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10-04-04蔡荷芳
蔡荷芳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蔡荷芳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演讲与口才学的教学现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建设,必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师队伍,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方式等,以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言能力,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应用性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由于提出的时间较短,因此叫法不一。有学者撰文说“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别或类型”[1],有学者称是“中间类型高校”[2],也有的称为“一般本科院校”4等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层次,区别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设的人文素质课。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进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改革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体系的教学重心不是“演讲”,而是“口才”。这个“口才”不仅仅是一般的交际口才,还包括职业口才或者说是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即:求职面试口才、教师口才、推销口才、谈判口才、主持人口才、导游口才、司法口才等,训练学生的职业口才,能有效缩短大学生现在角色与未来职业角色的心理距离和语言差异,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现状
1.1 学科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
该学科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演讲”与“口才”是不尽相同而又相互交叉的两种口语技能,不同教师对《演讲与口才》学科名称有不同的理解,关于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到底定在 “演讲”还是“口才”或者是“兼而有之”?目前,高校不少任课教师认识比较模糊。如果定位在“演讲”,则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是定位在“口才”,口才的外延所包含的技能要素很多,到底“口才”的哪些要素才是教学目标的重点?这一问题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的教学中还没有明确定位,教学一般还是从演讲或口才的角度展开,很少能够有意识地从服务于专业能力开发的出发点上考虑学科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要求,这使得演讲与口才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成效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2 演讲与口才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演讲与口才属于人文素质课,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将演讲与口才作为必修课开设,演讲与口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相关专业将之作为专业任选课开设,由于各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不管怎么调整新方案,演讲与口才始终没有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来开设。由于变动性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对这门课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3 《演讲与口才》学科发展的自身问题,没有深入研究
构成一门独立学科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演讲与口才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尚没有明确的定义;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还没有构建;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也还没有形成。另外,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方法也比较陈旧。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沿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数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演讲,即演讲理论,演讲技巧等,虽然有一些教学实践,但不能从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出发进行针对性训练。而演讲与口才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一的内容、陈旧的方法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学无所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随之而退。
1.4 师资队伍尚需加强
在我国,应用性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演讲与口课程的师资力量更显薄弱,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缺乏合理的教师梯队。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学历和职称结构,由于历史和多种主客观的原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演讲与口才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误。相当一部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认为演讲与口才是“小儿科”,没有学术性。导致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师结构十分不合理。要么是年轻教师居多,要么是学历职称偏低的教师占多数。年轻教师由于缺乏从教经验,加之本身演讲能力不强,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些学历职称偏低的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演讲与口才的教学研究,导致“教”与“研”很难相辅相成。因此,演讲与口才课程师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不高,很难申报高层次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不多,缺少高水平的教授、学者,这与新形势下培养本科技术型人才、满足本科教育需要的要求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培养目标修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适应地方或区域对人才新的要求,随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目标也需要修订。在教学中,必须改革过去沿用普通高校注重系统理论讲授的平面静态式教学方法,创新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立足服务、着眼就业、讲练结合、教研相长”的教学理念,以一般口才为基础,以行业口才为重点组织课堂教学。融“教、学、说”为一体,发挥演讲与口才课人文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职业语言表达技能。
2.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厘定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的人才可分为三类,一是研究型人才,二是技术性人才,三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以“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为标准,不仅要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厘定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2)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化遵纪守法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重视交际和乐于交际的思想观念。
第二、知识目标
(1)理解演讲与口才的重要作用;
(2)把握演讲与口才的基本原则;
(3)掌握一般口才和行业口才的联系与区别、特点与规律;
(4)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言语交际;
(5)掌握一般口才和行业口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6)夯实口语表达的基本能力。
第三、能力目标
(1)纠正方音,提倡使用标准普通话;
(2)提高日常言语水平和言语交际能力;
(4)形成明辨是非、分析言语活动优劣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思维能力。
(6)运用职业语言进行岗位实践能力。
2.2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以社会和人的双重需求为依据,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接受学校教育,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 (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更希望自己在大学里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特别是诸多能力的培养。演讲与口才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后,还必须到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发放调查表、走访校外专家,了解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调整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内容。调整原则是:
(1)根据日常交际需要,以说标准普通话为前提。
(2)根据不同岗位需要,以一般口才训练为基础。
(3)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以行业口才训练为重点。
(4)根据学有所用需要,以培养表达能力为目的。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主要选择的教学内容有: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敢于说话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说话时的语音标准程度;培养学生说话时的快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语言技能等。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师队伍优化
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第一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政治、文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演讲与口才课程属于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处在较为边缘的位置,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教师包括学校管理人员都存在认识上的偏误。
如何建设一支适应跨越式发展和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师资队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要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提升教师对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是“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师的观念,正确认识演讲与口才教学对于当今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在演讲与口才教师队伍建设中,通过广泛地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技术人才角度出发,让教师对演讲与口才课程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使教师提升认识、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3.2 要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稳定的教师队伍
演讲与口才课程因为开设的面广,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用“互补法”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师资队伍。可将以语言教研室作为阵地,向其他专业教研室拓展。要坚持“吸纳与培养”相辅相成、同时并举的方针。在构建教师队伍时,在学校其他教研室吸纳热爱演讲、具有较强演讲与口才能力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进入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队伍中来,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贯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同时,要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努力提高语言教研室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语言实践能力。
3.3 用“板块培养法”提高《演讲与口才》教师的职业技能
第一板块是基本技能培养,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第二板块是职业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各专业职业语言技能、活动辅导技能、教学媒体制作使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第三板块是教育管理基本技能培养。包括集体教育技能和个体教育技能训练两项内容。通过一系列途径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演讲与口才教师队伍。
4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演讲与口才课程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体系改革。要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平面静态式”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将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习实践为主,立体动态式”的教学模式,要更新教育理念,将教学、实践、考核三个价值体系有机结合。要精心选择教材,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教材应做到结构合理,思路流畅,由浅入深,理论精要,实例实用,并配有优秀的教学光盘。目前,国内演讲与口才教材繁多,适合应用性本科院校教学的教材很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以现有教材为依托,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实现演讲与口才教学双边活动最充分的能动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描述演讲与口才理论
概述演讲与口才的学科范畴、学科体系、学科内涵、学科价值,概述演讲与口才的学科特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演讲与口才实践教学之一——心理素质训练[4]
(一)心理素质训练目标要求:
(1)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单向表述中应用中的心理自控。
(2)双向交流口才交际中的心理沟通;双向交流口才交际中的心理转换。
(二)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1)自我心理分析训练
(2)心理沟通与转换训练
(三)单元测试:心理素质模拟检测
三、演讲与口才实践教学之二)——发声训练[4]
(一)发声目标要求
(二)发声训练方法
(三)单元测试:共鸣、发声、吐字检测
四、演讲与口才实践教学之三——口语与语音训练[5]
(一)目标要求:
(1)语音标准规范
(2)语意内涵准确
(3)轻重强度适度
(4)停顿长短适宜
(5)速度快慢得当
(6)语调变化有致
(7)语气交错相宜
(8)情感表达适度
(二)训练方法:根据学生的方言特点分层次辨正训练
(三)单元测试:普通话水平模拟检测
五、演讲与口才实践教学之四——态势风度训练[4]
(一)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的态势风度训练
(1)身姿动作
(2)眼神表情
(二)双向交流口才交际中的态势风度训练
(1)空间距离
(2)身姿手势
(3)眼神表情
(4)服饰风度
(三)单元测试:情境模拟
六、演讲与口才实践之五—— 一般口才训练
(一)朗读与朗诵训练
(二)演讲训练
(三)交谈训练
(四)辩论训练
(五)单元测试:情境模拟
七、演讲与口才实践教学之六——职业口才训练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特点,从职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职业口才的要求,以任务为引领,以实践情景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口才训练。
总之,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的课程体系,须遵循“三个环节”:第一,以语言运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培养对象的一般口才训练体系。第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行业口才教学体系。第三,建立与专业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口才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后,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切入点,加强“求职面试口才”、“教师口才”、“导游口才”、“秘书口才”、“谈判口才”、“营销口才”、“主持人口才”、“司法口才”等职业口才训练。
5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学中,必须在训练途径和训练方法上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职业需求的高等专门人才。
5.1 改革训练途径
训练途径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口才训练应加强理论指导,教师要精讲口才技巧,结合示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实践。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口才训练还要结合各个专业课、主题班会课、社团活动课、校外见习课和专业实习课等课內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的是课外练习,以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三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口才训练需要集中练习,如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某些模拟练习,针对相关内容创设某些群体情境。但由于场地和时间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学生更需要分散活动,充分利用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四是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职业口才训练需要学生互相合作,比如,练习教师职业口才,必须有人充当教师,有人扮演学生;导游口才训练,必须有人当“导游员”,有人当“游客”。但练口才,更多的还是自练,加强个体的独立严格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5.2 创设方法体系
(1)有声语言阶梯训练法:正音训练→念读训练→朗读技巧训练→朗诵技巧训练→演讲技巧训练→辩论技巧训练→交谈技巧训练→职业语言(行业口才)训练。
(2)态势语阶梯训练法:亮相训练→态势基本功训练→态势语与有声语言配合训练→态势语设计训练→态势语自然化训练
(3)范例演示法。充分利用常规教具和现代化教学媒体,演示范例,给学生直观感。
(4)情景教学法。模拟行业情境加强语言训练。如教师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导游讲解模拟训练;新闻播读与采访;秘书服务、柜台服务;商贸恰谈;开庭审判;应聘模拟等。
(5)实地操作法。创设各种条件,真刀真枪的训练。如,组织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旅游专业学生可到旅行社、宾馆、饭店等地进行实地训练。
6 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考核体系创新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创新。在操作中,可设置单向表述检测与双向表述检测相结合模式、情景模拟考试模式、职业语言实践考试模式。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证明,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对学生的口才能力进行科学公正的检测,有利于演讲与口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考核模式如下:
6.1 平时考核多样化
建立学生平时口才成绩小档案。根据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平时口才成绩档案分为单向表述和双向交流两部分:单向表述考查学生课堂口语表达的次数和表现力,双向交流检测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口语表现力。考试方式有情境考核、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等。将演讲与口才课程考核重心从期末转向平时,不仅促进学生到课率的提高,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才的兴趣。
6.2 期末考试开放化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的原因,很多高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期末考试一般都采用笔试。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可将期末考试改为笔试与口试并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考试方式,或笔试或单独口试,或几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口试任务。口试时,单向表述或多向交流,都是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6.3 参加比赛真实化
鼓励学生参加语言类比赛。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型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创设各种条件,真刀真枪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语言类比赛,将参赛的次数、参赛的级别和比赛成绩分别纳入评价体系。
6.4 社会实践职业化
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调查实习单位职业语言的使用情况,撰写实习小结和调查报告,这些都作为学生口才评价指标。实践证明,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建设,有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优化,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应用性型人才。
[1]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0-34.
[2]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3]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9-162.
[4]刘伯奎.口才与演讲系统化训练[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54-58,73-74,46-52.
[5]唐树芝.口才与演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9.
G642
A
1674-1102(2010)05-0137-05
2010-08-22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7jyxm472);池州学院《演讲与口才》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蔡荷芳(1964-),女,安徽庐江人,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演讲与口才及女性学。
[责任编辑:束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