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师教学,着力提高学生能力
2010-04-05上海虹口高级中学200080
上海虹口高级中学(200080) 沈 烨
我对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基本能力有以下几点想法:
1.提高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面对着文字材料和图示材料呈现的丰富信息,学生如果基本知识不扎实,概念模糊,根本不能获取有效信息,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以“综合分析题”中的第八大题第三问为例,通过审题可以知道题目是要求比较登封地方时正午和北京时间12:00的早晚。明确题目判别地方时早晚,需要获得的信息是两地的经度差异。通过筛选文字材料中能获得登封的经度是113°E,而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得出结论,登封位于120°E以西,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如果不能明确“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与相应的地理概念,也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
2.运用示意图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综合分析题”中的第八大题第四问为例,有学生是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或“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这类示意图不论是直观还是相对抽象,更多地是体现学生借助思维脚手架说明地理原理的意识和水平,有些学生的示意图寥寥几笔甚至只有自己明白,当然也有学生是直接借助脑图来完成试题的。
学生绘制示意图来分析问题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从指导学生读图到鼓励学生绘制示意图,构建自己的概念图。
3.注重表达地理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在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完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在此次的学业水平考试中,综合分析题就显示了这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如“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为什么?”一题,有些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能体现思维的过程,推理的严密。错误回答有:黄赤交角变小就意味着“北纬向南移”,“直射不在北回归线上”,“赤道变小”。这些错误表述都是没能理解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直射点移动范围、热带范围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表达的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