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0-04-13董晓丽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周径尿激酶患肢

董晓丽,刘 莉,张 莹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由于急性DVT引发的肺栓塞(PE)有较高的临床猝死率,将造成程度不同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可致残,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2周前患者行走过程中出现右下肢疼痛,为酸胀痛,位于小腿后部,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右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抗凝:低分子肝素钙2 500 U皮下注射,1 次/12h;②溶栓:尿激酶 20~30 万 U/d,7~10 d 停药;③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5~7 d后停用,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时间3~6个月;用药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调整尿激酶和华法令的用量;④常规穿减压袜,辅助周林频谱保健治疗仪理疗。

1.2.2 疗效评定 根据治疗10~15 d后患者自觉症状和肢体周径比来判定临床效果。肢体周径测定选定小腿三头肌平面和髌骨上缘上15 cm大腿平面,肢体周径比=(患肢周径-健肢周径)/健肢周径×100%。基本痊愈:患肢肿胀,疼痛等异常感觉消失,肢体周径比<3%,彩超或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通畅或基本通畅。好转:患肢肿胀、疼痛等异常感觉减轻,肢体周径比<6%,彩超或造影显示深静脉部分再通。

1.3 结果 基本痊愈:患肢肿胀,疼痛等异常感觉消失,彩超或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通畅或基本通畅。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为控制水肿,减轻疼痛,急性发病后10~14 d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在床上大小便,患肢禁止热敷、按摩,以免血栓脱落。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膝关节微屈,但不要过度伸展下肢或膝下垫枕至膝关节屈曲,以防压迫静脉。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组织的耗氧量。

2.2 饮食护理 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食盐摄入,给予清淡饮食,多食纤维素、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可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

2.3 心理护理 长时间制动、卧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栓子脱落可引起肺栓塞,有生命危险。患者情绪紧张,常有焦虑、悲观,对治疗和生活丧失信心。护士要耐心说服和安慰,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反复进行开导安慰,说明忧则气郁,思则气结,则易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不利治疗。并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信赖,带给患者心理安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多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向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2.4 肢体护理 患者肢体疼痛可给予镇痛剂。在护理过程中嘱患者注意安全,严防碰撞伤,嘱患者切忌用手按摩和摩擦患肢,禁止实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下地活动时,须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适当压迫浅静脉至少3个月,甚至终生使用,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和减轻下肢水肿。

2.5 药物护理 患者曾行低分子肝素钙、华法令抗凝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故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时,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只能皮下注射。患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交替,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示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意不要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在用药期间,必需监测血小板计数,以防止全身及各脏器出血的危险性。静脉使用尿激酶时,要求做到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将尿激酶10万U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开始速度应为7~8滴/min持续30 min后,改为3~4滴/min,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脉率、体温、呼吸频率和血压、出血倾向等。一旦出现出血症应立即停药。

2.6 病情观察

2.6.1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 h内病死。患者如果出现胸痛、心慌、呼吸困难及咯血等症状,立即给予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活动。报告医师,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高浓度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2.6.2 测量肢体周径 下肢肿胀是最主要的或者是惟一的症状,此患者为单侧下肢肿胀。肿胀的程度依静脉闭塞的程度和范围而定。位于深部小静脉者,肿胀往往不易发现,如果位于下肢静脉主干,可迅速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出现明显肿胀。膝关节以下的肿胀提示血栓累及腘或股浅静脉,整个下肢肿胀则提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肿胀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终生不消退。每日定时定位测量肢体周径,一般选膝关节上下各10 cm处测量并记录,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积极处置。

2.6.3 出血倾向的观察 由于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导致机体处于低凝状态,容易引起出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倾向。做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时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注意观察尿、粪颜色及送检隐血结果。遵医嘱及时抽血送检凝血全套,观察结果并正确记录,及时汇报医师。根据血象结果、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观察护理。本例患者未出现出血现象。

2.7 制定宣教卡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宣教卡,每天由责任护士进行床边宣教和现场示范,增强了护患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8 康复指导 康复期护理主要是做好心理疏导、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功能运动,配合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从而提高护理成功率。穿弹力袜或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压迫浅静脉,每日清洗足部。一旦发生溃疡,可采用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液体清洗并用纱布间隔足趾。过度肥胖的人应有计划减轻体重,因肥胖可使静脉淤血加重,降低静脉血液的回流;积极预防慢性咳嗽、便秘等各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发生。

[1]陈 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3-1285.

[2]张 强.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63.

[3]汪忠镐.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的诊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2(10):313-315.

[4]童玛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63.

[5]吴新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2.

猜你喜欢

周径尿激酶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