货源和中转货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性”。在市场的作用下,两个港口的大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竞争,具体表现在货源与吞吐量上的竞争。200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t,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2万TEU,继续名列全球第二。2009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828亿t,继续保持全球第四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42.3万TEU,继续保持全球第八位。

虽然宁波、上海两港之间存在着竞争,但近几年,尤其是此次金融危机促使两港开始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宁波港与上海港是一种竞合关系,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合作的一面,竞争体现在你追我赶上,合作蕴含在优势互补中,竞争促进发展,合作体现和谐。

相比上海港,宁波港的最大优势就是其深水港优势。随着现代港口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的发展,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2009年,全球超大型巨船挂靠宁波港口数量增长明显。载箱量1万TEU以上的集装箱船进出港口369艘次,同比增长近1倍;20万t级以上超大型矿船进出港口926艘次,同比增长47.9%;30万t级油船为579艘次,增长82.6%。

相比宁波港,上海港港口资源条件相对不利,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和腹地优势。上海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可将其经济腹地扩展到涵盖江、浙、皖、赣、鄂、湘、川诸省,包括秦岭和黄河以南的陕西汉中、河南大部及鲁西南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上海与长江流域腹地之间的双向联系及互补互动成为上海港口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

在这种关系下,两个港口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状况都获得了高速的增长,这说明这种竞合是积极的,是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港口自身服务、提升港口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因此,从长远来看,两港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共同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好,能够极大地增强我国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3月29日,宁波港与上海港将正式签约挂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进行码头建设与投资,这是两大港口集团资本层面的首次实质合作。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今后两港口将会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在业务上的互助互动,以及开展技术和管理等层面的合作。

二、宁波港与省内港口合力助推港口联盟

P.Avery教授提出了相邻集装箱港口战略联盟——“港口战略联盟”,以谋求在日趋加剧的竞争环境中的生存。Juhel教授依此理论具体提出了一项港口合作构想,即通过港口合作来形成一个具有柔性的交通分配模式。所有这些理论都为港口合作提供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港航强省”战略以来,宁波港正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与省内港口相互合作,港口业务有了大幅提升。宁波港发挥自身在港口经营、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省内港口的合作,在舟山先后组建了甬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衢黄港口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等,与嘉兴港合作效应持续放大,嘉兴-宁波集装箱内支线、内贸线已成为浙北集装箱中转的主力军,集装箱量大增。2009年嘉兴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TEU。2010年1月8日,浙江台州湾港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宁波、台州港口联盟搭建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目前宁波与舟山、嘉兴、温州、台州都有合作项目,浙东经济合作区港口之间合作又上新台阶,浙江港口联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空间,形成了共赢、多赢局面。

三、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背景下宁波港发展策略

(一)切实推进宁波港与上海港协调机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首先,上海港、宁波港两港间应尽快组建较高层次和领导级别的协调管理机构。在港口合作与发展过程中,采取“集中领导”和“统一协调”的推进机制。

其次,应建立相对集中的领导机构,落实具体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港航管理部门、港航企业、港航研究机构或者院校中有较深厚的港航知识背景和创新意识者选拔。

另外,在管理上,应由宁波港与上海港所在地政府起主导作用,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中介部门协调港口之间及港口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港口的分工,最终形成多渠道的沟通联系机制,使得合作关系制度化、程序化。

(二)宁波港与上海港建立基于业务经营关系的战略联盟

由于上海港和宁波港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腹地开发及航线开辟等方面的差异,各港口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些差别为港口企业实现基于业务经营关系的战略联盟提供了前提条件。比如上海集装箱码头处理能力与集装箱吞吐量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宁波港可以为上海港承担部分货运的分流任务;上海港缺乏深水航道,国际集装箱干线的主力船型必须候潮进出上海港,大型船舶无法满载,拥有深水航道的宁波港就可作为配载港,弥补上海港水深不足的缺陷。两港可以通过其下属港口企业及子公司在经营业务方面组建战略联盟,来加强深化彼此间的合作。

(三)发挥宁波港领头羊作用,推进省内港口战略合作

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发达,沿海各港口争先发展意识强烈,要继续深化浙江港口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发挥宁波港的枢纽作用,带动区域港口共同发展。建立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研究出台扶持性政策措施和考核激励机制,多层次加快港航强省建设。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投资控股,互利共赢”的原则,搭建企业层面合作平台,特别要发挥宁波港口枢纽中转作用,带动省内各港口共同发展,逐渐将货物向宁波港集聚,强化宁波港资源配置功能。

(四)利用好上海“两个中心”的辐射作用,提升宁波港服务能力

宁波与上海两港的竞合,不应局限于腹地,更多是促进相互功能的提升。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下,上海港与宁波港在功能上将有很大差异,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航运与航运服务方面。在航运方面,上海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为辅,宁波则应做到大宗散货、集装箱共同发展。

航运服务包含四个方面:为货物的服务、为船舶的服务、为船员的服务,最后是“服务”的服务。上海将来应该是全面的、高层次的,以高端服务为主导,宁波要清醒地认识到宁波的综合实力与上海的差距,应从基础服务做起,以中低端服务和特色服务为主导。这是因为尽管宁波港港口航运能力已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但增值服务功能相对滞后。就口岸进出口总额、港口吞吐能力、航线开辟状况、航班开通状况等指标而言,宁波市港口国际化水平已经较高,但航运企业实力、服务层次、增值能力与上海相比存在较大不足,例如,国外航运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进驻数较少,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水平不高,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较为落后,集装箱货物价值量较低等。

猜你喜欢

宁波港上海港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党旗,引领“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港口公共服务支持中的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港口榜首11年
海上丝路
——宁波港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基于数据分解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
我家住在集装箱
上海发布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通告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