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明与地理环境

2010-04-05

地理教学 2010年23期
关键词:两河中华文明气候

白 玲

中华文明与地理环境

白 玲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同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共称人类四大文明。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四大文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数千年绵延不断,一以贯之,或历经磨难,跌宕起伏。其中缘由当然复杂多样,不能一言以蔽之,但人类文明的消亡与发展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却是客观事实。

两河文明滋生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上游的扇形山麓地带,其繁衍的区域主要在两河流域中下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适宜农耕的几万平方公里的“肥沃新月带”;埃及文明则依托的是尼罗河河谷及三角洲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比两河流域还要狭窄。而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地形地貌又被山岭、沙漠、大海所环绕,气候均属于干旱的热带气候;印度文明发展的地区相对比较广大,它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十余万平方公里地区,后又扩展到恒河流域及德干高原,然而碍于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使得印度文明的范围囿于印度半岛之内,这里均属热带气候。希腊、罗马,地形地貌大体束缚在山海之间,缺少阔大之气,气候也只有地中海气候一种类型。印第安诸文明其地理范围也很有限,气候类型单一。而中华文明执人类文明之牛耳,发祥于广阔的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这里曾经林茂草肥,并与长江流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间共同延续着五千年文明史。其中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是其他古老文明的发祥地难以比拟的。

人类文明在中华大地发端,又从这块镶嵌着地球最高点的亚细亚传播四方。使中华文明能够植根于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并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应该说其深受我国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中国位于东半球,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是一个腹地纵深、海陆兼备的国家。其陆疆长达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国土最北境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最南境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纵跨纬度约50度,南北延伸5500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乌孜别里山口,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东西跨经度近62度,相距约5200公里。这样广阔的地域与空间决定了中华大地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里自然环境的复杂和地域文化的多样,地貌上拥有高山、平原、江河、湖泊、沿海、内陆、深海、大陆架;温度带跨越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经过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多种气候区,气候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类型、复杂的地貌类型和众多的江河湖泊,造就了物产繁富、资源广博、环境优越、文化兼容、人杰地灵、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植根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中华民族就是在这块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在不断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化,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尽管地理环境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但它却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为使中华文明在人类居住的星球上永续传承,就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吧!

(作者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部地理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两河中华文明气候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运河功能探析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一江两河”区域青稞氮肥推荐指标体系研究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作为地理概念的“苏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