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功能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0-04-07邢乐勤

理论导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特色功能

邢乐勤 卢 佳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我们党为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并在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了更有效地深入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必要基于结构功能分析的视角,运用AGIL框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构的历史过程中突显的诸多功能。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功能:结构功能主义;AGIL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2-0010-03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肇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社会背景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三十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成长起来,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发展到科学发展观,最终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而在这个体系的建构的历史过程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个组成部分是各自面对着不同的具体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各个部分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其特定的功能。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分析各个部分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整体中突显的功能,对于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了解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概念

笔者将运用AGIL框架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部分进行结构功能分析,针对每一部分所面对着具体的历史条件,分析各部分在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体系中的功能。

这里,首先需要提及的是社会系统和理论体系的关系。社会体系是社会系统的外部表现形态。一个社会体系可以被分为两个密切相关但可以抽象地予以分开的横断面:一个是由各不同社会角色和机构等所交织而成的社会体系。另一个则是由各种相关的信念和价值等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因此,理论体系是社会系统的影子,其发展和社会系统的运行是一致的,社会系统的结构变化和功能显现都可以直接地反映在理论体系上。反之,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理论体系可以用来指导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理论体系在其自身建构过程中突显出诸多功能。

AGIL框架是帕森斯的关于一般系统的结构功能框架,它既是关于社会系统结构功能的实然性概括。又是关于社会系统结构功能的应然性判断。他认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他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这就是:适应(A1、达标(G)、整合(I)、维模(L)。社会系统被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对应着一种功能必要条件,即A、G、I、L。由于系统具有层次性,每个子系统甚至子系统的子系统也可被分成这四个功能部分(如图1所示)。

正因为AGIL框架既可以用来分析社会系统结构功能的实际存在状况,又可以用来指导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因此,作为社会系统影子的理论体系可作为AGIL框架的载体。为了避免带来循环论证,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不像图1一样无限地划分下去,只基于一个层次进行划分。我们就以AGIL框架为理论模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其三个组成部分在各自阶段的社会背景下所突显的功能,可以表示为图2:

二、邓小平理论的经济适应功能

社会系统运动是由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关系造成的,社会成员在受内外各种规定性限制的系统中不仅有实然性的认知,而且有理想性的要求。理想要求同系统现状存在某种不一致,当社会成员根据理想要求采取社会行动时,社会系统就开始了运动,各种结构功能就发挥了作用。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承担着开启社会系统重新运动的任务。

在改革前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国的社会状况是经济建设遭受严重的破坏,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文化事业停滞萎缩,人民生活贫困不堪,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社会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可以说,在1978年前的二十九年里,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中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并被排除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之外。因为就在这一时期。整个世界正发生着大变动和大调整,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而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的趋势加速地发展,引起了全球经济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推动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以,面对着如此新形势,正如一位评论家指出的,中国当时这种依靠自身发展战略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立于世界系统的后果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此时,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困境,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系统处于间歇性的状态,无法正常地运转。

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为了适应外部环境,邓小平看到了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认识到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必须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他发动和领导了否定“两个凡是”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开始打破了社会系统间歇性状态。

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是有秩序地发挥出来的。首先发挥作用的功能是适应功能。系统为了能够存在下去,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压力,动员内部力量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维持系统。此时,系统实质上处于经济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这场改革是以经济改革为起点的,最初被称作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改革之初起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就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们党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逐渐向城市推进,沿海城市、发达地区逐步向全国各地推进,正式开启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门。在改革实践的推动下,从最初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彻底摆脱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从而构建起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重要基石。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陆续展开。这是神州大地的一场革命,我国从此进入了与世界经济体系相接轨的新时代。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达标功能

要动员系统内部的力量和社会成员,必须确立社会成员共认的系统总目标。否则系统的适应功能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于是系统进入达标阶段,也就是目标达到的功能阶段。此时系统处于政治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是改革时代发展逻辑的必然要求。三十年的改革虽然是以经济改革为起点,但是社会是一个整体,经济体制变革了,其他部分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国面临的形势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生产力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特别是党的执政观念和执政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的变革。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凸显出来。尤其是党内党员、干部队伍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消极、甚至腐朽的东西的滋生蔓延,从思想、作风、组织等各方面严重侵蚀着党的队伍,部分人的思想和行动处于涣散状态,使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受到了影响。再者,中国在此期间还面临着几件值得深思的事件:第一是“六四”风波,第二是苏东剧变。第三是法轮功,第四是台湾国民党下台。深思这些事件,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形势的严峻。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全国人民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要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使全党“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如何建好党、执好政。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就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实现系统的总目标之前,系统的一致性不是依靠成员的情感联系而获得的,而是要严格要求成员在行动上的一致性,需要政治活动的强制性来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为社会成员,尤其是为起着带头作用的党员确立一致的行动目标和行为趋向而提出的政治宣言。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问,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调研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目标,对全国人民所做出的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书。由此,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巩固立党根本,坚实执政基础。扩大力量源泉的必由之路,它承担着政治达标的功能。

四、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整合功能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是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认为,这一时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在辉煌的成就后面,也积累和暴露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形。可以说,经济发展这一条腿长,社会发展这一条腿短。这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的拉开幅度过大。社会再分配的力度较弱,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障的总体状况偏弱等等。中国内地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53左右,社会公正方面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结果必然会引发或加重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因此,由于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集团化趋势加强,如果未能很好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就会阻挠和破坏社会发展,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在这一阶段出现了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所以,采取何种方式协调发展中一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是一个国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从更深层次本率质上看,人不单纯是经济动物,社会也不单纯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关注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异亿和社会的物化就难以避免。

社会发展至此。这个阶段是发挥整合功能的时期。整合是指社会内部各成员或组织之间维持着某种最低限度的团结与合作,避免分裂性冲突,需要加强团结,并对可能出现的冲突进行调节。而承担这一功能的主要是情感、道德、法律、规范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也是在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重要战略任务,用以整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其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作了进一步地阐述,指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而提出的,可以很好地整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避免利益冲突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维模功能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三个部分是随着中国社会实际的发展状况而演化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因为这一理论体系的众多理论观点都是以它为基点生发出来的,它决定了其他理论观点的内涵和本质规定性,基本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同时离不开其逻辑起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对于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指导今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上述三个阶段依次达到之后,系统将进入模式维持阶段。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模式维持的功能就是形成某种秩序保存下来,延续下去,系统连续运动和不中断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系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在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过程中保存着和传递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担着维模的功能。所以,这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无论今后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范畴。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阐明了我们党对待理论体系的应保持的科学态度:“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特色功能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