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2010-04-04

重庆医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护患医生

张 静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 065000)

本文于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对本院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适合的心理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550例,其中男359例,女191例;年龄19~78岁,平均(52.2±1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35例,高中215例,中专和大专150例,本科及本科以上50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利用患者候诊时间,征求患者同意;仔细询问病情、心理变化,并记录。将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分类归纳并加以分析。

1.3 心理分析

1.3.1 陌生、恐惧 门诊患者特别是首次来医院就诊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生疏而感到无所适从,对就诊程序不了解,恐怕影响就诊、检查时间,又担心所患疾病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延误治疗,因而显得惊慌和不安,从而产生陌生、恐惧心理。

1.3.2 紧张、焦虑 患者来就诊,最大希望是能尽快办理就诊手续,期望在短时间内有明确的疾病诊断。就诊过程,都要经过挂号、候诊、诊断、交费、检查、治疗、取药等。由于往返多次,检查内容多,排队等候时间长,加之疾病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对疾病的转归不清楚,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1.3.3 烦躁、疑虑 就诊过程中,患者往往心存顾虑,主要由于有些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活动的一些不良行为,使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有所下降;部分人错误地认为看病要找熟人,一旦没有熟人,就得不到较好诊治。一方面希望得到医生的诊治,另一方面又对就诊医生心存怀疑,心理表现较为矛盾,产生烦躁、疑虑心理。

1.3.4 依赖 门诊患者普遍存有求医心切,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较高,渴望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找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治,并且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并希望药到病除、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由此而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

1.3.5 悲观、失望 有一部分门诊患者,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大都已经去过多家医院,多次复诊治疗效果不佳。他们再次就医对诊断治疗不抱太多希望,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怀疑就诊医生的诊疗水平。一旦结果不如愿,使自己原本寄托在医生身上的希望又破灭,从而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2 心理护理

2.1 营造温馨的环境 在门诊大厅摆设几盆鲜花,增设几幅图画,门口导医护士笑脸相迎每一位患者,会使患者感到舒适,营造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温馨环境[1]。设置明显的就诊流程图,在各诊区设有鲜明的指示标牌,缓解患者的陌生感,提供相应的服务,灵活安排就诊秩序,减少就诊环节,达到患者尽快就诊的目的,让患者从心中体会到医院对他们的关心。

2.2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门诊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医学全科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2]。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才能够近一步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掌握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地心理咨询,预测患者的需求,赢得患者信任。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3]。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护患互信,促进进一步沟通。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准确了解患者的需求,主动与其交流,表现出关心与理解,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顾虑,解决患者的疑问,从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善待每一位患者。

2.4 使用美好的语言 护理人员正确运用语言能够解除患者的消极因素,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疾病的治疗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使用美好得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谈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同时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5 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4]。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组织管理,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宣教工作。通过与患者在候诊期间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2)倡导人性化护理:因人而异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克服负面情绪,缩短患者心理等候时间[5]。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讲解防病知识,提高其保健意识,介绍疾病过程,告知药物的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使其树立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这对于加强护患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3 讨 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心理也不断变化。患者就诊的目的与以前相比明显不同,需求更加广泛。患者不仅要求医生提供生理健康方面的建议,还需要医护人员解答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躯体治疗和心理护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因此,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的门诊患者心理特点,适时、主动、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护理的技能。以创造融洽的就诊氛围,拉近医患、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患者尽早康复奠定基础。总之,门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既有共性又有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应适应形势的发展,重视对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1] 杨云慧.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5(10):92.

[2] 张美荣.门诊整体护理思路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72.

[3] 胡玉霞.高压氧治疗中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J].重庆医学,2007,36(12):1216.

[4] 刘倩,秦德芳,张群花,等.神经外科清醒患者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2):1502.

[5] 张亚卓,单莉莉.对急诊患者心理等候时间与实际候诊时间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85.

[6] 魏琳.浅谈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重庆医学,2007,36(19):2020.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护患医生
最美医生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