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2010-04-08赵艳丽
赵艳丽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赵艳丽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翻译是指译者把原语言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传达给原语言中的接受者。译者对语境因素分析得透彻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语言学和语用学都对语境分析有大量的研究及理论著作,而两者的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该文试图在语用学的框架下以Verschueren的语境论为指导探讨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产生的影响。
语用学:语境:翻译
1 语境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已成为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语境这一概念由英国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的,他区分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大语境。后来经英国伦敦学派语言学家Firth,对语境的研究,从上下文的关系发展到语言使用时的主客观环境。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J.Verschueren则将语境重新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提出了语境关系顺应论以及语境的动态生成观,给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翻译是译者把原语言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传达给译语言中的接受者的过程。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译者对原语言中的语码所传递的信息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或表达。可见,译者对语境因素分析得透彻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
语言学和语用学都对语境分析有大量的研究及理论著作,而两者的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语言学而言,对语境的研究侧重于解释语言外的各种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选择的影响,如何确定在特定交际情景中语言的社会合适性,是语言学对语境的研究应侧重于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1]。而语用学对语境的研究要侧重于交际的参与者怎样理解对方的话语。
2 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研究
语用学指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可见“语境”概念对语用学研究至关重要。近年来语境在语用学中的作用逐步得到加强,尤其是Verschueren对语境的研究功不可没,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语用综观论和语境关系顺应论[2]。语境顺应(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交际双方在各自的社会心理机制作用下选择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能动地改变和创造语境,使交际目的有利于实现。变化了的语境进一步激活语言使用者的背景知识,促其进行新一轮选择[3]。简言之,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而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另外,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由不断被激活的语境因素和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动态生成的。
3 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
如前所述,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双语转换过程中更为复杂的语言选择过程[4]。语言的选择要顺应于语境,那么,翻译过程中,对目的语言的选择必须与源发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认知语境相互顺应。因此,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是指“在使用目的语文化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中,译者使自己的翻译活动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环境”[5]。译者既要顺应于不同文化的交际语境,又要顺应于语言语境,以期能够如实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和忠实地再现原文的风格。
3.1 语言语境与翻译 根据Verschuereo的语境观,语言语境主要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篇内衔接,即利用连词、并列、省略、结构相似等方式实现语篇语义相连。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的不能仅仅是概念意义的对等,还必须寻求源发语和目的语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角色等人际意义上的对等,还应注意修辞方式、体裁等语篇意义上的对等[6]。例如:Harry is a professor,but can’t spell.要准确传达说话人的意图,对连词but的翻译至关重要。此句中but的对等意义是“但是”,语用意义则表示惊奇,甚至遗憾。翻译为:“哈利是教授,奇怪的是不会拼写。”比翻译为“哈利是教授,但是不会拼写。”更能表明说话人态度,实现人际意义上的对等和语境的顺应。
篇际制约,指语篇要受其谈论的主题、使用的文体类型等语用风格的影响。虽然不同的文体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不会有根本性的差异,但是在句法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却明显地不同,因此,译者应顺应原文的文体,再现原文本的风格。例如Mum,I’m hungry and want to have the dinner.译文1:母亲,我很饿,因此我想用餐。译文2:妈,我饿了,要吃饭了。两种译文在概念意义上都准确,但在处理角色关系和交际语体的方法上显然不一致。原文中是小孩子对妈妈说的话,译文1过于严肃,译文2则顺应了原文口语化的语体风格,体现了原文的文体特色。
3.2 交际语境与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译者要顺应源发语和目的语双方的交际语境。根据Verschueren的语境观,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
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翻译是一种跨地域、跨时空的语际间的信息交际,地域和时空的不同往往会成为语际间交际的障碍。在翻译中,译者应意识到同一词语在不同的物理世界中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主动顺应不同的物理世界,选择合适的词语,取得原文与译文的间接等值。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hall l compare thee to a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翻译时,译者必须考虑“夏日”在源发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由于空间关系的不同,莎翁笔下的英国“夏日”指的是宜人时节。然而,在汉语言文化中“夏日”则表示“难耐的酷暑和煎熬”。要做出合格的翻译,译者就必须顺应于源发语和目的语双方的物理世界,改变原文本的形式,从而在目的语中正确传递源语中英国“夏日”的文化内涵。
4 讨论
由此可见,翻译活动必须动态地顺应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同时考虑不同的语用策略,然后运用合适的翻译技巧,做出恰当的目的语语言的选择,向读者传达符合当时语境的意义,如实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和忠实地再现原文的风格。然而,语境分析和翻译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不同文体的翻译需要语境参与的程度不一样,其再现能力也不相同。科学语境最富理性,实证性,比较容易实现语境的再现。而文学语境,尤其是诗歌语境由于包含的因素较多,其再现能力相对较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王丽皓.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概念研究评述语[J].中美翻译,2005,3(3):25.
[3]何自然、语用学新解[M].第1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周书梅.语境顺应与翻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29-30.
[5]李占喜.语用综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王金娟.语境——翻译中确定语义的最佳途径[J].上海科技翻译,2003,18(2):29-30.
[责任编校:蔡秀连]
G 633.11
B
1008-9276(2010)03-0289-03
2009-12-05
赵艳丽(1981-),女,河南省漯河市人,学士,助教,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