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临床教育发展前景分析综述

2010-04-08谷文平郭云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教育

谷文平 郭云萍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和提高,护理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护理教育工作前景值得深入分析与广泛关注。现将护理发展及护理教育前景综述如下。

1 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的医护分工,导致了我国护理队伍的总体水平偏低,护理工作的医疗附属地位,使护理的主体长期处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思维指导下的功能制护理阶段,对护理业务水平高低的评价,仍取决于护理技艺操作熟练程度上的差异。这种以协助医师完成治疗工作为目的、以执行医嘱为内容的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局限了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护理学的核心思想也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向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这种转化使护理的服务范围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因此,护理学必须向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1]。

随着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护理学科越来越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在发展,护理专业的教育也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2]。护士将成为医师及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3],肩负着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的重任,能充分运用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身心护理与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除为危重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配合医师执行医嘱外,未来社区中许多由医师承担的工作将逐步由护士代替,这样,护士更多的精力就应放在研究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等问题上。针对每例病人的特殊情况,运用系统的、正确的护理方式,消除其来自社会、家庭及心理等对身心健康构成威胁的不良因素,促进病人全面康复[4,5]。因此,拓宽护理人员的视野,优化其知识结构并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使护理工作进入理论化、信息化、程序化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素质全面、集医学和护理于一身的护理人才,更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护理教育工作展望

2.1 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职业道德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高素质是实现护理角色多元化的重要保证。所谓素质是指护士通过培养教育所获得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即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备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严谨稳重、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工作作风及洁净端庄的外观仪表,对待病人要讲文明、讲礼貌等。护士的素质在护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病人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6]。所以,应通过在校教育、强化在职培训及自我完善来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未来医学的现代化使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接触机会减少,妨碍了护患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树立新的观念,主动适应改革,护理工作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才能使护理学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高道德为标准、高素质为前提,建立高技术下护患间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是未来护理学研究的医德课题之一。

2.2 优化课程结构

2.2.1 发展以本科为主的护理教育 目前,国内 80%的护士为中专毕业生[7],她们担负着主要的护理工作,而高等护理教育环节薄弱,这与美国护理教育以大专为起点,60%以上接受过四年学士学位或以上的教育程度相差极大[8],这种差距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社区保健护士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独立自主及卓越的领导才能,这些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中具有诊断与处方权的从业护士及层次更高的护理专家的出现将成为未来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2]。因此,21世纪的护理教育必须以本科为主,逐步取消中专教育,以大专为过渡,向本科及护理硕士、博士等更高的层次发展[1,9,10]。2004年卫生部明确指出:我国高层次护理人才紧缺尤为突出[11]。2004年我国护士中本科学历仅占 1.3%,而2000年美国护士中 7.6%为研究生毕业,35.7%为本科毕业[12]。《发展纲要》提出,到 2010年护理教育本科及以上的招生数量比例应达到 20%的结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并满足护理教育与科研的需求,必须加快发展护理研究生教育[12]。当今国与国在护理领域中的竞争其取胜之关键在于护士的文化水平,尽快开展和扩大高等护理教育势在必行。学士学位及层次更高的专业护士才是 21世纪真正合格的护理人才。

2.2.2 增设医学软科学课程 医学软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哲学为总体指导,把医学与一切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交融,引出医学判断、分析和评价的科学[13],它研究的核心内容实质是以人为中心,这完全符合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论。这种软科学的内容正是目前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中所缺乏的部分。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象征,远程医疗、远程保健以及计算机存储技术等的应用愈加广泛。这种新型医疗保健方式的迅速发展,将导致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增长[14],也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投入更多的教育、支持和研究,以使护士、教育工作者能够最佳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在未来的护理教程,特别是在本科护理专业中应开设医学软科学课程,以优化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更好地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2.2.3 多元化的护理(TCN)教育 当今文化变革将比以往更广泛和深入,人员流动性更大,护理工作中将更多地接触到不同国籍、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病人(如移民、外籍游客或投资者等),这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护理需要,向传统护理提出了挑战。护理质量将受到广泛重视,病人在要求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同时,更要求尊重他们的文化、信仰及生活习惯。这种由 Leininger[15]早年提出的以全球多元文化来指导研究、确立和验证的多元化护理(transcu ltural nursing,TCN)理论强调了专业保健护理服务必须同宗教、文化价值、病人亲属及其家庭的观念、传统民间护理方法等相结合。TCN的发展需要教育作为保证,护理教程中必须增设全球 TCN的内容,使护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吸收全球多元文化,从而更好地为不同种族及文化的病人提供优质服务,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TCN教育将使护士能够深刻地理解和估计文化形势,从而摆脱旧的观念,成为人类健康维护、教育、组织和实践方面的专家。

2.3 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的主要形式和组成部分。护理学科中的批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从而实现认识层次的飞跃[16],是让护生获得确定健康和疾病方法的过程。这就要求护生必须具备在特定的健康、疾病问题情景中进行严密求实的质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在解决病人各种潜在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并评价其是否有效[17]。创造令护生好奇、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气氛,鼓励护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主动质疑并进行综合分析、演绎、归纳、推理,通过反思日记的写作,对临床实践进行描述和思考,让护生学会如何去思考,从而增强护生的自我意识,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8,19]。批判性思维能力是 21世纪护理人才整体素质提高的标志,护理知识的传授与受教育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护理教育的一个崭新的重要内容。

2.4 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护理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将更进一步揭示护理科学规律及完善理论体系。然而,我国护理科学研究起步晚、起点低,加之选题局限,前瞻性研究少,这种状况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护理专业面临的新挑战[8]。对科研人员的高素质要求迫使护理教育必须向本科、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对护理教育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专业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护理建立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这种中医护理原则与整体护理准则十分接近[20]。然而,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21]。审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护理水平的差距,认为必须重视护理观念的转变,改革中医护理,使之融入到整体护理的模式中,加强情感、起居、养生及气象等各方面知识的教育,特别是中医、中药、推拿、针灸等理论体系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中的贯彻。

2.6 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护理学是与诸多学科相关联的科学,其科研选题涉及到医疗、药学、预防保健、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及专科护理等,课题的筛选、论证、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及完成科研总结等均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这种对科研人员的高素质要求追使护理教育必须向本科、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对护理教育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7 优化教师队伍

护理教育工作者担任着培养护理人才的重任,办护理教育,关键在于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育能力强的护理教师队伍。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应有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要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首先必须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专业教师[7-9,12]:(1)严格选择护理专业教师的来源。(2)任教前岗位培训。(3)有计划地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操作技能。(4)加强国际间的交流,选派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进修深造,不断接受新信息,开拓视野,缩短与先进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的差距。(5)护校与临床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以提高护理教师的素质,增强教学能力。(6)鼓励通过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水平。(7)定期进行任职资格考核。(8)选聘高学历与高素质的年轻护理研究生担任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医教护”现象。

2.8 护理继续教育

护理继续教育是培养护理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必要途径,所有护理工作者均要定期接受再教育以更新观念[1]。护校教学过程中教授护生程序性知识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22]。护理职业的发展实际是护士的终身学习过程,包括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培养专业人才的活动和过程,这种知识的迅速增多和当前的需求导致了专业活动的增加,职业发展的一致性意见是应该进行继续教育[23],以适应 21世纪这个活动迅速、日新月异的竞争时代。继续教育的模式可以多样化,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趋势及职业要求来设计具体方案。孙铮等[24]报道,护士通过参加讨论会和专题讲座聚集在一起交流经验,建立联系,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技术能力,往往只需几天时间就能更新有关知识,并能更快、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其调查结果表明这种形式更具兴趣性,应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护理继续教育的新纪元,展现出了美好的前景。

2.9 开放护理教育系统

开放性和国际化是未来护理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25],未来护理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体现在各种形式护理教育间的沟通和互补,以及各级护理教育机构向有志于护理事业的人士敞开,从而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阶段,护理教育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护理工作人员应努力适应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

[1] Hillestad EA,Hawken PL.Nursing in the year 2000[J].Journal of Professiomal Nursing,1996,12(3):127-128.

[2] 何芸芳,伍林生,江自云.医改新形势下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之管见[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18-1020.

[3] Engler MB,Engler MM.Cardiovascular nurse interventionist:an emerging new role[J].Nursing and Health Care,1994,15(4):198-202.

[4] Pickersgill F.Nurse parctitioners.A natural extension[J].Nursing Times,1995,91(30):24-27.

[5] Oermann M.Reform ing nursing education for future practice[J].Joy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4,33(5):215-219.

[6] 张丽华.护士素质与患者健康[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87.

[7] 王晓霞,阎成美,肖海云,等.展望 21世纪之护理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97-498.

[8] 李亚洁.介绍美国护理教育和科研工作[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20-122.

[9] 张雪君,刘咸璋.面对 21世纪发展高等护理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6):15-16.

[10] O'Flynn AI.The preparation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J].Nursing Clinicsof North America,1996,31(3):429-438.

[11]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8:15-18.

[12] 安力彬,李 昆,彭 歆.我国综合性大学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11-313.

[13] 白洪海.系统化整体护理与医学软科学[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4):172-173.

[14] Schumacher J,Severson A.Building bridges for future practice: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ofNursing Education,1996,35(1):31-33.

[15] Leininger M.Future direcions in transcultural nursing in the 21st century[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1997,44(1):19-23.

[16] Meleis AI,Price MJ.Strategise and conditions for teaching theoretical nursing: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88,13(5):592-604.

[17] Dobrzykowski TM.Teach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nursing staff[J].Journalof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1994,25(6):272-276.

[18] Baker CR.Reflective learning:a teachingstrategy for critical thinking[J].JNurs Educ,1996,35(1):19-22.

[19] 王翠华,刘卫平.浅谈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397-399.

[20] Schank MJ.Wanted:nurse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1990,21(2):86-89.

[21] Ofosu C.Continuing education:are 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the link for hospital employed n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Nurs-ing Studies,1997,34(1):72-75.

[22] Oulton J.International trends in nur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Inte Nursing Review,1997,44(2):47-51.

[23] 柯宝珠.面向 21世纪的护理教育[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6(3):36-37.

[24] 孙 铮,宁 蕾,武江华.医院在职护士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8-69.

[25] Lindeman C.The future of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0,39(1):5-12.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教育
最美护士
国外教育奇趣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题解教育『三问』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