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起精神科护士发药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2010-04-04黄小燕

当代医学 2010年27期
关键词:发药精神病人特殊性

黄小燕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给药差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在护理差错中占有较大的比例[1]。对于护士来说,安全正确给药是护理工作中常规而又极其重要的职责,而错误给药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死亡[2]。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受精神症状支配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和镇静类药物,精神科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精神病人给药错误,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的造成患者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从而引起各种医疗纠纷。因此,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给药错误降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工作者要探讨的课题。现对我院精神科2008年~2009年发药差错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护士给药错误资料分析

1.1 发生科室 女病科发生3起,康复科发生3起,男病科发生2起,心理科发生2起,其中瞒报2起。

1.2 发生责任者 见习期护士1人,护士4人,护师3人,主管护师3人。

2 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2.1 发药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七对”制度是避免护理缺陷的有效法宝[3]。有些护士不重视查对制度,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自制力缺失-否认有病,由精神症状支配,认为别人害他或自己不是这个名字等,拒绝治疗,依从性差,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执行治疗的过程中不认真查对病人名字和面貌容易造成发错药物。

2.2 发药流程出现问题 从责任人中发现各级护理人员发生差错比例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各科发药流程有问题,只重视给药前核对,而忽视给药时和给药后核对,造成发错药物。护理部和护士长没有注意到流程中的漏洞,以致发药差错连续发生,2009年共发生8起。

2.3 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理人员情绪有波动,发药时注意力不集中;发药时,病人多,工作忙乱,赶时间;休息后上班或轮换科室对病人不熟悉;发药时凭印象而导致发药差错发生。

3 防范措施

3.1 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自知力缺失—否认有病,由精神症状支配—认为别人害他或认为自己不是这个名字等,拒绝治疗,依从性差,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关心病人,多和病人沟通,熟悉病人病情,熟悉病人用药,熟悉病人面貌。

3.2 认真落实查对制度,规范发药流程。我院护理部要求各科室认真落实查对制度,规范发药流程,要求发药护士发药到病人手上之前必须反问式核对病人名字,辨认面貌,核对病人腕带,杜绝发药差错的发生。

3.3 病人发生误服药物后,当班护士马上启动不良事件报告程序,积极抢救病人,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院发生两起发错药瞒报事件,其性质严重。因此,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共同查找安全隐患,杜绝发药差错的发生。

总之,面对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法律意识,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消除各种护理隐患,才能减少和避免发药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1]蒋华,刘义兰,刘涛,等.护士上报给药差错的障碍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15.

[2]高玉华,李春厚.应用给药差错评价量表对护理给药差错实施量化管理[J].中国医院,2002,6(4):51-53.

[3]裘秀菊.36例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62.

猜你喜欢

发药精神病人特殊性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智慧药房自动发药装置专利技术分析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
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西药房排药及发药效率中的作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门诊西药房配发药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