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2010-04-13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医院100036姜兵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成药西药服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医院(100036)姜兵武

近年来,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和传播,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有着被替代或被边缘化的现象[1]。我国传统的中药学目前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临床上,由于一些医务人员对中药还了解得不够深入,往往在使用上望文生义,套用西医病名,难以做到合理用药,极有可能贻误病情。如何合理应用中药,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其最大的治疗效果,提高自身的生命力成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

1 坚持中医中药整体观念

中成药的起源很早,它是伴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而来的。素有“医药同源,医药不分家”之说。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的13方中,就有9首为成药。在历代的医学著作中都有中成药的记载。而中成药的成方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而成。因而在中成药的使用上要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中成药的使用要强调整体观念,每个人的自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来选用不同的药物。

另外,中成药的使用还要强调辨证论治,要针对不同的病与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上不能断章取义、似是而非地选用药品。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属于气滞血瘀型病人可服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如果是寒凝血瘀型则需慎用,要改用冠心苏合丸,否则有可能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由此可见,中成药在使用上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医的理论辨证施治,不能生搬西医的病名而附会。

当前在医药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中成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使用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家实行的非处方药管理制度中,中成药因其具有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特点,逐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然而有些人在中成药的选用上,因其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匮乏,对药品疗效和毒副作用知识的缺失,往往会凭所谓的“经验”进行自我诊治。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浪费购买药品的金钱,更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而要强调不懂医者勿自诊病,不懂药者勿自服用。医即是药,药即是医,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咳嗽是一种常见病,西医治疗多用抗菌药物加止咳祛痰药物,而中医治疗咳嗽则要分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痰湿犯肺咳嗽、肝火犯肺咳嗽、阴虚咳嗽,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及中成药。辨证准确方能药到病除,切不可望文生义,仅凭药名与咳嗽有关,就不加分型,盲目用药。

2 遵循中成药的性能合理配伍

中成药一般都是由多种药物按组方原则配制而成的制剂,除了处方中每一种药物的性能以外,还应当了解它的配伍关系和禁忌事项。古代医家将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七种情况: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亦称为“七情”。这些配伍关系如果使用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误人害己。

2.1 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2.1.1 传统中药联用会产生协同作用或不良反应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配伍:此种配伍临床上较为常用。即在汤剂的基础上加上中成药。如眩晕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阴不足、疲浊中阻等多种证型,在应用汤剂的基础上可配用当归龙荟丸、杞菊地黄丸、归脾丸等以适应不同证型的需要[2]。中成药与中成药配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相配,可增强其原有药物的疗效。如外感风热感冒之头痛身热、咳嗽、咽痛,可用银翘散配伍双黄连口服液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气血不足,内有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病证,可用复方当归四物汤配妇科千金片;防风通圣丸配伍连翘败毒丸治疗皮肤瘙痒,疗效则增强。

有时为了提高疗效,多种中成药配合使用,有可能使其中的某种成分重复使用而使其剂量增大,如果是毒性药材或者药性峻烈的药味,则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还有一种可能是在不同中成药之间出现配伍禁忌,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配合应用时,因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这味中药,在配合使用时加大了附子的剂量,就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3]。

2.1.2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配伍使用 现代医药学在药物的应用上会有中西药物联用的情况,以求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有时确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有时也会带来很大的危险。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配伍使用能增强疗效,减轻或削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实践表明,中西药合理联用,对治疗某些疾病能起到单用中成药或西药所起不到的作用,合理配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如香连化滞丸与痢特灵联用,可增强治菌痢的效果;解毒消炎丸与异烟肼联用,能明显增强异烟肼治疗淋巴结核的的效果;如初服痰饮丸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时会产生便秘等副作用,若与西药果导片同服,即可缓泻通便,降低前者的副作用[4];如缩宫素与益母草膏联用治疗产后及流产后流血过多或绵延不断、子宫复原不全等,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复原而起到止血作用。

中成药与西药配伍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中西药联合配伍使用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联用得当,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但联用不当也会出现相互削弱药性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等。所以,联用时一定要慎重。

含有乙醇的中成药如风湿骨痛药、国公酒等药酒,不宜与西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D86O、降糖灵、胰岛素、华法令等同用,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麻黄和氨茶碱均为平喘药,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两者合用效果不如单一使用,而且毒性增加1~3倍,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5];处方中含有鞣质成分的中药,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虎杖、大黄、老鹳草、四季青、萹蓄、枣树皮,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利福平、钙剂、铁剂、维生素B1及生物碱类的药物合用,会产生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2.2 要注重食物对中成药的影响 服用中成药时还要注意食物对其的影响,应当树立“食药一体观”,应当意识到饮食是治疗疾病的另一种药物。被尊为“药王”的唐代孙思邈,在其论著《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说:“不明药忌者,不能除病也”,此话道出了饮食对治病的影响。“药忌”就包含了服药食忌。如哮喘性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病的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宜食鸡、鸭、鱼、虾、蟹、牛肉、羊肉、韭菜等,这些食物含有异性蛋白或组胺,易产生过敏反应。又如胃病属“寒证”者,宜服“温中”药物,禁食生、冷、凉的食物;胃病属“热证”者,宜服“清热”药物,禁食辛辣的食物,水肿者不宜食盐;溃疡病胃酸过多者不宜食醋。服用含人参、党参的中成药,应忌食萝卜、绿豆。

3 药物的依从性

依从性又称顺从性、顺应性,是指病人是否按处方或医嘱要求用药,或者指患者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在实际治疗疾病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按照要求的方法、疗程服用药物:有的由于工作繁忙;有的由于多药并用;有的由于记忆力差;有的由于对药物不够了解,短期服用,症状无明显改变,因而对治疗缺乏信心;有的由于对疾病不够了解,认为症状没了,病就是好了等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按照治疗方案服用药物。往往会造成在药物的使用上的依从性差,不能合理地使用药物,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不能彻底解除疾苦。最突出表现是不能按照正确服药方法、服药时间、服药用量、服药禁忌服用药物。

3.1 要选择正确的服药用量 有些疾病尽管辨证和选药准确,但出于患者用量不当(过大或过小)也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应遵医嘱或参照使用说明书,不能随意自行增减用量,以免产生不良作用。有些含有毒性的中成药,服用时更应慎重。如六神丸(含蟾酥,过量可致循环衰竭)、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三者均含朱砂,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过量可致汞中毒肾衰)、牛黄解毒片(含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过量可致肾功衰、肝细胞损害)等中成药,服用过量都可致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即使是不含毒性成分的药物,过量服用也会损害机体,耗伤正气,引起毒副反应,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只有恰当准确地使用中成药,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6]。

3.2 要选择正确的服用方法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是十分讲究的。一般都用温开水送服。但有些药物在服用时为了更好地增加疗效,往往在服用时需要特殊的饮品以增加疗效。如脾胃虚弱兼有痰湿气滞之呕吐泄泻,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增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益气补命门的金匮肾气丸等,宜用淡盐水送服,可见正确的服药方法对治疗很重要。

3.3 要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不同疾病及药物的性质而定,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服用方法。如治疗虫积的驱虫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顺气消食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滋补类药物,宜在清晨空服,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具有镇静作用的天王补心丹等,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止咳化痰颗粒用于久嗽、痰喘气逆、喘息不眠等症,宜在旱晨或临睡前服用。

4 重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受传统中医药学的影响,人们习惯地认为,西药的副作用大,不能随便服用或长期服用,而中成药则不然,其副作用小或根本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地服用,剂量大点、长期服用都没关系。其实不然,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就有有毒与无毒的记载了。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诚然,中成药相对西药而言,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就个体而言,每个人的表现与程度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羚翘解毒丸、六神丸等,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又如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中医认为这类药物久用会耗伤气血,损伤人体正气,故不宜长期服用,应中病即止[7]。

总之,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整体过程,首先应坚持中医中药整体观念的思想——明确诊断(确定证候);其次要根据中成药的性能选择正确的配伍应用方法——明确药物(包括种类、配伍);还要有正确的用药依从性——明确用法用量及服用时间,另外要重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只有很好地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能,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真正合理地使用中药,发挥中药的独到功效,诠释中药的独特魅力,才能使祖国的药学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成药西药服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服药先分阴阳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