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机在脾破裂抢救术中的应用体会
2010-04-08蒋秋霞
蒋秋霞
(武警杭州医院,浙江杭州 310051)
腹腔内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脾破裂后急性大量出血易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腹腔内血液污染相对较轻,血液成分中不含其他体液成分,积血部位较集中,易于回收,因此,脾破裂患者可用自体血回输。2008年8月至12月,本院手术室对6例急诊闭合性脾破裂出血行脾切除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机行自体血回输,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8~57岁,平均40.3岁;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 2例,无其他脏器合并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 h,均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
1.2 自体血回输适应证及条件 大血管损伤、脾破裂、肝破裂、宫外孕大出血及器官移植术等,患者出血时间不超过6 h[1],腹腔血无污染或感染,血色鲜红或暗红,血液黏稠度适中。
1.3 自体血回输方法 手术开始前将储血器、分离转筒、转筒废液袋、回输袋、连接管、冲洗用等渗盐水袋及配置好的抗凝剂等物品分别按要求安装在自体血回输机上,并用抗凝剂冲洗储血器,量约100 m l。血液回输按进血-清洗-排空的程序连续进行,术中打开腹腔后,用预先准备好的抗凝吸引管将患者腹腔内血液吸出并与抗凝剂混合,抗凝剂滴速为1 gtt/1~2 s,流入储血器中,当储血器中的血液达到800m l时,可用等渗盐水进行分离、清洗、净化处理,细胞碎片、脂肪颗粒、游离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被分流到一废物袋内,将浓缩血细胞排入输血袋内,术中直接回输给患者。
2 结 果
6例患者回输总血量4 350 m l,平均每例回输730 m l。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寒颤、高热、变态反应、溶血反应,无输血意外,患者均康复出院。
3 体 会
3.1 脾破裂抢救中自体血回输的优点
3.1.1 缩短了患者急诊输血的等待时间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突然受伤,大多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多,病情危重,甚至出现休克,因此脾破裂患者要及时输血,保证足够的血容量,纠正休克。自体血回输,解决了血源短缺的困难和特殊血型(Rh阴性)患者的供血问题;在基层医院输血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立即提供完全相容、常温的同一血型,不需要交叉配血,操作简便,中间环节少,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医生探查腹腔完毕,证实无空腔脏器破裂、血液无污染,且出血时间在6 h内,即采用自体血回输机将清洗后的血液直接回输给患者。
3.1.2 降低了输血风险 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但解决了血源不足,同时可使60%~70%患者避免输异体血[2],能有效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降低输血的安全隐患;无输异体血反应,并发症少;无需检验血型、交叉配血,无输错风险,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了患者及家属对输入异体血风险的担忧。本组术中未发生变态反应、溶血反应,术后复查无血源性疾病感染。
3.1.3 提高了输血质量 一般认为,回输经自体血回输机处理血<3 000m l时,患者的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浆及蛋白丢失在安全范围内,血小板数量虽然减少,但功能基本正常[3]。回输自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输异体血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4]。自体血回输机回收血液是在密闭的管道内进行,血液不被污染,血中破碎细胞及有害成分可被排到废液袋中,从而提高了输血的品质,使红细胞活力较库血好,携氧能力强,治疗效果好[5]。本组患者平均回输血量730m l,均未发生寒颤、高热、变态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未发现血红蛋白尿患者。
3.2 自体血回输注意点 严格掌握自体血回输适应证与禁忌证,自体血回输的禁忌证有血液流出血管超过6 h、怀疑流出血液被细菌或消毒液污染、怀疑含有癌细胞、患有镰状细胞贫血、大量溶血等。正确实施自体血回输操作,严格无菌技术,防止污染,1套物品只能用于1例患者;回收血液时负压不可过高,一般不超过6.5 kPa,以减少对血液有效成分的破坏;操作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面色,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及有无肾功能不全、肺功能障碍、DIC、败血症、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注意防范低钙血症及高钾血症的发生。
[1]李少真,杨敏.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3-4.
[2]陈志良,任培土,阮新贤.自体血液回输在腹腔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07,12(1):15-17.
[3]李艳萍,王旭东.血液回输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297-299.
[4]王钱东.异体与术中回输式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06,6:650.
[5]肖美云.自体血回输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