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的CT和临床分析
2010-04-04易城辉
易城辉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发生在脑内组织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1]。我院2004~2009年收治CWI4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8~78(平均63.4)岁。活动中发病8例,安静状态下发病22例,睡眠中发病11例。既往史:冠心病16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15例,风心病4例,高血脂20例,TIA9例。
1.2 临床表现 偏瘫26例,偏身感觉障碍20例,偏盲7例,失语11例(运动性失语7例、感觉性失语3例、混合性失语1例),情绪改变6例,昏迷3例。发病时心电图异常20例,低血压8例。
1.3 CT检查 本组均行头颅螺旋CT检查,11例做头颅MRI检查。梗塞灶CT图像上为低密度影,MRI则为长T1、长T2信号。根据Bogows-slavsky[2]所确定的分型标准将CWI分为3型:皮层前型20例(占48.8%),皮层后型17例(占41.2%),皮层下型4例(占10%);其中33例为单侧病灶,8例为双侧病灶。21例病人TCD或MRA提示颈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狭窄。
1.4 治疗及预后 本组经给予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脑保护剂等治疗;2~4周后治愈1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16例,无效5例,死亡2例。
2 讨论
2.1 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降低或某一动脉干供血不足,使动脉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远心端的末梢边缘供血降低,从而发生缺血梗死,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变学异常及后交通动脉解剖变异是引起CWI的危险因素。本组8例因不恰当降压造成低血压诱发CWI,21例TCD或MRA提示有颈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狭窄。而临床特点与其病变部位有关,皮质前型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障碍;皮质后型以偏盲最常见;皮质下型主要表现为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2.2 CWI的诊断及治疗 CWI诊断主要依靠CT、MRI和临床表现。应积极寻找低血压、心脏疾患、颈内动脉、脑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证据,结合CT、MRI有特征部位梗塞的表现做出诊断。CWI的影像特点是病灶跨越血管供应区。皮层前型CT常显示病灶位于额叶,呈楔形,尖端朝向额角或侧脑室体前外方。皮层后型病灶常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呈楔形,尖端向侧脑室后角或侧脑室体后外方。皮层下型则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的小梗塞灶,有时梗死亦累及岛叶[3]。另外,MRI可以对早期CT扫描阴性及皮层下小病灶CT显示不清者做出明确诊断;而TCD及MRA等对颈内动脉、脑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则有很大价值。CWI的治疗与其它脑梗塞基本相同。主要是给予增加脑供血,血液稀释,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发病12h内可给予溶栓,但大面积梗死患者禁用。另外,应避免血压过低,高血压者不应过量使用降压药,低血压者可采用升压治疗。对于低血容量患者应及时补液。
综上所述,CWI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应及时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及早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1]侯熙德,周孝达,陈清棠,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0-121.
[2]Bogows-slavsky J,Regli F.Unilateral watershed cerebral infarcts[J].Neurol,1986,36(7):373-374.
[3]汤洪川,包礼平,曹起龙,等.实用神经病诊断治疗学[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