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形成窦道一例报告
2010-03-20杨亚敏阚志超张富玉
杨亚敏 阚志超 张富玉 龙 莉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32岁。主因足月顺产会阴侧切术后间断会阴胀痛1年余,于2009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半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术,术后第4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后遵嘱坐浴。入院前1年余,自觉会阴切口处胀痛不适,会阴缝合处发红,自行坐浴并涂抹碘酒治疗。疼痛缓解,但反复发作,经产科诊断为“缝线反应”,予坐浴治疗,但效果不佳。1年来仍反复发作,并发现会阴伤口发红处有一破溃小孔,严重时有脓液流出,不伴发热。入院前1 d患者再次出现会阴胀痛不适,就诊于我院普外科,以“会阴伤口感染窦道形成”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侧会阴有一长约4 cm的侧切疤痕,疤痕内侧距阴道口1 cm处有一体积约0.5 cm×0.5 cm×0.5 cm的硬结,色红,顶端有一破溃小孔,无脓液形成。镊子尖端探得孔深约3 cm,触痛不明显,与阴道壁不通。入院后在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下电刀行窦道切开引流术,术中发现窦道长于术前探查,距肛肠和阴道壁各0.5 cm。切口充分敞开,填入油纱条,使肉芽组织由底部向外生长。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及坐浴治疗。术后4 d出院,继续坐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创口,1月余后伤口愈合。
2 讨论
会阴侧切可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缩短第2产程,加速分娩。近年来为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侧切指征明显放宽。但可能发生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1.3%~6.7%[1]。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胎膜早破、体质量指数高、基础疾病、阴道检查、导尿与肛查多及缝合技术有关[2]。也有报道与夏季、急诊分娩及产程长等因素有关[3]。因此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技巧,严格无菌操作,分清解剖关系,正确对合受损组织,有效止血,消除死腔,把握好会阴侧切时机,正确评估、施术,精湛的会阴缝合是预防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关键。此外应控制好体质量指数,阴道及肛检查不要过于频繁,做好术前准备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本例患者发生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并形成窦道,且窦道较长,几乎与肛肠和阴道壁相通较为少见。查看会阴伤口情况时,要区分“缝线反应”与伤口感染,同时注意用探针探查伤口,以免对窦道漏诊,避免窦道甚至肛瘘形成。本例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手术切开,切口应充分敞开,使肉芽组织由底部向外生长,减少复发和假愈合的发生。
[1] 刘荣,武迎宏,沈志江.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3-274.
[2] 杨京燕.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64-165.
[3] 庞茵.引起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