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甲型 H1N1流感 KAP调查分析
2010-03-23王小玲
王小玲
据报导,甲型 H 1N1流感已形成世界大流行之势。为使护士在流行期间对甲型H 1N1流感有足够的认识及端正的态度和行为,以利于医院甲型H 1N 1流感防控,对护士开展甲型H 1N 1流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广西某医院护士甲型H 1N 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基线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医院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调查设计采用 KAP专项调查思路进行[1]。
1.2.2 调查对象 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某医院全体护士中抽取调查对象。
1.2.3 样本含量 通过预调查结果,根据公式n=u2σπ(1-
π)/δ2计算样本含量[2]。
1.2.4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 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1.2.5 质量控制 对自行编制的含 24个问题的甲型 H1N1流感健康教育 KAP问卷采用 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重测信度;采用专家评议方法评价内容效度[2]。
2 结 果
2.1 样本含量
据预调查 α取 0.05,δ取 0.10,π取 0.70计算 80.67人,共发放调查问卷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 94份,有效应答率 94%。
2.2 重测信度与内容效度
从预试验所调查的 30人中随机抽 10人进行复查,并随机选取 24项中的第 5项、第 13项、第 20项共 3项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spearman相关系数 rp=0.90,P<0.01;全部正式调查结束后,随机抽 20例进行复查,并随机选取第 6项、第 12项、第 24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rp=0.89,P<0.01。本问卷经 3位专家评议,认为所测量项目属于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测量领域,并基本覆盖了甲型 H1N1流感知信行三个方面,三方面测量项目构成基本恰当。
2.3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 6个科室共 94人护士。其中内科 18人,外科 20人,门诊 6人,妇产科 2人,急诊科 24人,供应室 8人,其他科 16人。副主任护师 4人,主管护师 46人,护师 12人,护士 32人。研究生 4人,本科 24人,大专 38人,中专 28人。≤5护龄年 26人,6~15年 20人,≥16年 48人。
2.4 医院护士对 H1N1流感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表 1)
表1 广西某医院护士对 H1N1流感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n=94)
2.5 医院护士对H1N1流感流行的(信念)态度(表2)
表2 广西某医院护士对防控 H1N1流感的态度 (n=94)
2.6 医院护士对防控H 1N1流感相关行为现状
表3 广西某医院护士对防控 H 1N 1流感相关行为 (n=94)
3 讨 论
自 2009年 4月墨西哥东部一名 4岁男孩被确诊为首例甲型 H 1N 1流感病例以来,甲型 H 1N1流感已呈世界大流行之势。医院是病人与易感者高度集中、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场合,而护士又是首当其冲的密切接触者。为提高护士对甲型 H 1N1流感的防控意识、自觉采取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保护自己,防控甲型H 1N 1流感院内传播,我院护理部拟采用医院健康教育促进的方式[3],对医院护士进行甲型H 1N 1流感的健康教育。为此,我们开展了某医院护士甲型H 1N 1流感KAP基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某医院护士对H 1N 1流感知识普遍掌握较好,回答总正确率达 81.91%,总体正确率 95%可信区间为 74.13%~89.69%,但仍有不足。如仅 55.3%护士了解病人与无症状携带者同为传染源,提示部分护士对无症状携带者疏于防范;42.6%护士了解可通过在笔、书、键盘传播,提示相当部分护士不注意随时洗手;对H 1N 1流感态度总正确率达 80.32%,总体正确率 95%可信区间为 72.28% ~88.36%,但仅 34.0%护士认识甲型 H 1N 1流感对人类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提示护士对H 1N 1流感危害的严重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 H 1N 1流感个人防控总正确率达 81.38%,总体正确率 95%可信区间为 73.51%~89.25%,但仅有 40.4%护士接种甲型 H 1N 1流感疫苗,提示作为H 1N 1流感密切接触者的护士群体还是一个易感人群。上述因素均为H 1N 1流感院内传播带来隐患。
因此,笔者认为在医院开展H 1N 1流感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医院护士对甲型H 1N 1流感的认识,对更好地贯彻执行卫生部 2009年第三版甲型H 1N 1流感诊疗方案,提升医院甲型H 1N 1流感防控水平很有必要。
[1] 饶克勤主编.卫生统计方法与应用进展[M].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123.
[2] 倪宗瓒主编.医学统计学[M].第 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230-234.
[3] 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 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7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