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2010-04-07徐先锋胡小娱
徐先锋,胡小娱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徐先锋,胡小娱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网络媒体由于其实时性、广泛性、多元性、开放性、自由性、情绪性、交互性及非可控性等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包括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等方面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消极影响加以规避和减弱,对其积极影响加以发扬。
网络媒体;政治价值观;“把关人”;格雷欣法则;大学生
一、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53亿人,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56.4%的大学生以互联网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地增长中。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展,同时具有开放性,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勇于创新。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政治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具有非稳定性和可塑性。由于大学生即将投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政治价值观将会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政治价值观是人们价值观中的重要一种,是驱使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力。王惠岩认为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据此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即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信仰、政治行为。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是由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但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成为信息中心,具有实时性、广泛性、多元性、开放性、自由性、情绪性、交互性及非可控性等一些特点。在网络媒体的这些特点和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的特点双重因素影响下,决定了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二、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
1.真相大白于天下。据搜狐IT的统计,截止2008年6月,中国的网站数目已达191.9万个,年增长率高达46.3%,呈快速增长发展势头。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多元性等特点使得不同利益主体均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争得“话语权”,从而打破了信息垄断。诚如哈耶克所说,如果所有的时事新闻的来源都被唯一一个控制者所有效掌握,那这个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按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倾向,即使是最明智最独立的人们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网络媒体恰好使得信息多元,当代大学生本身具有一种好奇心以及求真精神和探索欲望,从而有可能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经过比较鉴别从而了解事实真相,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批判性地接受。比如轰动一时的陕西“华南虎事件”,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云南“躲猫猫”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及湖北巴东“邓玉娇案”等都是在网络媒体的大力关注支持下,层层抽丝剥茧,最终还原了事实真相。
2.“把关人”削弱,认知模糊化。在传播学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即“把关人”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他认为在信息传媒中有大量的信息“把关人”存在,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新闻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媒介在信息传送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功能,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及自身利益价值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与编码,决定最终面向受众的新闻信息发布,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作用于他人。但在网络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受到了强烈冲击。在网络这个信息超市里,任何网民都变成了新闻传播的参与者,这就使那些形形色色的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立场观点也对错兼有,各种评论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黄色反动信息以及其他偏激的观点。而大学生由于其本身的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比较鉴别能力也还有待提高,具有可塑性,而这种多元混乱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模糊化。如一些国外的网络平台经常性的扭曲事实真相,对新闻事件进行一些居心叵测的解读,容易诱使当代大学生误入歧途。
(二)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评价的影响
1.客观、科学、合理、全面的趋势。政治评价是政治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政治价值取向对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进行的评判选择。其前提是政治认知,只有有了充分的政治认知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政治评价。虽然网络媒体本身在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影响中具有双重性,但其主流是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更为清楚。在此基础上,也就使得其政治评价能够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从而避免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的以偏概全。如在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就在网络媒体上发布有关信息,听取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方式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评价时其信息更充分。
2.“议程设置”理论与网络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受众不仅是从媒体上去认识公共的论点,而且依据媒体对传播信息进行渲染的程度,形成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即某些话题经大众传媒的宣传后,会对受众产生暗示作用,从而使受众认同这些话题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媒体宣扬的导向中。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大约2/3到3/4的人都具有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及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限制使得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受到的限制,容易受到大众舆论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少数服从多数”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掌握的就一定是事实真相和真理,多数人的话语也不必然代表着社会公平正义。网络媒体具有传播的及时性和非可控性,比如在一些留言和评论中,后来者很容易受到前面留言和评论的影响,从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种情况下,就使得真正的民意被控制被“软规范”了。
(三)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1.自由与自主。网络媒体的高度开放性、自由性、包容性和多元性使得各种政治流派和政治观点见解能够得以“百家争鸣”,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表明,当一个人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反复刺激之后,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因素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取向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法制度能够长期盛行了。所以如果当代大学生长期接受单一的政治价值,思维必然会被“固化”,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垄断信息的可能性大为减弱。当代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政治流派、不同的政党政纲的比较鉴别中作出符合自己理想与价值的选择。使得其政治信仰不是被人为强化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与自主。
2.“格雷欣法则”与“多元混乱”。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即格雷欣法则,也通俗的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其实这个法则在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仍然适用,也就是很多不好的东西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而那些好的东西却被挤出去了。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不法网站发布各种各样的黄色信息、反动信息、极端信息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这样的信息可以说是充斥在我们的网络中。此外由于网络的多元性,各种政治立场、观点、态度、方法百花齐放,加大了当代大学生判断与选择的难度。而当前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加之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时期,具有非稳定性和易变性,所以网络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坚定。
(四)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影响
1.善治视角:“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成为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要实现善治目标,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繁荣,使得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开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立场观点。如很多大学生经常在各类贴吧、论坛、博客、社区上阐述自己对于某一政治事件的观点看法。此外网络媒体的市场行为——网民是否愿意访问你的网站,完全由其个人选择。网站数量的急剧增多在促进网络媒体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网络媒体重新“洗牌”,引发网络媒体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竞争。为能够吸引网民,各个网站也不断地开拓各种各样的平台,使得网民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话语”。概言之,网络媒体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政治,参与公共生活。
2.网络双刃:负面影响。前文提到的网络媒体的各种特性在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在网络媒体上一些资源掌握者和强势群体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对另外一些群体实行打压,比如我们常常见到的某些网站采取的删帖、封号等手段,一些群体对另一些群体肆无忌惮地攻击辱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加之网络媒体尚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制约,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不受法律道德约束,比如进行人肉搜索、人身攻击、散布谣言、制造轰动效应等。而这些行为一旦成为政治行为,便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对策措施与意见建议
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消极影响加以规避和减弱,对其积极影响则加以发扬和发展。
1.政府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和引导。网络媒体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过去很长时间里政府监管不到位,要使网络空间真正得到净化,治理整顿应当和制度建设并重,强化立法、执法意识,即政府要着力治理网络空间乱象,倡导建设健康文明网,加强人文精神宣传、教育和建设,对教育系统如学校特别是大学进行制度创新,狠治、根治新闻媒体、中小学以及大学市场化、官僚化、媚俗化倾向。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立场和信仰的引导,做好“把关人”角色。
2.网络媒体自身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网络媒体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网络媒体在相互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在权衡社会良心和商业利益孰重孰轻时,往往青睐后者,放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认为,很多网络媒体与一些庸俗的大报纸的三大卖点是“体育、绯闻、犯罪”,英国一位传媒大亨也认为“要提高点击率只需要在网站上多放几条玉腿就可以了”。但网络媒体是社会传播体系中的一分子,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继续追求市场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同时,要把视点转向“国计”“民生”事件上,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3.高校加强学生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高校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形成网络化校园。做好正面信息的引导和有害信息的过滤工作。阻止各种不良网络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此外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在引领学生政治价值观中的重大作用。
4.当代大学生自身政治价值观的确立及比较鉴别能力的提高。面对网络媒体的消极影响,至关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自身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价值观,提高比较鉴别能力,不被不良信息所腐蚀和诱导。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迈尔斯(Myers,D.G.)[美国].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俞可平.民主与陀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唐晋.大国策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 增量式民主[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5]张品良.网络传媒对经典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
[6]张晓坚.关注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 构建新世纪学生理想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1).
G641
A
1002-7408(2010)02-0091-02
徐先锋(1989-),男,湖北恩施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胡小娱(1988-),女,武汉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孙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