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010-03-03郭天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率

□文/郭天龙 云 雪

甘肃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文/郭天龙1云 雪2

本文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为主要研

究方法,并运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力度等指标,对甘肃省1978~2008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的是第一产业。

本文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甘肃;产业结构;灰色关联;经济增长

引言

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成长归根到底是由产业成长和产业间循环推动的,因此,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成长和产业间关系协调,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

在西方的经济理论中,对产业结构最早论述的是威廉·配第。他在《政治算术》中提出:“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了产业部门、产业发展及资本投入应遵循农工批零商业的顺序。此后,克拉克受配第等有关思想的启发,在《经济发展条件》(1940)一书中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指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为主向第二次产业转移,随后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由于受到克拉克观点的影响,库茨涅兹(1949)在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为此,库茨涅兹(1957)用50多个国家的截面数据和长期历史数据做了统计分析,认为:(1)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比重,在整个国民收入中随着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下降之中;(2)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来看呈稳定上升趋势;(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都是上升的,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近年来,产业结构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重视,并形成了大量研究文献。国内学者几乎一致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经济增长,而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产业结构相应的变动。

一、甘肃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全,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并且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使甘肃产业结构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1978~2008年,甘肃经济总量及其各个产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5%,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13.1%。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20.4∶60.3∶19.3,演变为2008年的16.1∶40.6∶ 43.3,第三产业上升了19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互不相同。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保持上升趋势,1995年为19.84%,到1999年上升到20.06%,增幅较小,从2001年以后,基本呈稳步下降趋势,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为14.55%;第二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0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00年比重为40.05%,从2001年由下降转为上升,2008年为46.33%,增幅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03年基本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相对稳定,接近40%。(表1、图1)

表1

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在2002年以前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波动较大,呈不稳定状态,2002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4.27%降为2007年的4.88%,降幅为65.87%,而2008年又上升到9.77%;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60.57%,贡献率较大,也符合工业是甘肃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图2)

从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动力度来看,从1995年以后,主要是第三产业,平均为5.25%,第二产业为4.07%,第一产业仅为0.86%。从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发展较为稳定,2004~2008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波动性较大,这正好是甘肃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的时期,此时甘肃的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过渡。(图3)

二、甘肃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图1 甘肃三次产业产值发展趋势

图2 甘肃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图3 甘肃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动

表2 不同时间段三次产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系数表

(一)灰色关联度理论模型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20世纪七十年代邓聚龙教授提出的。他通过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各点之间的距离分析来确定各序列之间的差异性和相近性,从而找出各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系统行为的主要因子。灰色关联分析不需要大量的样本及数据的典型分布,而且计算简单。因此,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灰色关联动态的建模步骤如下:

1、建立原始数列组成的系统特征序列为参考序列(母序列),记作:X0(k)。

2、将原始数列进行初始化、均值化的无量纲处理,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以便于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一般采用初值化和均值化加以处理,即:

本文是选取第t年为基准年,将每年GDP的增加值和第i产业的增加值除以t年的GDP增加值和第i产业的增加值,得出的结果就是无量纲化后的数据。

3、计算每个时刻点上母序列与各子序列差的绝对值,并从中取得最大差和最小差。

5、计算灰色关联度。由于每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程度是通过n个关联系数来反映的,关联信息分散,不便于从整体上进行比较。因此,有必要对关联信息进行处理。本文采取算术平均法计算灰色关联度γ0i。

(二)数据说明。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本文选取甘肃省1978~2008年的GDP增加值作为母序列,即参考序列,选取1978~2008年甘肃省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作为比较序列,即子序列,以上数据均来自2009年甘肃年鉴。本文取n=3,δ= 0.5。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根据以上计算步骤,并考虑到甘肃的实际发展阶段特征,对关联度采取分段计算,目的是更为准确地衡量甘肃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计算可得表2。(表2)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从1979~1990年,1991~1999年之间,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最高,1979~1990年为 0.970139,1991~1999年为0.9395;第三产业次之,1979~1990年为0.940632,1991~1999年为0.924488;最低的为第一产业。虽然第二产业一直是甘肃的支柱产业,但资本密集型是重工业发展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资重心由西向东移,使得甘肃重工业技术升级改造的步伐减慢,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如表2所示,1979~2008年第二产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逐渐下降,而且在2000年以后下降的速度加快。2000~2008年之间,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和以前相比变化较大。最高的为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其次为第二产业,最后为第一产业。说明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小,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加大,同时也说明了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充分,还有待空间的扩展和提升。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的影响,甘肃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小,这就需要甘肃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其他优势养殖业。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甘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分析、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及拉力、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产业结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区域经济发展仍有不协调的地方。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来看,第二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最多,其次为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而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来看,也是第三产业的拉力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而从灰色关联分析中我们看出,在2000年以前,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最大,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最大,与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构成不一致。

因此,甘肃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优势,形成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一,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不大,但内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应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甘肃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气候较为恶劣,不适宜大多种植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调整应适当考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畜牧业的比重,并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服务,以及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使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第二,甘肃重工业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发展仍将以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为依托,要注重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发展路线,延长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在此基础上要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完善创新机制,建立新型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三,把乡镇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劳动力的重点;加强通讯、商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使市场发展有序化和规范化,并充分发挥资源人文优势;加强培育旅游文化市场。

[1](英)配第.政治算术[M].商务印书馆,1978.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81.

[3]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J].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F127

A

1.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保定学院)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