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与文献保护*

2010-03-22蔡筱青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图书馆建设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出版物法国

蔡筱青 (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东 广州 510275)

法国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文明古国。法语中的“古籍”(les livres anciens)概念与中文通常说的古籍有一定区别。其中“Incunables”(中文译为摇篮本或古版书)专指15世纪50年代到1501年间用凸版活字印刷的书籍[1]。而与摇篮本相对应的狭义的古籍,专指出版于15-17世纪之间的书籍,也就是从古腾堡圣经出版到1701年法国书籍出版制度改革这一段时期的印刷书籍;广义的古籍指1801年以前的书籍,从公元前的纸莎草卷到印刷术出现之前的羊皮卷手抄本(Codex)再到活字印刷时代的各类书籍。而法国人日常口语中所说的古书甚至包括了许多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文献和各种各样的图像制品,如版画、地图、招贴画等。

在法语中,“书面文化遗产”(le patrimoine écrit)包括一个民族所有时代的书籍、手抄本、文献或者其他形式的带有文字的载体。作为一个有着长期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法国的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和资助了书面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与发扬光大的工作[2]。承载这一使命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从那时起就逐渐形成一种传统,即图书馆的安置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图书馆的发展被列入了国家事务。现在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受法国文化部直属管理,它长期以来就有系统保存档案资料和印刷文献的传统,古籍保护工作独具特色。

1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概况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大型图书馆之一。它是由皇家图书馆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上溯至查理五世(1364-1380年)为收藏历代王室藏书而建立的国王图书馆。后经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枫丹白露重建,称皇家图书馆。1720年路易十四时期该馆迁入黎塞留街,1786年馆藏达15万册[3]。除印本图书外,皇家图书馆还收集钱币、徽章、浮雕等。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充公法令,将该馆收归国有,成为国家财产,1792年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向国民开放,藏书30万册[3]。那个时期,法国国家图书馆接受了大量被充公的图书,其中有当时被查封的教会、皇亲国戚、流亡贵族和其他流亡国外者的私人藏书,法国修道院和贵族图书馆的藏书、手稿、版画等。短短几年内,其馆藏猛增到60多万册[3]。通过几个世纪的广泛收集,法国国家图书馆除了保存有法兰西文化遗产,还积累了大量国内外资料。

就古籍存量而言,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极为丰富,现存约有4 000万册(件)20世纪以前的古书,藏有1537年蒙彼利埃敕令颁布以来法国出版的几乎全部印本图书,此外还收藏有各种期刊、报纸和许多连环画,是世界上第一个收集连环画的图书馆[3]。老馆黎塞留图书馆收集的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以文学和人类学为主(占全部藏书的80%)。国外文献重点收集其他国家有关法国的文献、其他法语国家的文献、各种参考工具书等。新馆密特朗图书馆的馆藏规模庞大,其目标是使馆藏囊括人类一切知识领域,不仅覆盖人文、社科方面,而且囊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新馆开馆之前,该馆从1991年开始逐年投资1千万法郎(约合150万欧元)用于补充馆藏,同时投入百余人力进行馆藏的清点,到1994年完成了1千万种印刷型文献的清点工作[4],并对亟需抢救的文献进行修复、制成缩微胶卷。法国国家图书馆同时是法国政府出版物的保存馆,它依照法律接受法国出版物的呈缴本,完整无缺地收藏出版物呈缴制度所规定的所有文献,进行编目、永久保存并提供流通。它还收有本国政府和100多个国家的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出版物,其资料藏品包括地图、海图、图集和地球仪等,并承担着编制国家书目、建立图书馆网络中心和保护法兰西文化遗产等诸项任务。

2 法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的来源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古籍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它的大部分藏书是通过书籍征集制度或者缴送制度(Depot legal)得到的。这一制度由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1er)于1537年创建,并在1943年6月21日由法令正式确认[5],它从法律上规定一切出版物均须向该馆呈缴1册,从而使法国的出版物在国家图书馆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此外,个人捐赠也是藏书的重要来源。从1968年开始,法国实行“以捐代税”(dation en paiement)制度,即财产继承人在专门的政府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国家捐赠珍贵历史文献或艺术作品的方式抵销遗产税。从1988年开始,在法国文化部的支持下,当代出版物备查中心(Institut mé moires de l’é dition contemporaine,简称l’IMEC)在各地成立。这些中心采用流行的“寄存原则”( le principe du dé pot),即在财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私人或者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藏书寄存在一些图书馆中,这样既可以享受专业的保护又可以为书籍研究者提供方便。

法国的市场上也有古籍的流通,国家会通过购买的形式来充实图书馆、档案馆的库存,如法国国家图书馆每年有约合2 500-3 400万人民币的资金用于购买珍贵古籍。但是在拍卖中,国家的补助与私人收藏家的雄厚财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法国于1921年颁布的法律赋予了国家“先购权”( le droit de pré emption),即国家在不参与文物竞标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中标者的待遇,以最后一次成交的价格购入文物。

另外,法国在殖民时期,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掠夺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其他民族古籍。比如,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文献主要包括伯希和于1908年从莫高窟获取的汉文文献4 000多件、藏文文献4 000多件,还有其他粟特、龟兹、回鹤、西夏文文献等[6]。

3 首创出版物缴送制度

法国国家图书馆大部分的文献资源是通过征集制度或者缴送制度得到的,它通过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文化部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出版物缴送制度的国家,肇始于1537年12月28日弗朗斯瓦一世在法国南方城市蒙彼利埃颁布的《蒙彼利埃敕令》,它规定在法国出版或销售的法国出版物必须向皇家图书馆缴送1本,由此开创了流传至今的法国呈缴本制度,从而使法国出版物在该馆完整地保存下来[5]。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1793年7月19日颁布了《著作权法》。该法律规定作者向国家图书馆缴送样本,这一做法取代了原来由出版社或印刷所缴送样本的做法。其后,法国又通过了6次法令,规定以下出版物必须呈缴:图书、小册子、连续出版物、地图、乐谱、绘画、照片、广告、有图明信片、各种视听资料、徽章、纪念章,并规定印刷出版物(连续出版物除外)于出版后48小时内向国家图书馆缴送4册,向政府内务部缴送1册。另外,印刷者也必须向有关机构缴纳两册。在巴黎地区的,向国家图书馆缴送;巴黎地区以外的,则向所在地指定接受缴送本的市立图书馆呈缴。连续出版物的缴送与此基本相同。视听资料的缴送,根据1975年7月30日的行政命令,制作者和发行者各要向国家图书馆呈缴1件。由此,出版物缴送制度逐渐形成体系,它为国家图书馆依法接受呈缴本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5]。

随着新型媒体文献的出现和大量增加,该法律的规定显得不足,难以适应现状。因此,1988年法国政府宣布建设新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同时,对出版物缴送制度重新进行了修正。1992年法国制定了新的法定缴送制度,并在1993年立法确认。新的法律规定应呈缴的对象为:印刷品(图书、期刊、小册子、版画、招贴画、广告、地图、地球仪、地图集、乐谱、舞谱)、照片、音声资料、视听、多媒体资料及以存储媒体固定形式(网上的除外)进行销售、出租、分发的(在特定团体内使用的除外)通用软件、数据库、专家系统及其他人工智能制品。向国家图书馆缴送的数量为:印刷品、画册、照片资料,出版社缴送4件,印刷所缴送2件。程序系统、数据库、专家系统及其他人工智能制品缴送2件,录音制品缴送2件,影像制品、多媒体资料缴送2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有关缴送本的接收、登记和催缴事宜[7]。

与以往相比,新的法定缴送制度所规定的应呈缴的出版物范围更大,特别是对电子出版物等的缴送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它规定接受呈缴本的机构除了国家图书馆和内务部外,还有国立电影中心、国立视听研究所和其他机构(主要指具有接受印刷所缴送本资格的地方图书馆)[7]。以1537年《蒙彼利埃敕令》为基础的法国出版物呈缴本制度在其后的450多年来不断更新完善,新的法令规定极为细致,使法国的出版物缴送制度更加完善。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在探讨电子出版物及多种媒体文献的缴送问题时,法国领先一步,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由此可见,法国的出版物缴送制度不仅以历史悠久而负有盛名,而且在发展中力求与时代同步,法国是世界上出版物缴送制度较为健全的国家。

4 科学的文献保护方法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收集部、一般技术部和保护部都或多或少地负有保护图书的责任。尤其是保护部,保护图书遗产更是它的职责所在,这在组织和制度层面上为图书保护提供了保障。保护部是服务与网络处的一个部门,由1个服务中心和5个保护修复部门组成。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有:购买耗材、组织项目、负责经费的预算与管理、培训、撰写报告和文章以及协调保护服务部、技术中心、修复部、复制部、若埃尔古籍修复中心5个保护修复部门的工作。保护部共有工作人员350人左右,分成若干个系列,各负其责,从图书质量的监控到藏书环境的优化,从静态的收藏到动态的利用,从书库到阅览室,从工作人员到读者,文献保护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保护方法[8]。

4.1 新书的初始化处理

新书的初始化处理是指各种类型载体的新书经过分类后在保护部门进行信息登记,并根据保护的要求作相应处理。所有新书在进入流通部门前,必须经过保护部门把握质量关:当新书符合保护的基本要求时才允许进入流通部门;一旦存在质量问题,如装订不当、封面太薄,则必须经过必要的处理才能进行流通。为此,法国国家图书馆开发了信息系统“MEMOREL”。该系统既有图书分类、图书物理状况方面的信息,也有图书保护方面的记载,如图书的纸质状况、封面状况、装帧情况等,记录着每本图书的质量信息。通过“MEMOREL”能够记录、追踪和记忆每本图书是否经过处理及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这样,图书从进馆之日起,不论它流通到了哪里,其质量状况都处在跟踪之中。图书馆员一旦发现某书损坏严重,可以送交保护部门处理。在保护部门,通过“MEMOREL”可以查看有关该书处理的历史记录,并根据需要作相应的处理。通过这种集成信息,保护部门对藏书质量了如指掌,对于研究如何延长图书的使用年限有直接的帮助。

4.2 图书藏用环境的优化

不论是在图书馆的阅览室还是在书库,保护部门都注重通过优化环境使图书保持健康的状态。主要的环境优化举措包括:不同物理属性的图书分开存放,并采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进行保管。其中,纸质图书和胶片的温湿度条件分别是15℃-18℃、50%-60%和19℃-21℃、30%-50%。在光照方面,法国国家图书馆使用点光源为主要照明工具,尽量避免使用荧光灯。一旦需要,必须装上过滤紫外线的材料。白炽灯也装有防红外辐射的灯罩,书库将光照度限定在50勒克司以内。在防尘方面,图书馆建筑只用了玻璃、金属、木板和红地毯4 种材料,有效地减少了建筑物内表面起尘,降低了灰尘对图书的影响。

4.3 消毒技术的现代化

为了适应图书大批量处理的需要,法国国家图书馆实现了保护技术的现代化。消毒中心是一个缩影,它位于巴黎远郊的比西—圣—乔治,是法国最大规模的消毒中心。消毒时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按9∶1的体积比混合, 然后将消毒箱的温湿度控制在30℃、80%左右,在3 000-3 500毫巴的压力下处理8小时。施药、升温、恒湿、消毒时段的控制及尾气回收等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监控。

4.4 去酸技术的半工业化

图书酸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技术中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图书去酸。首先,该中心使用MP220型酸度计用“接触法”测量图书酸度。对于PH 值小于3.0的图书,技术中心优先进行机械化去酸处理。去酸物质是氢氧化钙,浓度为33.5克/ 40升水,处理20分钟。去酸后立即通过设备进行补浆加固。对于更大规模的去酸,用二乙基锌作为去酸物质,并用热胶合法加固去酸后的图书。

4.5 数字化保护和修复技术

复制部通过缩微胶片对一些珍贵的图书、木版画、地图等进行数字化复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无需再提供图书原本,转而使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由此减少了对图书的直接接触和可能造成的损毁。音像图书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以老唱片为例,由于年代久远,在播放过程中经常产生“嘀”、“吱”等杂音,严重地影响了使用。在复制部,工作人员根据唱片的型号选用不同型号的唱针,以便让唱片能够顺利地播放。其次,利用De2clikar DCI和De2crakler DRI两个型号的机器去掉杂音后,利用数字滤波器滤掉不需要的声音频率,并通过数字信号插线架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利用Sonic Solution 5.3.2软件自动记录、分析、修复信号并完成数字录音的复制工作。通过这种修复程序,唱片的声质完好如初。

5 数字化时代的文献保护和传播

如何兼顾文献保护与大众传播是世界各国图书馆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法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将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一方面更好地保护了书面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大大方便了公众接近并使用这些遗产。在此方面,一系列数字图书馆已经投入运行,如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加利卡”(Gallica)和欧洲数字图书馆“欧罗巴娜”(Europeana)等。

5.1 “加利卡”——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

“加利卡”致力于成为一个遗产图书馆和百科全书式的图书馆。它从法国国家图书馆挑选的藏书包括优秀的版本图书、字词典和期刊,藏书以古籍与法语图书为收录重点,涉及诸多学科,为全世界读者免费开放电子图书、图片和声像资源。

“加利卡”的数字化印本图书大多采用的是缩略图格式。它通过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全国语言研究所和多媒体出版商(如Bibliopolis、Acamé dia 和Champion) 合作,将著作制成了文本格式以供网上查询。读者可以在缩略图的说明文字和目录中进行检索,这方便了读者对缩略图格式的数字化印本图书和图像资料的浏览。

“加利卡”提供的图像资料集中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特藏。它们包括:版画和照片部提供的布雷(Eienne Louis Boulél e)图像库、勒克(Jean-Jacques Lequeu)图像库和阿特热(Eugè ne Atget)库;由地图和交通图部提供的布吉尼翁·当维尔(Jean-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 库;由音乐部提供的音乐家肖像库;由钱币、证章和古董部提供的巴西尔(Basile) 库;由抄本部提供的用小彩画装饰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抄本及珍本库的带插图的图书。同时,读者也可以查阅法国国家图书馆之外的藏品,如人类博物馆图书馆和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的带有插图的图书、遗产与建筑信息资料中心的图像资料库、地理学协会图书馆的照片藏品[9]。

此外,“加利卡”还提供以下一些主题藏品库:(1)“经典”库(Gallica Classique),主要面向学校和教育界的读者。它提供1 000 多册文学经典著作[10],其中有几百部作品是文本格式的,如卡尼尔的经典著作、夏多布里昂全集和由Furne出版社出版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 (2)“普鲁斯特”库(Gallica Proust) ,主要介绍的是《追忆逝水年华》的手抄本。(3)“乌托邦”库(Gallica Utopie),拥有与“乌托邦”主题相关的典型作品。(4)“旅行法国”库(Voyages en France),其中的印本图书、抄本和图像资料使读者可以了解法国和外国作家对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法国的描述。(5)“旅行非洲”库(Voyages en Afrique),汇集了曾经吸引政治家、科学家和冒险家的有关非洲的著作、有关非洲开发的见证和记录。

5.2 “欧罗巴娜”——欧洲数字图书馆

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发起成立“欧罗巴娜”数字图书馆项目,具体由欧洲数字图书馆基金会负责运作,该基金会最终将欧洲的主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视听档案馆和文化机构的委员会集合到一起,并得到了欧洲议会的强力支持。2007 年9 月,欧洲议会以显著优势投票通过了创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提案。同时,欧盟也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2009-2011年,欧盟每年将为该项目提供大约200万英镑的基金,并考虑在“欧罗巴娜”未来发展过程中引入私营成分。此外,2009-2010年,大约有6 900万英镑的资金将通过一系列的欧盟研究项目投入到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去;欧盟还通过竞争力与创新项目投入约5 000万英镑用于改善人们对欧洲科学文化遗产的利用,这其中也会有部分资金用于“欧罗巴娜”[11]。

欧洲数字图书馆为全世界提供了了解欧洲文化遗产的新途径。任何对欧洲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历史、建筑、音乐或电影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使用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语言,通过网络门户免费快速地获取这一虚拟图书馆所保存的欧洲最大量的馆藏资源。“欧罗巴娜”使得人们可以一次性地检索和浏览欧洲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数据资源,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不用花费很多时间检索和访问众多站点就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目前全世界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访问该网站获取200多万种图书、地图、录音、图片、档案、油画和电影资料。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网民可以通过一个多语言的网上平台自由查阅至少600万条数据[12],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古籍资料。此外,“欧罗巴娜”还将创建类似虚拟兴趣社区的互动版块。

欧洲数字图书馆的资料来源于欧盟27个成员国的国家图书馆和文化机构。据统计,全欧洲有超过1 000家文化机构为“欧罗巴娜”提供数据[13]。巴黎卢浮宫和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等欧洲各大博物馆也为它提供了自己的馆藏艺术品和绘画的数字版本;各国国家档案馆为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国际文献;法国国立视听资料馆(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简称INA)提供了80 000套记录20世纪法国的广播节目,其中最早的录制于1914年的战场[11]。欧洲各国国家图书馆还提供了很多印刷或手写材料及一些曾启迪世界的伟大著作的数字版本。

6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文献保护特色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文献保护有3个特色:其一是现代保护技术与传统保护方法共建。技术中心和若埃尔古籍修复中心建有法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去酸、消毒等图书保护基地。但保护部门并没有忽视传统的保护方法,尤其是在修复部,工作人员非常重视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采用热揭法、冷揭法、蒸汽法揭开粘连图书。再以装帧为例,一旦进馆新书封面、封底达不到要求,必须重新装帧。目前,每年装帧10 万册图书,大约30%左右的图书经过装帧后才能进入流通部门[14]。

其二是实践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在理论界,通常将包括图书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三大方面:预防、保护和修复。由1个服务中心和5个保护修复部门组成的保护部按照工作性质也分成预防、保护和修复三大方向。这是理论指导的结果,理论上非常强调“预防”措施。实践中也可以看出许多“以防为主”的做法。图书的初始化处理是典型的预防措施。又如,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除了配备防火设备、组织灾害计划学习等活动外,图书馆还安装了许多厚实的铁门。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关闭火灾区的大门,防止火势蔓延。在修复工作方面,理论上提出了五大原则:可逆性、可见性、尊重传统技术、装帧修复的精确性和材料与修复产品之间的协调性。各修复部都设立了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以帮助解决在图书修复过程中围绕五大原则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修复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其三是馆内合作与国内、国际合作相结合。在馆内,依靠服务中心的协调,各个保护修复部门合作非常密切,使得各项保护和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由于保护工作队伍中人员来源很广,有图书馆员、艺 术家(装潢家、修复工作者、摄影家等)、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加之他们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因而与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部、大学和实验室建立了广泛联系。此外,保护部门还接待国外访问学者,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如承担欧盟“缩微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等。这种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使得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保护工作不仅在欧盟独占鳌头,而且朝着领先世界的方向发展。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526.

[2]Moulinier P. Les Politiques Publiques de la Culture en France [M].Paris: Que sais-j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Francaises,2005:48.

[3]Histoire de la Bibliotheque [EB/OL]. [2010-04-08]. http://www.bnf.fr/fr/la_bnf/histoire_de_la_bibliotheque.html.

[4]王世伟.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与设计管理服务理念[J].图书馆杂志, 2003(7):62.

[5]秦 珂. 法国出版物呈缴制度概况及其借鉴[J].图书馆学刊,2007(5):6.

[6]金雅声,郭 恩.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第一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0.

[7]石宏如.法国呈缴本制度简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21.

[8]周耀林.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保护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75.

[9]Gallica, Bibliotheque Numerique - Plus d'un Million de Livres et de Documents Gratuits [EB/OL]. [2010-03-29]. http://gallica.bnf.fr.

[10]Gallica, Numé risation Partagé e [EB/OL]. [2010-03-29].http://www.bnf.fr/fr/professionnels/cooperation_nationale/a.gallica_nume risation_partagee.html.

[11]Europeana: 欧洲数字图书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2):112.[12]李 永, 向 辉.法国古籍保护工作概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2):94.

[13]Europeana [EB/OL]. [2010-03-29]. http://www.europeana.eu/portal/.[14]Plan d'Urgence [EB/OL]. [2010-03-29]. http://www.bnf.fr/fr/professionnels/plan_urgence/s.plan_urgence_intro.html.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出版物法国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法国(三)
法国(一)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2017年出版物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