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传媒话语引导职责的缺失与重建

2010-03-30刘淑霞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普通话娱乐

刘淑霞

中国当今的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媒体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承载着规范语言、传播健康思想和文化的艰巨使命,作为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电视传媒,话语更应尽到如此职责。而综观当下的电视传媒话语,却缺失了其应有的教育引导职责。如有些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说话故意模仿港台腔,嗲声嗲气,还有些主持人话语中时不时夹杂有英语,以示其英语水平之高。更有些电视频道专门用地方方言播音,以示其地方特色。语言内容上则呈现出媚俗、粗俗、庸俗化倾向。

当下电视传媒话语现状

发音错误的普通话。现代社会,新闻媒体是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风貌的重要体现。发挥电视传媒的示范作用,将对社会成员起到语言文字再学习、再提高的“教师”作用,对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新闻媒体和出版物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文,要求广播影视工作者要模范地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积极为广大听众和观众起示范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电视传媒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2008年,众多电视频道热播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剧中人无一例外地将“捕头”误读为“pǔ tóu”,而且在80集的长篇连续剧中反复出现,一错到底。200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1∶30播出的《中国人口》节目中,主持人将“武陟县”的“陟”读成“涉”。至于把“确凿”读成“zuó”、“角色”读成“jiǎo”、“戛然而止”读成“gā”、更是屡见不鲜。

东施效颦式的港台腔调。内地综艺娱乐节目起步较晚,无论是创意还是风格都受到港台地区同类节目的影响。可是一些主持人“邯郸学步”,学不到精髓,却学起了港台地区一些主持人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如把“爸爸”、“妈妈”、“哥哥”等读成三声,嗲声嗲气。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很多港台地区艺人在努力学习普通话,而内地的某些娱乐节目主持人却反其道而行之。

随意夹杂的外语词汇。中英文夹杂的语言现象,我们俗称“洋泾浜”。旧时上海滩的人们在租借地为了生计而创造出的这种非中非英的与外国人交流的表达形式,多少是出于无奈,而近年来随着英语的强势影响,“洋泾浜”卷土重来。在很多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过多地滥用英语,影响了青少年一代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例如,在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中,“PK”一词大有流行趋势。这一词语对于年轻观众们也许造不成太大的理解障碍,但对于年龄大一些的人也许还是莫名其妙。再如,“近日,我市各大商户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并开通金融商业POS电子系统”,上述新闻稿中出现的英文缩写,没作解释,播音员依稿照播。但是,绝大多数受众对这些诸如“POS”的英文缩写是陌生的,这无疑给受众接收信息设置了障碍。其实,“POS”有规范的汉语说法,即“电子销售终端系统”。

有意而为之的方言节目。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喜欢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2004年1月1日,杭州电视台西湖频道推出一档用杭州方言说新闻的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收视率不俗。从此,方言播音在荧屏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郑州电视台某频道的《有啥说啥》栏目,用河南方言说新闻,以示其地方特色,但殊不知,这样一来就与传媒话语规范语言的职责相去甚远,而且,这样的方言节目难道只播给河南的观众听吗?如果别的地方的观众看这个节目,岂不会有语言障碍?诚然,在一些艺术作品创作中,我们用方言演绎,会平添其传统艺术文化韵味,比如豫剧、粤剧、黄梅戏等。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普通话的示范者,不应该将自己的职责抛之脑后。

愚乐化的语言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传媒业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电视传媒也未能置身事外。电视节目如果不适应消费时代、消费观众的消费需求,肯定不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一此电视台想方设法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用通俗化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去取悦部分电视观众,以期获得高收视率。他们竞相在“综艺”栏目里或让明星直接出面“搞笑”,或让陌生男女一见钟情,在众人面前速战速决配对,或打情骂俏,洋相百出,以博观众一笑。在此过程中,一些电视媒体突破了媒体娱乐的道德底线,忘却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跌入“愚乐”化的泥淖。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大谈性爱成了不少综艺娱乐节目吸引观众的“三板斧”。

还有些地方新闻频道,记者热衷于街谈巷议,见纷扰就拍,遇争吵就上,拍来的社会新闻变成了东家长李家短、夫妻吵架街邻撒泼的大荟萃。如郑州某电视频道的DV观察,民生新闻报道似乎变成了斗狠舞台、揭短天地的专利,那些有损市民与城市形象、伤害感情的社会纠纷被不加取舍地现场直播。

传媒话语的规范

完善政策、法规,实施规范的监督。解决新闻传媒语言的规范性问题,不仅需要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还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

从近年来所制定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上岗暂行规定》、《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等有关法规政策看,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影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视情况进行培训。”

享受娱乐,运用开放的引导意识。娱乐节目并不是只意味着简单的、肤浅的形式和内容,它同样可以制作得有品位,给予人们审美的愉悦、欣赏式的休闲的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深受观众喜爱的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词典》、《幸运52》就保持了较高的立意和清新健康的风格,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上坚持宝贵的独创,而且具备了中央大台、主流媒体的风范,保持了追求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自觉性。

同时,娱乐不可能成为电视观众的全部需要,文化的要求則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电视节目的种类很多,不可能要求其具备一样的内涵,但让它们都要显示各自的特性、从中透视出“意味”是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人类对前景的探求,百姓对现实的询问,历史对过去的思索,都是文化的某种体现。我们从《焦点访谈》中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忧民之心。《焦点访谈》在创办之初多为批评揭露性报道,在当时舆论监督型节目缺乏的情况下,一直收视率非常高。从节目自身面临的大环境来说,社会处于一定的过渡转型时期,《焦点访谈》更多地承担了一个导向或是正面的作用,正面报道应占据一定分量。

多元共生,强调平等的对话意识。 当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存在时,一味批判显得苍白而又无力,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表达和享受娱乐。

受众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决定了电视语言传播也要有相应的传播策略。受众的需求如同金字塔结构,塔底的需求照顾到的时候,我们还有更高的塔顶等待攀登。人们需要娱乐同样也需要严肃,喜欢轻松同样也向往深刻。因此,把本该严肃庄重的内容娱乐化,放到市场上去与通俗、时尚、浅显的节目争夺青少年显然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解决“曲高和寡”的困境,不能以牺牲品格为代价。

2006年,最具文化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应该是《百家讲坛》的热播,2007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把《百家讲坛》划归为2006年感染中国的文化事件之一。青少年已经进入了收看知性节目的阶段,甚至开始显露出与成人相似的收视形态。当然广播电视的功能以娱乐为主,但不管是处于什么阶层的青少年,都希望在电视当中谋求自己精神上的需要,寻找机会,发展自我。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传媒担负着规范语言、传播健康思想和文化的艰巨使命,而当下的电视传媒话语,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些职责。若要使电视传媒话语尽到其职责,就要求电视语言工作者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要以人性的关怀适度把握、引导受众,以“社会守望者”的高度维护受众的利益,以新闻人的职业道德追求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努力使电视大众传媒成为受众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俞虹、金姗姗:《直面方言播报主持》,《现代传播》,2005(1)。

2.尹超:《电视传媒的文化特征》,《新闻爱好者》,2008(8)。

3.刘世敏、宋丽平:《莫把“愚乐”当娱乐——浅谈电视传媒娱乐化的迷失》,《当代电视》,2009(3)。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普通话娱乐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娱乐眼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