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风险效率分析

2010-03-03贾改梅胡灵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5期
关键词:全额差额计价

□文/贾改梅 胡灵红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风险效率分析

□文/贾改梅1胡灵红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内部资金差额管理模式逐步暴露出在其风险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的弊端。而内部资金全额管理模式实现了市场风险集中管理,因此为广大商业银行所推崇。

商业银行;资金;风险;效率

一、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模式

(一)差额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多年来一直采取差额管理的模式,即将各种负债扣除各种运用后的结余资金上存上级行。上下级行间的资金往来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系统内借款三项内容。上级行按照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资金价格进行计价。下级行结余资金全部上存上级行,上级行给予上存资金利息收入;下级行资金不足可从上级行借入,下级行要支付借款利息支出。上存资金利息收入与借款利息支出的差额,形成差额管理模式下的内部资金收益。

(二)全额管理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速,内部资金全额计价管理模式被商业银行广泛接受。全额计价,英文缩写为FTP,是一种向资金使用方收取资金成本(COF),并向资金提供方支付资金价值(VOF)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不同,在全额计价模式下,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所筹集的全部资金来源均视为上存总行司库部门,并获取相应资金价值(VOF),全部资金运用均视为从总行司库部门借入资金,并支付相应资金成本(COF),资金成本和资金价值的确定以市场利率为基准并按照产品、交易逐项匹配,其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市价为基准、收支两条线、细分到产品”。这种定价机制的建立使资金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的有偿转移成为可能。全行的净利差收入(NIR)被清晰地划分为存款(部门)净利差、贷款(部门)净利差和司库净利差即错配利差,如图1。(图1)

(三)全额计价与差额管理的差别。全额计价模式和差额内部资金利率管理的主要不同点可以用图来列示。(图2、图3)

二、全额管理模式下资金运营的风险和效率分析

图1 全额计价模式下净利息收入构成

(一)差额管理模式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和内部管理精细化以及部门预算业务线条的不断深入,内部资金差额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具体表现在:一是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效果较差。一方面在传统的上存下借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分支机构或业务单元自行匹配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所获得的净利息收入随市场利率变化而波动,即在承担信用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期限错配带来的利率风险。其结果是,总、分行均在不同程度上承担了利率风险,从而导致利率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化,增强了经营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各分行对资金做出的使用安排,对全行而言,往往并非是最好的安排,从而使全行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三是内部资金利率的设置存在一定缺陷。差额计价管理模式下,设定不同期限上存资金(内部借款)以不同利率价格,但是上存资金利率与市场利率在项目种类上不对称,在价格上不匹配,无法与市场价格建立起对应关系,弱化了银行对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同时,内部资金利率品种较少,无法细分到各类产品和不同性质的资金,无法全面引导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二)全额管理模式下。与差额管理模式相比,全额管理模式通过虚拟交易,把利率风险转移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管理,以充分利用该中心的专业化管理优势和资深交易人员,发挥管理协同效应,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同时全额计价后转移定价深入到每一笔交易并直接应用于考核,基层经办人员办理每一笔业务时都可以十分清晰地掌握其能带来的效益,各分支行也能准确直观地分析判断出各项产品、各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从而对业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使管理精细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第一,实现市场风险集中管理,风险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建立全额计价机制后,分行或业务部门办理的每一笔交易按照重定价和现金流特征锁定利差,资金统一汇集到总行大资金池中进行集中运作和风险对冲,司库成为利率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由于其在专业人员、市场参与资格、技术手段、资讯系统等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全行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将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经营存、贷款等资产负债业务的利差不再受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将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市场营销和信用风险管理。

第二,全额计价是分产品、账户、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业务部门的利润贡献,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合理分摊经营费用;二是准确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以合理界定资金成本和资金收益。由于全额计价体系下银行的利差收入可以清晰地划分为存款净利差和贷款净利差,使以资产业务为主的业务部门(如公司部)和以负债为主的业务部门(如个银部)绩效都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FTP要求在系统支持下为每一笔交易实时提供与市场利率联动、产品重定价期限和现金流特征匹配的转移价格,使直观、准确地测定每项产品、每个层级(直到网点)的利润贡献成为可能。

图2 差额资金管理模式示意图

图3 全额计价模式示意图

第三,全额计价为产品定价提供直接依据。商业银行存贷款类产品定价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简化了的定价模型一般如下所述: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营运费用+信用风险溢价+目标回报率

存款利率=资金价值-营运费用-目标回报率

资金成本和资金价值如何计算直接决定了定价是否合理,也是业务经营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争论的焦点。在全额计价模式下资金成本=COF,资金价值=VOF,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转移定价机制能够较好地反映银行获取资金的机会成本和使用资金的机会收益,从而使产品定价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三、推行内部资金全额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充分细化、及时更新的内部价格体系。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制定的合适与否,以及是否能在市场主导利率变化的情况下及时予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内部资金全额管理模式的作用,必须建立一套以市场利率为基础,针对不同期限、不同币别、不同产品性质的交易,分别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定价机制,以此作为调节资金的杠杆。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提高对市场主导利率等相关风险测量的定量化、自动化水平,持续、动态地进行技术性微调,在实现政策导向的同时降低政策转换成本。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及时、准确、鲜明地传递商业银行经营决策信号,引导全行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盈利水平,切实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二)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内部资金全额管理模式依赖于先进、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方面各分支行每发生一笔资产负债业务,都需要与资金中心做一笔虚拟交易,这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另一方面资金管理中心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的监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等,都依赖于先进的数学模型和庞大的金融数据库,这需要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信息科技力量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全行的发展。

(三)建立并实现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动。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实际上也就是以资金为主要对象进行管理。可以说,对商业银行而言,资金计划与财务计划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为增强内部资金全额管理模式的功效,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并实现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体制之间的联动。

[1]王伯明,刘娟,周亮.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提升资金运筹效率.中国金融界网,2009.12.23.

[2]丁友刚,毛付根,陈工孟.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应用.财务与会计,2002.5.

[3]张文武.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计价问题探讨.金融会计,2003.3.

[4]刘纲领.内部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金融会计,2004.4.

F83

A

1.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2.河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全额差额计价
按图结算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纠纷预防与控制措施
运输规划问题算法的改进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
江都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