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秋到来论「萩」花

2010-04-05辽宁大刘立善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和歌昭和天皇

辽宁大.刘立善

日本的植物文化史上著名的「秋の七草(あきのななくさ)/秋季七草」,是秋季开放在山野上最具观赏意义和季节象征的七种秋草,它们是「萩(はぎ)/胡枝子」,「芒(すすき)/芒草」,「葛花(くずばな)/葛花」,「撫子(なでしこ)/石竹」,「女郎花(おみなえし)/黄花龙芽」,「藤袴(ふじばかま)/泽兰香草」,「朝顔(あさがお)/桔梗」。

「秋の七草」的源头,可溯及个性抒情色彩鲜明的『万葉集』。曾于702年担任过遣唐使的歌人「山上憶良(やまのうえのおくら)」,在『万葉集』第1538首和歌中这样写道:

萩の.尾花(おばな)葛.瞿麦(なでしこ)の.女郎花また藤.朝顔の花

其中,「尾花」即芒草的莹洁花穗,其状酷肖动物毛绒绒的尾巴,故得此名。「瞿麦」与「撫子」同义。据考证,诞生于日本「上代(じょうだい)」(1世纪左右至794年)的「秋の七草」中的「朝顔」,指的是「桔梗(ききょう)」,而非后来的牵牛花。因为牵牛花在「中古(ちゅうこ)」(794~1192年)才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列岛。「中尾佐助(なかおさすけ)」在『花と木の文化史』(岩波新书,1987年版第157页)中指出:『万葉集』中吟咏「朝顔」的和歌有五首,但一般认为,现在的这种「朝顔」那时日本还没有。所以众说大体归于一致:『万葉集』中的「朝顔」指的是「桔梗」。

位居「秋の七草」之首的「萩」,细分起来约有40种,分布于北美、澳大利亚和东亚,中国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萩」是豆科落叶簇生灌木,高1.5~2米许,多生长在山野向阳处,7月末~10月初列岛各地相继开花,有紫红、粉白、黄白等颜色。形似栩栩欲活小蝴蝶的「萩」花,配上一簇簇清秀的三枚卵形复叶,显得格调清逸,从容淡定,不愧为清秋的象征,在和歌中是秋天的「季語」。「萩」花的「花言葉(はなことば)/花的象征语」是「思案(しあん)/思索」。

日本的「萩」,中国称“胡枝子”,其花曰“胡枝花”。汉字“萩”与日本「萩」的概念截然不同,汉字“萩”其一指蒿类植物,后汉“博通经籍”的学者许慎,经心用意著就的《说文解字·艸(草)部》书云:“萩,萧也。”其二,“萩”通“楸”,属紫薇科落叶乔木,高30米许,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萩」读做「はぎ」,据说语源之一来自「生え芽(はえき)/伐倒的大树根部萌发的簇芽」,略去了其中的「え」。故「萩」亦写作「芽子」。另一说法是,根据「瀬户内海国立公園(せとないかいこくりつこうえん)」中152平方公里的文化海岛「小豆島(しょうどしま)」上至今保留的习俗——将「萩」捆扎成束,用作「帚(ほうき)(扫帚)」,「萩」的语源来自「掃(は)き」。

从植物文化史上看,日本是「萩」的种类最多的国家,且早自『万葉集』时代就在庭院里栽培「萩」。当时,人们对「萩」花有发自心魂的喜爱。风流倜傥的男士们折下「萩」花,插于鬓边或冠上,谓之「挿頭(かざし)」。『万葉集』中咏「萩」的和歌最多,达142首,涉及的主要是野生「萩」。例如:

(1550.秋萩.散りのまがひ.呼びたてて

鳴くなる鹿(しか).声の遙(はる)けさ

湯原王(ゆはらのおおきみ)

胡枝花落英缤纷,

遥远处,呦呦鹿鸣,

那是唤妻声.(刘立善译,下同。)

(1597.秋の野.咲ける秋.秋風(あきかぜ)に靡(なび)ける上.秋の露(つゆ)直けり

大伴家持(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

秋野胡枝花盛开,

秋风来,花摇摆,

还将秋露载。

和歌里出现的山野雄鹿,总是与「萩」缱绻亲近,所以,「萩」又名「鹿鳴草(しかなぐさ)」「鹿の花妻(はなづま)/如花的美妻」,在歌人的审美眼光里,雄鹿以淡丽的「萩」花为妻。由于鹿恋「萩」恋得情深意长,「萩の夫(つま),(古代日本,夫妇或恋人之间,互称对方为“夫”)」成了鹿的爱称。

当时人们栽培「萩」的动机,多是将「萩」作为对恋慕者的眷念,寄托水一样的情愁。后及「中古(ちゅうこ)」(794~1192年)初期,「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等四位「歌仙(かせん)/优秀的和歌作者」编著了日本文学史上反映贵族风雅生活的首部「勅撰(ちょくせん)」和歌集——『古今和歌集』;「中古」中期,紫式部的反映贵族社会的爱与烦恼的长篇物语『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问世。在这两部经典里登场的「萩」,皆继承了『万葉集』中「萩」的审美意象。与紫式部同期的风流激情女歌人「清少納言(せいしょうなごん)」创作的日本文学史上首部随笔集『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第58段·3』中,围绕「萩」这样描写道:

胡枝子的紫色极浓,柔细枝条上开着花,被朝露滋润着,袅娜摇曳,朝四围伸展,垂向地面。其状有趣。尤其当雄鹿跑到胡枝花旁,与花亲昵,更是令人另有一番感觉。(据石泽胖著《必读枕草子》研数书院1953年版第79页译出)

由此可见,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肺腑玲珑的「清少納言」,对「萩」的审美情趣,意浓缠绵。

江户时代前期的军事家「山鹿素行(やまがそこう)」(1622~1685)在其代表史籍『武家事紀(ぶけじき)』中指出,日本的「家紋(かもん)/家徽」文化,源于「上代」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大政治家「聖徳太子(しょうとくたいし)」(574~622)。后来,「萩」便浸透入「家紋」领域。据「大隈三好(おおくまみよし)」于『家紋事典(かもんじてん)』(日本金园社1981年版)中的考证,由于「萩」清雅且富于野趣,广为诗人所歌颂,为画家所描绘,人们开始用「萩」花与青枝绿叶搭配的图案做「家紋」。江户时代的名门杉原氏族、吉川氏族、富地氏族等,皆以「萩」为「家紋」。

日本第124代天皇昭和天皇(1901.4.29~1989.1.7)酷爱植物学,著有『那須の植物(なすのしょくぶつ)』一书。昭和天皇每年的从初夏到初秋,都去「栃木県(とちぎけん)」北部的避暑胜地「那須(なす)」避暑。逢闲暇,昭和天皇常去海拔300~1250米的「那須高原(なすこうげん)」或者高高的「那須岳(なすだけ)」,从事植物研究,这是昭和天皇的生活惯例。秋季到来,昭和天皇最感兴趣的就是细观「萩」花。他伫立「萩」旁,手拿放大镜,俯首聚精会神地观察花瓣,对「山萩(やまはぎ)」、「蝦夷山萩(えぞやまはぎ)」等进行深度的比较研究。这是战后的昭和天皇具有代表意义的形象之一。因此,每年陪同昭和天皇到「那須高原」进行植物观察与研究的日本植物学家、东京大学教授「本田正次(ほんだまさじ)」作俳句云:

天皇.植物学者(しょくぶつがくしゃ.那須の秋

植物学家天皇,

沐浴那须秋阳。

那須野に.はや萩が咲.桔梗(ききょう)咲き

那须山野上,

胡枝花早已绽放,

桔梗花开香。

日本植物学会会长「三輪知雄(みわともお)」在「季節と花(《季节与花》)」一文中写道:

冷嗖嗖的风还在刮着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走过的小路旁「接骨木(にわとこ)」萌出了嫩芽,会感到春天的来临。纵然身在盛夏的高原,初绽的「萩」花,会令我们感到秋天的到来。

日本是个崇拜自然、酷爱植物的民族,其传统的民族宗教「神道(しんとう)」的教义,就是有力的证明。日本人以植物为四季生活的伴侣,以滋润心田;移情于植物花卉,以表达内心诸感。花虽一言不发,但在沉默中向人们传达的神韵,却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而最具代表性的“报秋花”——「萩」花,正是如此。

在日语中,称成片大面積的「萩」为「萩畑(はぎばたけ)」,「萩畑」繁花盛开,五彩斑斓,赏心悦目之景状,称「萩の錦(にしき)」。轻袅枝条上开放的「萩」花,没受俗气污染,浑朴恬淡,独标素质,水水灵灵,美在不变的天然清美无雕饰。人们放慢生活节拍,静心鉴赏「萩」花,能够解脱现实中名利的束缠,以享受精神的自由舒展;能够冲淡现代文明里过多的油腻,以感受心灵的清淡。

民俗活动中,有「萩」登场。仲秋节赏月时,奉献给“圆魄”的三样供品是:「萩」花,「芒」,「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赏月黏糕」。「萩」花出现在寺院里,会浓化宗教的文化氛围。素有「萩の寺(てら)」之誉的大阪「東光院(とうこういん)内,植「萩」约千簇;京都「梨木神社(なしのきじんじゃ)」内,植「萩」约千簇;「滋賀県長浜市(しがけんながはまし)」的「神照寺(しんしょうじ)」内,植「萩」约1500簇,每年「萩」花盛开的9月下旬,这些神社寺院皆隆重举办「萩祭(はぎまつり)/胡枝花节」。

民以食为天,「萩」与食物相关,日本人用「糯米(もちごめ)」面做成黏糕,外蘸烀熟的红小豆,色调形状美似「萩」花绽开,故称「萩の餅(もち)」。音乐是流淌在生活中的一眼清泉,「萩」与音乐结缘,著名「箏曲(そうきょく)」——『萩の露(つゆ)』,诞生于江户幕府末期,内容是借助秋景来表现失恋纯情女子的缕缕惆怅,喟叹无常的恋爱宛如「萩」花上的晨露,日出则晞,消失一空。

日本人爱「萩」花爱得永恒而现实。如今,「宮城県(みやぎけん)」的「県花(けんか)」,「東京都武藏野市(とうきょうとむさしのし)、「京都府福知山市(きょうとふふくちやまし)」、「福井県敦賀市(ふくいけんつるがし)」等市的「市の花(市花)」都是「萩」花。

猜你喜欢

和歌昭和天皇
毛南和歌
山县和歌
昭和电工扩大超微细二氧化钛产能
『万葉集』における月の和歌について
昭和电工高纯三氯化硼产能提高1.5倍
昭和电工开发新型氧化钛光催化剂
试译小仓百人一首(41)
天皇版“渔夫”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