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关联度假说和名名组合的对称与不对称
2010-03-12刘励之税昌锡
刘励之,税昌锡
(1.长沙理工大学 校报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11; 2.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本文以名词和名词构成的名名组合为视点,尝试从范畴关联度入手讨论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在语言中的反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物联系的对称与不对称关系和名名组合的对称与不对称象似;二是对称或不对称关系的名名组合内部丰富复杂的语义关系。由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因此对后者的讨论只能是举要性的。
一、相同范畴项、相对相同范畴项、相关范畴项和无关范畴项
比较下列四种类型的名名组合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A组的名名组合最容易被人们理解。按照基本层次范畴理论[1],它们各自属于某一更高层次范畴统摄下的相同层次范畴的内部成员,这些成员构成名名组合后其地位均等,通常情况下可以互换位置,项目与项目之间形成并列对称的关系[2]。本文把并列对称关系名名组合的组合项称为“相同范畴项”。
表1
B组名名组合显然比A组不易被理解,因为人们谈到“桌子”很难联想到“墙壁”,谈到“苹果”很难联系到“白菜”。但B组的两个项目并非渺不相关,如果人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把它们纳入一个统一的话题,它们成为结构和语义对称的并列项也是可能的。比如老师布置大扫除时可能会说“桌子墙壁统统打扫一遍”,某人从菜市场回来可能会说“苹果白菜买了满满一篮子”。看来“相同范畴项”有时具有相对性,本文把在某个话题统摄下而又通常不属于同一范畴的可并列项称为“相对相同范畴项”。
跟A组和B组相比,C组各例并列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弱。尽管如此,C组各例的前项和后项还是存在属和种、范围和实体、领有和被领有等语义关系。显然这种语义关系是一种不对称关系,可以通过表示范围关系的介词或功能词“的”将这种不对称关系揭示出来,形式上构成“NP1的NP2”结构,如“苹果(中)的红富士”“轿车的方向盘”。石毓智认为,这种结构中的“NP1的”是进入说话者思维范围的一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或称作“认知域”,NP2则是从该认知域中确立出来的成员,“NP1的NP2”所确立的成员总是小于或等于其认知域。[3]这也说明“NP1的NP2”才是C组各例表示的潜语义关系的非对称象似结构。C组各例的两个项目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范畴,也可能属于纯然的不同范畴,但它们在语义上都存在某种联系。本文把语义上相关,可以通过功能词来揭示语义关系的两个项目称为“相关范畴项”。
跟A、B、C三组相比,D组的两个项目既不属于相同范畴,除非童话故事也不大能进入相同的话题,项目之间缺乏现实的语义联系,因此在现实的语言世界里一般不可能出现类似的组合。本文把类似D组的两个项目称为“无关范畴项”。
上文的分析表明,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属于相同范畴的两个项目其关联度也最强,也最有可能组成结构语义对称的并列组合。如果两个项目的范畴特征不存在任何关联,它们在现实的言语活动中便不可能构成名名组合。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如下所示(“”读作“关联度强于”):
相同范畴项构成的名名组合通常为并列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语序可逆(详见下文);相对相同范畴项通常要在同一话题统摄下才能构成并列关系的名名组合;相关范畴项构成的名名组合在结构上形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偏正关系,有时需要通过功能词才能组成合格的名名组合;无关范畴项在言语活动中一般不能构成名名组合。
以上情况反映了名名组合对客观事物联系的对称象似和不对称象似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对称象似还是不对称象似,其语义关系都呈丰富多彩的态势,下文拟做初步讨论。
二、相同范畴名名组合的结构语义对称关系
当一个名名组合的两个组合项属于相同层次范畴时,由于它们概念上的对等均衡性,使得它们在语用和韵律的许可下可以互相易位,因此两个名词在语法构造上一般为并立关系。美国语言学家Haiman认为,两个名词表示的概念若是交替的、互相依存的,那么它们在概念上便是对称的[2]。对称程度较高的是双项协同、双项对衬和近义反复等。
(一)双项协同就是两个组合项分别列举同类事物中的两个个体,但它们并非事物的两极,因此从前项不一定推知后项,从后项也不一定直接推知前项。例如“哥哥姐姐”,从“哥哥”可能联想到“弟弟”,从“姐姐”可能联想到的是“妹妹”。又如(“”号表示前者的语序优先于后者,下同。):
(二)双项对衬就是两个组合项基本上代表了同一事物的两极,彼此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可以从前项推知后项的存在,也可以由后项推知前项的存在。对衬可以分为关联对衬和反义对衬。两个组合项对一个语义域进行一次切分的结果就形成了关联对衬,彼此衬托着对方的存在,但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如例(2),不是老师并不一定是学生,可能还有别的身份。反义对衬是两个组合项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完整的语义域,如例(3)。
(三)近义反复就是两个组合项的语义相关相近,互相补充。近义反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前项后项既然处于同一个层次范畴,它们应当是可以逆序的。但事实上,“”前的并立位序要优先于后面的并立位序。显然,对并立项相同层次范畴的要求只是其可并立性的必要条件而已,具体的并立方式还受到韵律甚至语用因素的制约。具体地说,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声调的不对称性导致双音节并立短语自左而右按中古平上去入或现代阴阳上去的顺序排列,如“牛马~?马牛”[4-5];在语用方面,则一般遵循主要项在前,次要项在后[6]。这些原因促成“”前的并列方式成为优选方式,在高频率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具备了熟语化的性质。
以上谈的是双向并列。有的在双向并列的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延伸,带有列举的特点。主要有同类列举,协同列举、部件列举和顺递列举等。
(四)同类列举的对象是同一事物的个体,可以双项列举,也可以多项列举。
例(5)梨子苹果:梨子苹果黑桃… 钢笔毛笔:钢笔毛笔圆珠笔…
猪马牛羊:猪马牛羊犬… 茶杯酒杯:茶杯酒杯咖啡杯…
同类列举除了多音节项倾向排后外,双音节项的位序一般比较随意,在不违背韵律和语用原则的条件下,谁先谁后一般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老虎狮子熊猫”说成“熊猫狮子老虎”并不觉得怪异。
(五)部件列举的对象是一个完整事物的组成部分,可以双项列举,也可以多项列举。
例(6)鼻子眼睛:鼻子眼睛耳朵… 树干树枝:树干树枝树叶…
客厅厨房:客厅厨房卧室… 衣领袖子:衣领袖子扣子…
跟同类列举相似,部件列举除多音节倾向于排后外,其余情况的义序比较自由。
(六)协同列举是几个并立项从不同侧面共同说明一个上位范畴。例如“锅碗瓢盆”从四个方面说明其上位范畴“餐具”。又如“油盐酱醋”“笔墨纸砚”“工农商学兵”“赤橙黄绿青蓝紫”。协同列举以多项列举为常,此外在反复使用中,其位序也有固定化的倾向,例如把“工农商学兵”说成“农工学商兵”便使人觉得佷怪异。可见协同列举也有熟语化的倾向。
此外,表示关联对衬的例(3)如果增加并列项,原来的语义关系被打破,变成了协同列举。
例(7)老师学生:老师学生家长 干部群众:干部群众外籍人士
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乡结合部
(七)顺递列举的对象是一个完整时段或一个完整过程的各个阶段。例如一个受教育者如果所受教育不被中断,依次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又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春天夏天…冬天”“助教讲师…教授”“少校中校…大校”。
由于顺递本身的性质,顺递的各个项目的顺序往往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顺递的项目除非在特殊的语用场合,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具有不可逆性,这是受时间象似原则制约的结果。此外,一个完整过程或事件总是有始有终,因此,与之平行的顺递项目也有起始项目、过递项目和终结项目的分别。
需要指明的是,有些概念意义相等而语体色彩不同的所谓“等义词”(严格说来,它们只是概念意义相同,并非真正等义)不能构成并列短语。
例(8)*母亲妈妈:*妈妈母亲 *老师教师:*教师老师
*番茄西红柿:*西红柿番茄 *玉米包谷:*包谷玉米
原因是项目的语体色彩的不同导致它们所归属的范畴的相关范围也不同,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汉语“母亲”和英语“mother”有大致相等的概念义,但人们一般不会把它们混为一体。
三、停顿跟“和”:共同话题与相同范畴的相对性
一些看似关联性不大或甚至性质很不相同的范畴成员在借助语音停顿或功能词“和”的作用下,可以构成合格的对称性名名组合。
例(9)*头帽子 : 头·帽子/头和帽子 *爸爸草鞋 : 爸爸·草鞋/爸爸和草鞋
*大卫雕像 : 大卫·雕像/大卫和雕像 *桌子颜色 : 桌子·颜色/桌子和颜色(“·”表示语音停顿)
即使是相关范畴项靠某种语义关联而组成的非对称结构(第四节将做详细讨论),如果项目之间插入语音停顿或功能词“和”,原来的结构关系会被打破,由偏正结构变成并列结构,且语义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例(10)狐狸尾巴 ≠ 狐狸·尾巴/狐狸和尾巴 玉米馒头 ≠ 玉米·馒头/玉米和馒头
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森林和公园 将军风度 ≠ 将军·风度/将军和风度
按照Rosch的观点,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类典型(prototype)而构成,判断某一事物能否归入某范畴,主要看它是否跟类典型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而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征。[1]因此有些事物严格说来不应该归入某范畴,但如果放宽标准,似乎也是可以的。例如同属“动物”范畴,“大象”“狮子”“狐狸”“兔子”“松鼠”,它们的相似性依次减弱,按照并列组合格式,“大象”分别跟“狮子”“狐狸”“兔子”“松鼠”组合后的可接受度也依次呈递减的趋势,如例(11)。但如果在项目之间插入语音停顿或连词“和”,它们便顿时鲜活起来,如例(12)。
按照前文的分析,当名名组合的两个项目同属于一个上位范畴时,便可以在项目之间插入语音停顿或连词“和”。显然,语音停顿跟“和”有扩展相同范畴的功能,即它们能使本来很少有共同特征的不同事物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临时成为相对相同范畴。
事实上,语音停顿跟“和”的相对相同范畴化功能可以将不同的事物纳入共同的话题之下,由此拓展了语言的表现能力。
例(13)愿普天下的北大校友:国内的、海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什么时候都不要割断你们对母校回忆的丝缕。(季羡林《梦萦未名湖》)
例(14)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啐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鲁迅《野草·好的故事》)
例(13)的“国内的、海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在更高层次范畴“北大校友”的统摄下成为相对相同范畴;例(14)的“茅屋,狗,塔,村女,云”在更高层次范畴“在水里浮动(的事物)”的统摄下成为相对相同范畴。类似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并不鲜见,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篱笆、女人和狗”、“农夫和蛇”、“鲁迅和杂文”,等等。
相对相同范畴的存在有时会导致其跟相关范畴的界限不易划清。
(15)的两个项目是相关范畴成员;(16)的两个项目是相对相同范畴成员。
有时,相同层次范畴和相对相同层次范畴成员存在套叠现象。例如“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弟兄叔侄”、“衣食住行”等,例(13)的“国内的、海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也是这种情形。“古今中外”的套叠情况可以表示为:C1(某话题)[C21(时)[古·今]·C22(处)[中·外]]。
四、相关范畴名名组合的结构语义不对称关系
相同层次范畴成员之间的直接关联只是事物联系的方式之一。很多情况下,事物之间是通过某种间接的方式相联系的,例如人们说到“鸡蛋”通常不会联系到“糕点”,但是“鸡蛋”可以作为烹制的原料以间接的方式跟糕点联系在一起,故有“鸡蛋糕(点)”一说。“鸡蛋糕”同样是两个名词的线形组合,但其结构和语义关系却跟上文讨论的并列显然有别:结构上是偏正关系,语义上是以原料和成品为基础的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果说名词和名词的并列组合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对称像似关系,那么像这种名词和名词的偏正组合形成的修饰被修饰关系则反映了事物之间的非对称像似关系。这种非对称性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结构上一般不能直接组合,往往需要借助功能词。
第二、即使能够直接组合,但语义上前轻后重,前项修饰限制后项,构成偏正关系。例如“茶叶蛋”一般理解为“用茶叶为材料加水煮熟的鸡蛋”,“茶叶”是背景信息,“鸡蛋”是主要信息。
因为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所以相关范畴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呈复杂多样的态势,主要有整体+局部、内容+容器、材料+成品、对象+处所、领有+从属、主事+系事、上位+下位、范围+实体等十余种。下文从可直接组合型非对称结构和不可直接组合型非对称结构两个方面分别举例做扼要说明。
(一)可直接组合型非对称性名名组合
相关范畴项可以直接组合,但它们所构成的并非并列结构。这是它们语义不均衡性导致的,它们之间不均衡的语义关系可以通过添加功能词揭示出来,如“狮子头”可以说成“狮子的头”。
1.整体+局部,即前项表示整体,后项是该整体的一部分。例如“手指头”“狐狸尾巴”“桌子腿”“昨天上午”。
2.内容+容器,即后项表示容器,前项是该容器可容纳的事物。例如“针线包”“啤酒瓶”“火柴盒”“试题库”。由于隐喻(metaphor)的作用,这种模式还可以适用于表示抽象的事物。例如“思维空间”“想象世界”。
3.时间+事件(实体),即后项是前项表示的时间过程中所呈现的事件或实体。例如“现代战争”“当前形势”“汉代文物”“现实问题”。
4.材料+成品,即后项是以前项为材料所做成的成品。例如“玉米馒头”“木头桌子”“萝卜丝”“柏油马路”。
5.附体+主体,即前项表示的事物附着于后项表示的物体。例如“冰激林蛋糕”“奶油面包”。有时附体表示的并不是实际事物,而是与之相关的关联物,例如“熊猫杯子”“荷花手绢”应分别理解为“(绘有)熊猫(图案)的杯子”和“(绣有)荷花(图案)的手绢”。
6.来源+系事,即前项表示后项的来源,后项表示的事物维系于前项。来源还可以细分为籍贯、产地、制作者等,系事还可以细分为身份、产品、作品等。表示“籍贯+身份”关系的如“北京作家”“英国朋友”“美国航天员”;表示“产地+产品”关系的如“茅台酒”“安顺蜡染”“成都小吃”;表示“作者+作品”关系的如“彝族舞曲”“老年书法”“巴金小说”。
7.喻体+本体,即前项从某一侧面对后项进行类比。例如“诗人风度”表示的意思是“(像)诗人(一样)的风度”。又如“将军气质”“官僚作风”“大家风范”。
8.属性+载体,即前项表示后项某方面的属性,后项是前项事物的载体。例如“教授邻居”表示的意思是“(从事)教授(职务)的邻居”。又如“作家朋友”“森林公园”“政治水平”“红色旅游”。有的表示“属性+载体”的名名组合实际表示了一种互释关系,如“经理头衔”“教授职称”“大校军衔”。
9.对象+涉体,即后项表示的事物涉及前项或以前项为对象。例如“动物诊所”表示的意思是“(以)动物(为对象)的诊所”。又如“物理杂志”“庄稼医院”“大学生俱乐部”。
10.主事+系事,即前项表示的是后项所维系的事物。例如“公司经理”,有公司才有经理,经理因公司而存在。又如“汽车驾驶员”“银行出纳员”“河堤”。
上述十种语义关系的名名组合虽然无需借助功能词也能直接组合,但它们显然跟上文讨论的并列关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相对于后者,前者由于两个项目分属不同的范畴,它们在语义上的关联度被减弱,前项只起修饰限制后项的背景作用,后项才是表意重心。因此这种名名组合一般被分析为偏正结构,项目和项目之间的位序固定,不能互相易位,如“狐狸尾巴”“火柴盒”“玉米馒头”“汽车驾驶员”不能说成“*尾巴狐狸”“*盒子火柴”“*馒头玉米”“*驾驶员汽车”。至于项目与项目之间可以省去“的”,这是因为项目之间关系紧密,可以认为是受到了近距离象似动因影响的结果。
(二)不可直接组合型非对称性名名组合
相对于上文十种语义关系的非对称性名名组合,以下名名组合的不对称关系类型只有在借助功能词的基础上才能成立。
11.上位+下位,即前项和后项表示上位和下位的范畴关系。
12.范围+实体,即后项表示的实体处于前项表示的处所或范围。
13.受事+结果,后项表示通过某一动作施加于前项后的结果。例如一般不说“*黄山照片”,而“黄山的照片”表示的意思是“(以)黄山(为背景拍摄)的照片”。
14.施事+成品,即后项表示的是通过前项发出某一动作所造成的结果。
15.领事+属事,即后项表示的是前项所拥有的事物。前项和后项相关的语义特征可以激活表示“拥有”特征的谓词,如一般不说“老张电脑”,而“老张的电脑”一般表示“老张(拥有)的电脑”。以下(22)各例都可以表示类似的语义关系:
(三)小结
一般认为功能词“的”是领属关系的标记,显然事实证明不全是这样,领属关系只是“的”所标记的功能的一种。因此以功能词“的”连接的名名组合必定是歧义格式。例如表示领属关系的(22)b跟表示“施事-成品”的(21)重合;(22)c跟4.1节第(六)类“来源-系事”以及表示“受事-结果”的(20)重合;(22)d跟4.1节第(七)类“喻体+本体”重合;(22)e跟4.1节第(五)类“附体+主体”重合。这些组合形式一致但意义有别,究其原因,以功能词“的”联系的名名组合本质上是一种谓词隐含格式[7],其语义关系往往受到两个项目的语义特征的约束和限制。
五、结语
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度有关。相同层次范畴的成员相互组合,由于它们在语义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均衡性,使得它们构成的结构一般呈并列关系;相关范畴成员(包括不同层次范畴成员)相互组合,由于它们在语义上的关联性和均衡性较低,致使它们构成的结构一般为偏正关系;彼此缺乏关联性的不同范畴成员一般不能直接组合,但是通过插入语音停顿或连词“和”可以使其成为相对相同范畴成员,并可以构成广义上的并列关系,语义上接受更高层次的共同话题的控制,服务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事物之间联系方式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呈复杂多样的态势。归根结底,名名组合的上述差异反映了其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现实世界的对称象似和不对称象似。
[参考文献]
[1]Rosch, E. 1978. 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 In E. Rosch and B. B. Lloyd (eds.), 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27-48.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Haiman, John (ed). 1985. Iconicity in Syntax.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3]石毓智. 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 世界汉语教学, 2000, (1).
[4]丁邦新. 国语中双音节并列语两成分间的声调关系[A]. 中央研究院历时语言研究集刊(39本下册)[C].台北:中央研究院, 1969.
[5]陈爱文、于民. 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J]. 中国语文, 1979, (2).
[6]张博. 先秦并列式连用词序的制约机制[J]. 语言研究, 1996, (2).
[7]袁毓林. 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J]. 中国语文, 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