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2010-03-22祝伟明孙细英易志成淋上湖
祝伟明,孙细英,易志成,淋上湖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450)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祝伟明,孙细英,易志成,淋上湖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450)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特征,并以佛山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为例,剖析“活化”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征在其发展中的作用,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各特征的“活化”表现,从而得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发展思路。
非物质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1 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思辨
毋庸置疑,文化遗产的确需要保护,但传统的保护理念,无法从根木上解决现实危机,势必导致“法律失灵”。[1]政府和许多学者所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观点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文化领域确实值得商榷。我们不能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定位在被动的保护状态,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其在不同文化的“侵略”下进行自我保护,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是实现自我保护的重点。另外,民族传统体育也不可能游刃有余或自负地保持在被保护的状态。“发展是硬道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多国文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必须以发展为最低和最高纲领,跻身于世界主流文化的行列。
2 民族传统体育为非物质文化精髓
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是指那些具有不能用典籍记载、又不能外化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种。这些品种用外化物质再现出来的不是它们最核心的内涵,它们的核心内涵是“非物质”的。例如传统戏曲(昆曲、藏戏等)、民间工艺(泥塑、面雕等)、民族特技(口技、传统杂技、中国武术、舞龙舞狮等)。它们都有物质表现形式,但是,它们核心的内涵是艺术家在表演和制作过程中含有的特殊内蕴和技艺,特别是表演艺术,那种独特的技艺是难以穷尽描述,无法全然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记录的。[2]
中华民族体育,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其核心内涵是非物质的,它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材制作、比赛规则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是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精髓。
3 民族传统体育之非物质文化特征
3.1 民俗性特征及其“固态”追求
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日常竞技比赛和身体锻炼,而是带有原始的、神秘的色彩,往往同宗教、祭祀、婚姻、劳动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如重阳登高、春节舞狮舞龙、端午节龙舟赛等。可以说,大多数具有民俗性的体育活动不是独立开展的,而是附属于其他民俗事象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性在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中表现,要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性不论在任何地域都得到保留,民俗性的“固态”追求十分重要。中国武术、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海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华人对其文化传承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在Martin Booth《龙团》(Dragon Syndicates)一书中有对三合会成员在海外保持他们的文化风俗的描述:“无论他们迁移到哪个城市,他们仍然保留他们的传统和宗教、文化特性。他们和当地人一起混合居住,但并未被当地人所同化。”[2]海外三合会员对民族文化的“固态”追求,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性可以在海外异地得到很好的传承。
3.2 非物质性、群体性、地域性特征及其“活态”表现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性特征是指无须以物质形式为表现和传承的文化特征。它们存在于人们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各种民俗、节庆、礼仪、健身、休闲、娱乐之中,存在于传统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之中。[3]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性特征的“活态”性表现,则为同一种运动在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表演风格和制作工艺,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社会的需要而有所改变,同时,它们之间亦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从而保持着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性特征的“活态”发展。
不同的地域酝酿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不同种类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及生态环境。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在河谷平原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但其边缘部分却包含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并由此繁衍出不同的文化传统。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独有的生存环境,是其生态性的表现所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往往是多人共同完成的,是集体创作。[4]某一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必须要有某一特定民族群体或部落作为基础,单一的个体不可能创造出具有群体属性的文化。各种祭祖活动、节日习俗、游戏方式、娱乐方法必定通过特定的群体而实现。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群体性,就是一种集体意识上的文化认同。人类都对自己的族群有特别的认同感,它既是出于自身与族群之间所具有的血缘上的联系,又寄托于自己与族群之间所具有的文化依附性上。文化认同是拥有共同的文化,是一种观念思想的认同。在血缘上和所有文化习得上都深深打上了族群文化的烙印。[5]
如上所述,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和风俗,地域性特征对文化特异性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处于毗邻,但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性,其民族的文化却迥然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底蕴主宰着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无可否认,地域性特征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揭示民族传统体育的以上特征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枯木逢春”,那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活态”性思辨的意义则不亚于“不落太阳”。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活态”文化,其“活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生存环境、功能价值、文化内涵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习俗并非一成不变,由于氏族、部落的大量迁徙,各民族相互杂居,民族交往的增多和宗教的传播引起了民族文化的变迁,形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局面,从而引起了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功能价值、文化内涵的改变。在文化的交流过程当中,人们主观性地扩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改变其功能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就可以突破原有生态环境的束缚,突破原有地域、群体的限制,以一种崭新而独立的形态蓬勃发展。
4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4.1 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化及其“活态”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积淀逐步形成的。民俗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个体的认知过程、同化过程、内化过程,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人们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着。[6]自古至今,民俗体育是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历史、心理、个性、道德风尚、宗教观念及文化传统。可以说,现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其本身就来源于民俗体育。[7]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化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化回归,才是其真正的发展道路。
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形成与节日的民俗意义有着极大的关联,不同类型的节日围绕其起源的民俗意义不同。不同的地域存在自身独有的地域文化,其自我保护机制所产生的排挤力量对外来文化的传播将造成巨大阻力,民俗意义的特异性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普及与推广的重大障碍。因此,发展传统体育,必须以活态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发掘和发扬本土民俗文化、充分开展各民族节日传统体育的同时,又要突破自身起源时空的束缚,扩充民俗文化外延,便于其能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推广,成为具有强大普适性的大众体育运动。如此,民族传统体育势必成为各民族文化的活化剂,使各民族的生活、心理个性、道德风尚和文化传统得到活态发展,充分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性价值。
4.2 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及其“活态”发展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的策略,目前还有许多争论。到底我们需要保留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功能多样、自娱自乐等文化特质的大众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提倡民族传统体育精英化、竞技化?显然,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角度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与竞技化发展并不矛盾。围绕非物质文化“活态”发展为中心,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模式的改造,就是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从世界的高度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自觉摒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缺乏时代感的原始因素,借鉴现代体育竞赛规则、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手段、竞赛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整合,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进步。[8]另外,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固有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不会排斥任何先进的技战术方法与道德模式。从这种多数老百姓的运动中分化发展出一种由少数专业人士才可以参与的新运动形式,应该是无可厚非的……[9]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势在必行。
在竞技化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传授与改良,表演、比赛器械的制作和创新是非文化属性“活态”的高度体现,其各方面的创新程度极大地影响着竞技化发展的速度。以广东醒狮的竞技化发展为例,为适应高桩竞技和人们审美价值的要求,醒狮运动从业人员对狮头的形态和重量、扎作工艺、狮毛用料、鼓乐以及套路的编排等做了科学的改进和创新,使醒狮运动尽可能向现代体育运动理念靠近,从而令该项运动获得广泛的普及和推广。醒狮技艺的科学创新与改进,体现了人们科学地掌握和运用非物质文化特征,以及对促进醒狮运动竞技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群体性、地域性特征的“活态”化同样是其竞技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在竞技化发展的过程中,任何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外延都可以成为“活化”的主体。不同的群体和地域产生各具特色、文化深邃的民族传统体育,传男不传女、宜老不宜少、只此非彼的运动比比皆是。在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封建落后思想,扫除性别偏见,缩小群体和地域差异,使民族传统体育从人和运动项目本身都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现代运动竞赛精神。
4.3 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化及其“活态”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单体育项目本身成为应对现代工业、信息时代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健康危机的市场商品,而且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商品在市场中炙手可热。体育产业化、市场化已初见成效,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化是以其民俗性为特征、文化商品为形态存在于市场之中。把具有本土民俗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旅游资源结合是一个经典的范例。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为佛山市南海西樵山森林旅游开发总公司隶属旅游景点之一。该馆原为绿舟村黄氏宗祠,馆内布局并不堂皇,也没有贵重历史文物,但因其把极具民俗特色的黄飞鸿狮艺、洪拳引入景点进行表演,使黄飞鸿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由此得到直观性的再现,使固态的旅游资源得到“活化”,令该馆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顿然倍增。如倪依克先生所述,在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把其看成一种资源,单独或与其他资源组合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竞争手段,使企业和民族体育本身获得可持续竞争的地位。[10]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的成功之处不单在于其紧握民族传统体育民俗性特征这一“命脉”,其更巧妙地抓住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性、生态性、群体性、地域性特征的“活态”运用规律。馆内,师傅们为游客表演精湛的黄飞鸿狮艺的同时,抛弃封建的宗族、门派观念,与游客和来访者切磋武艺和狮艺;馆外,狮艺武术队还接受和承担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种表演、祭祀活动、开张业务和比赛任务。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的狮艺、武术产业化过程中,充分与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相结合,把握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特性,通过表演、口述、传播和发展其狮艺及武术,既立足于本土化发展又突破其“生态环境”的制约,满足不同群体、地域对狮艺、武术的需求,使黄飞鸿狮艺武术真正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5 结语
在这样一个从社会到个人、从制度到思想都在剧烈地变动着的世界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机遇。[11]我们要以继往开来的扬弃姿态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放宽小农经济下所形成的只局限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狭窄视野,从文化、从世界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必须以非物质文化的特征为主导,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精神活力,系统地挖掘和整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寻求在新时期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
[1] Martin Booth.The Dragon Syndicates.[M].Great Britain:Doubleday.(1999):21.
[2] 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2):51~54.
[3] 路志峻,李金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J].体育文化异刊,2006(12):19~21.
[4]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色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6 (1):33~37.
[5] 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8):66~70.
[6]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47~148.
[7]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6~197.
[8]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50~152.
[9] 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77.
[10]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53.
[11] 王岗.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1~4.
Research on Develop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from the Vis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ZHU Wei-ming,SUN Xi-ying,YI Zhi-cheng,L I N Shang-hu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Baiyu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450,China)
By adopte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in traditional sport of na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vis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and with the example ofLion-dance andWushu gymnasium of Huangfeihong to analyze the faction of activated charact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 of nation,expose the activated perfor mance of different characterswhich in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and figure out the strategy for develop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of non-material;traditional sport of nation;develop
G80-05
A
1008-8571(2010)01-0070-03
2009-09-02
祝伟明(1981—),男,广东四会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