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报主题性报道的创新思维

2010-03-30王大庆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期
关键词:主题性时效性党报

王大庆

这里所说的主题性报道,主要体现为经济、时政类新闻,涉及重要会议精神报道、重大战略部署解读、领导人活动等。它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展开,是党报的“当家品种”,是最能体现党报特色的“拳头产品”。因其地位重要,影响较大,主题性报道的版面安排也很是惹眼,经常在头版头条或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报在读者当中的影响力、权威性。

从传媒生态环境来看,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机遇和社会矛盾凸显相交织的转型时期,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使得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文化需求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兴起,前所未有地激发起普通大众发布信息的强烈欲望,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化。新闻传播手段越发明显的网络化特征对传统纸质媒体构成了有力挑战,党报生存环境从未像今天这么严峻。党报主题性报道再也不能按原来的老套路行事,必须求新求变求活才能赢得受众群,抢占制高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国际国内传播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

一定程度上而言,党报新闻报道的改革实质上就是主题性报道的改革。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新闻。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吸引受众的眼球。党报主题性报道不能老是板着面孔,让人敬而远之,那样也起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要让受众爱读乐读,就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强化市场观念,明确读者导向,实现新闻化,力避宣传腔,突出时效性、新鲜性、接近性、可读性等新闻价值要素。

在主题性报道选题策划上,更加突出民生视角,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上寻找关联性,确定报道选题,充分考虑和满足受众的需要。比如宏观经济形势、反腐倡廉、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等话题,既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些热点选题,既配合了中心工作,又顾及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笔者注意到,2009年7月22日的《南方日报》头4个版共发了23篇稿件,经济、时政类等主题性报道占绝对优势,达八成以上。其中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报道8篇,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的报道3篇,粤港经济合作的3篇,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报道3篇。《金融危机重压下环保开绿灯?》、《投12亿助大学生就业,钱从哪儿来?》、《给农民工一个城市的家》、《有钱就能免予刑罚吗?》,这些标题的制作也颇为讲究,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采访方法上,做到宏观着眼与微观操作相结合。形象地说,就是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到田间地头寻找新闻事实。抓住党委、政府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善于以小见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数据生动化,把单调的工作故事化,这是一名党报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从读者层面来讲,这样也更易于接受、理解,可以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维护农民工权益一直是各级党政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2006年1月,驻马店市劳动监察部门查封了一个非法窑场,解救出20多名农民工。“黑心”窑场主不仅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还以殴打、谩骂、非法拘禁等手段,侵害其合法权益。笔者就此事采写的《28名农民工被救出牢笼》一稿见报后,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当即作了重要批示,各媒体集中攻势,在全省展开了一场关爱农民工身心健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教育宣传活动。2007年1月,笔者采写的消息《河南农民工宁波当了人大代表》,首先报道了河南省平舆县一名农民工当选浙江省宁波市人大代表的消息,引起网络热议,被评为全国省市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这两篇稿子之所以产生了一定反响,主要是从具体的人和事切入,触及了“农民工”这一重大主题。假如单纯地去写党委政府如何重视农民工,采取哪些措施关爱农民工之类,就会失之于空泛,很难引起读者共鸣。着眼大,切口小,这是党报主题性报道创新的一个有效路径。

在报道内容上,扩大信息量,突出有用性,放下架子,服务受众,变事事都报为有用的才报。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成为党报主题性报道改革的难点,究其原因,是仅仅站在让领导满意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要。人们通常是为获得信息去阅读报纸,从这个角度而言,各种会议和领导活动中,有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可是,在不少党报的报道中,这些重要信息往往淹没在大量的陈腔滥调中。《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的改革实践证明,只要用心发现并提炼各种会议和领导讲话中的有用信息,党报也是可以做到兼顾“领导满意和群众喜爱”的。2009年7月21日,香港与珠三角九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交流会在香港举行,《南方日报》记者没有按照固定程式报道省市哪些领导出席、达成什么协议等套话,而是以《变身推销员 卖力做广告》为标题,写面对来自香港各界的企业家代表,珠三角的市长、副市长们纷纷跟香港“认”起了“亲戚”。稿子并不长,但信息量很大,鲜活、有情趣。相反,如果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文字再多、位置再好,又有谁去看呢?没人看的新闻,形同废纸。

在新闻表现形式上,突出深度、以深博快,在解释性新闻深度报道上下工夫。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过去,报纸记者为了拼抢新闻,曾留下不少广为流传的典故。今天,新闻的时效性更是以分秒计算。然而,与电子媒体相比,特别是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相比,报纸的真正优势在于挖掘新闻的深度。报纸要讲时效性,但是不能仅仅追求时效性;要在当今新闻竞争中保持优势,重要的是扬长避短,突出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新闻优势,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人民日报》深度报道的力度在明显加大。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由原来的16个版扩为20个版,明确提出“新闻版追求有时效的深度报道,周刊、专刊推出有专题研究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在一版显著位置新开辟了专门刊发深度报道新闻的《人民观察》专栏(每天一篇),并与人民网实现报网互动。扩版后,其深度报道稿件成为《人民日报》各版的主打品种。以同年7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为例,国内新闻方面,该报当天刊登的深度报道就有《加减法中看医改》、《红色旅游 让延安活起来》、《“被就业”是这样发生的》、《冷静看待通胀预期》、《房价又涨,买房更难》等10篇之多。

由于历史原因,党报的发行和经营至今仍残留着一些计划经济色彩,在采编业务上党报也必然要承担一些指令性宣传任务。不少党报的主题性报道改革起来显得异常艰难,进一步、退半步,走走停停,一只脚踏在门外,另一只脚落在门内,处境尴尬。是的,党报姓党,这个根本原则不能动摇,庄重、严肃、大方是它的本色。然而,这和党报自身的改革并不矛盾,党报应该也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对主题性报道进行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的目标就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进而巩固其主流媒体的地位。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主题性时效性党报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刍议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