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分析
2010-03-21贾彦梅赵鲜丽
贾彦梅 赵鲜丽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2
中心静脉导管(CVC)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静脉营养、血流监测等,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通道。CVC在临床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护士接触血液的机会,特别是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静脉留置导管,既减少血液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保护了患者血管[1]。但CVC也存在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2]。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更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CRI和CRBSI一旦发生,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病死率明显上升,甚至发生医疗纠纷[3]。本文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导管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CRI和CRBSI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06~2010-03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为艾滋病患者植入CVC 213例,男112例,女101例,年龄2.5~78岁,平均(45±38)岁。其中颈内静脉通路132例,锁骨下静脉通路81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资料收集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置管通路,置管时间,置管期间CD4细胞计数,护理记录评估情况,外周血白细胞,导管尖端培养结果,血培养结果。
1.3 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 (1)有发热(体温>37.5℃);(2)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3)导管尖端经半定量培养≥15个菌落/导管段,或定量培养≥10个菌落/导管段;(4)具备以上3点,并且在血培养中分离出与导管培养相同种类的病原菌为导管相关性感染。
2 结果
213例置管艾滋病患者中,发生CRI 59例,占27.6%,CRBSI 22例,占10.3%;CRI和CRB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导管植入部位、留置时间、CD4细胞计数有密切关系,由于艾滋病患者多数有机会性感染,常伴有发热,因此临床症状常被掩盖,统计结果见表1,表2。
表1 81例发生感染患者基本资料 [例(%)]
表2 感染患者置管时间、WBC、CD4计数比较 [例(%)]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发生CRI和CRBSI与年龄有相关性,年幼患者和老年患者感染率较高,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4]。本组资料为艾滋病多发机会性感染患者,患者免疫功能遭受抑制,多数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的感染,导管培养检出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艾滋病患者颈内静脉通路发生CRI和CRBSI高于锁骨下静脉通路。可能由于患者颈部皮肤松弛,屏障作用下降,皮肤皱褶多不易清洁;多发感染后病情危重,伴有高热、多汗,容易造成局部感染,导致细菌爬行而引发导管感染。建议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选择中心静脉通路应以锁骨下静脉为主。选择颈内静脉通路的应加强对皮肤局部的护理,包括皮肤的清洁、选择合适的敷料、严密的观察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CD4细胞计数直接影响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组资料显示,CD4细胞计数越低,发生CRI和CRBSI的几率越高,因此,提高CD4细胞计数是减少CRI和CRBSI发生的有效措施。
艾滋病患者发生CRI和CRBSI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体温多与原发病导致的发热重叠,WBC多数在正常值内,可能与艾滋病患者免疫抑制有关。
[1] 崔金娥.BD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传染病信息,2005,18(2):92-93.
[2] 潘海燕,任蔚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00.
[3] 罗明春.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 188-3 190.
[4] 崔文英.中心静脉导管的规范化操作[J].中国血液净化,2009,8(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