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及启示
2010-04-07何丽君
何丽君
(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0127)
《孙子兵法》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及启示
何丽君
(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0127)
诞生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提出了生死、进退、强弱、奇正、虚实、攻守、治乱等辨证且矛盾的对立项。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是最受推崇的军事战争经典著作之一。《孙子兵法》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对当代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危机事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孙子兵法》;危机预防;危机化解;危机创设
《孙子兵法》是一部饮誉世界的兵书圣典,全书虽然只有6000字,却字字珠玑,言简意赅,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将帅思想。对《孙子兵法》危机管理思想的解读,有助于当代领导干部更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
一、《孙子兵法》中的危机预防思想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危机事件已由非常化的偶发转化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而在危机管理中,危机预防是重中之重。
“知”是危机预防的关键之点。战争是一种瞬息万变的特殊社会活动,胜负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帅对敌我情况的认识和了解,“知”是整部兵法的主线之一。“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孙子兵法·计篇》),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子兵法·地形篇》)。“知”“诸侯之谋”,就可以“豫交”;“知”“地之利”就可得“地之助”;“知”“人之情”就可得“人之用”;“知”“敌之虚实”就可“因敌制胜”。基于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之上,孙子十分重视“用间”的作用,“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孙子兵法·用间篇》)。
在危机管理中,信息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危机事件酝酿、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觉,善于及时觉察、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信息,善于敏锐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周密考虑,做到未雨绸缪。历史上的海城预报、龙陵预报和松潘平武预报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是由于广大老百姓的参与。老百姓是领导干部的信息源头,领导干部要跳出既定思维模式的束缚,要重视老百姓这一鲜活、可贵的信息源头,避免危机的发生,尽可能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害。
“算”是危机预防的成事之基。孙子兵法强调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孙子兵法·计篇》)。战略实施前应该要有一定的把握,至少应该有七、八分的胜算,才能交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地形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领导干部要关注危机的预警机制。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健康的重大传染疫情,具较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以及一些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等,须建立能全面有效预测、防范的预警机制,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制度,定期、定点对险情的发生及其可能的危及范围进行科学预测,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进行避害或将危害的发生缩小在最小范围。
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知”是危机预防的关键之点,领导干部要重视建立老百姓参与的信息沟通机制;“算”是危机预防的成事之基,领导干部要注重预警备案的建立和演练,在“知”和“算”中避免危机的发生,尽可能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害。
二、《孙子兵法》中的危机化解思想
危机时刻,领导干部要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以意志正视严峻的现实,“将军之事,静以幽”(《孙子兵法·九地篇》),“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孙子兵法·地形篇》),在“速”、“变”与“和”中化解危机。
“速”是危机化解的特殊要求。“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篇》),作战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正所谓“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兵法·作战篇》),否则,战争长期延续会带来“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孙子兵法·作战篇》)的严重后果。
危机的多变性和破坏性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速胜第一。再笨的办法如果能迅速解决危机也是好办法,再聪明的办法如果使危机处理进程延迟也是坏主意。危机一旦发生,领导干部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其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意义。领导干部应在最短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判断、快速决策、快速行动,迅速启用所有公共资源开展危机治理,有效遏制危机的发展和升级,以最少的时间挽救最大的损失,以最快的速度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
“变”是危机化解的核心所在。“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水能与它所处的环境保持最和谐的状态,奥秘就在于一个“变”字。“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融的境界。“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孙子兵法·兵势篇》)!“出奇”是“制胜”的关键,“善为兵者,攻其所必应,击其所不备而取胜者,皆出于奇”,“奇”击中敌人的虚弱和要害之处,奇正互相转化,周而复始,生出变化无穷的实际策略,达到“以正合,以奇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
由于危机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非常规性、趋势不明、连锁反应、瞬息万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是灵活性和变通性,领导干部绝不能囿于原来制订的战略,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程序和流程,在贯彻原来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变化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拿出非常规、非程序化的思路和举措,才能真正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和”是危机化解的必要条件。孙子兵法通篇论战,却处处都在讲“和”,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全争于天下”,还是“上兵伐谋”等,其主体思想都在于“止戈谋和,以和止战”。孙子强调君王、将士之间的同心同欲。“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孙子兵法·九地篇》)。善于用兵的人,就像常山那个地方的蛇一样,打它的尾巴,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间,头和尾部都来救应。如何达到这种“同欲”境界呢?“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孙子兵法·始计篇》)。孙子所讲的“道”是何意呢?即是国家实行的政策、法令、法制等得人心、顺民意。国家有“道”,政治开明,目标崇高,民心归附,万众一心,民众与国君统一意志、民众对国君耿耿忠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合力,生死与共,战争就能取得胜利。
危机没有边界,任何一个社会管理主体都不可能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将所有人群的注意力集中在更高层次的道义之上,需要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间的合力协作,需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不可避免地来临时,领导干部心态要平和,意志要坚定,在速度中遏制危机发展,在变化中化解危机冲突,在同欲中凝结各方力量,进而有效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三、《孙子兵法》中的危机创设思想
孙子辩证地认识“死地”的价值,并在战役战术中加以充分改造和利用,注重运用“死地”形成危机意识和无畏心理,激发军人为求生存而同舟共济的拼搏精神,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石。
所谓“死地”,“无所往者,死地也”,“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孙子兵法·九地篇》),因地理上的无处可走,或是因情势上敌人的绝对优势,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均可视为“死地”。军队一旦进入死地,失败、灭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尽管死地是危险之地,却可被充分利用,以激发将士的士气,振奋将士的勇武精神,取得危险情势下的胜利。为何如此呢?在其它环境条件下作战,英勇作战打败敌人,可以取得胜利而生存;而不英勇作战,同样也有逃生的机会。但是,在死地中,军人的生存与生命只能通过战斗的方式取得,别无他法,“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进而,孙子主张,“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帅通过“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死地情境的创造,“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将士兵投放在“无所往”、“甚陷”、“入深”和“不得已”的死亡之地,使将士“甚陷则不惧”,身处绝境,听从指挥,竭力抵抗,拼死斗敌,相亲相爱,从而为战争胜利奠定必备的主观基础。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任何一个组织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决定了现代组织要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进而才能催人奋进,头脑清醒,才能避免或减少前进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曲折。“当群体处于外来的巨大威胁和压力时,会增强群体成员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使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对付外来的威胁和压力,从而提高群体的凝聚力”。正因如此,任正非警告员工“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惠普公司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普拉特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领导干部对危机的感受是深刻的,但一般员工并不一定就能感受到这些危机。领导干部要未雨绸缪,创设危机情境,提供激情燃烧的平台,创设组织变革的契机,冲击下属的惰性与麻木,震撼下属的自我与自大,增强下属的危机意识,触动下属的生存意识,培育下属的忧患意识,激发下属“不得已则斗”的士气,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调动内在的创造潜能,自发积极地寻找和捕捉机遇,进而创造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良好业绩。
四、结语
《孙子兵法》是一部饮誉世界的兵书圣典,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将帅思想。孙子可为王者“师”,亦可为当代领导之“师”,之中蕴含的危机预防思想、危机化解思想、危机创设思想,即便在当代仍不失其借鉴与启示之处。“危机”既是危难和挑战,又有契机和机遇,领导干部要及时先知危机、及时化解危机、艺术创设危机,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协调各方利益,优化组织流程,实施组织变革,提升组织效率。
[1]郭化若.孙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吴九龙.孙子校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3]朱军.孙子兵法博议[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4]齐振华.《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J].经营管理,2005,(2).
[5]孙远方.孙子兵法对现代危机处理的启示[J].领导科学,2008,(12).
[责任编辑:闫生金]
book=109,ebook=6
E897
A
1002-7408(2010)02-0109-02
何丽君(1977-),女,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领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