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现
2010-02-18李冉伟
李冉伟
学生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只重定性分析,知识点建立在形象思维上,而高中物理大部分问题不仅要求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且物理教学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那么,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呢?
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搞好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其次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记忆知识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因而上课前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最优化的组织。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备好一节优质课的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创造性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优质课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设计和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参与、互动、体验、探索、实验等活动,要避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告知的状态,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发展极为有利。
2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教材”为“用材料教”。所谓“教教材”就是直接把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以教师滴水不漏的讲授来达到教育目的;而“用材料教”则正相反,它不仅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落实,而且要进行教学设计,要安排教与学的活动,要运用演示、实验、阅读、提问、讨论等形式把教与学的过程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阅读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引导学生学好物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一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能每节课都采用一种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的课题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材内容学生较易掌握的知识可以由教师提出阅读提纲,学生在课堂中按提纲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求发现。在自学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对教材内容抽象、物理现象不明显、过程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教师边巡回边提问,适时进行辅导,这是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发散的,不受限制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3 发挥物理实验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作为物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设计安排学生去完成一些家庭物理知识应用调查和小实验,课堂小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大胆实践。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教材中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耗时少、安全无污染的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另外还引导学生改装实验或设计实验方案,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支持他们就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结论展开讨论和辩论;要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囿于常规,勇于否定别人、“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要允许并支持学生对实验过程发表不同的见解,凡是学生主动设计的实验,只要不构成安全隐患,均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付诸实施。
4 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用考查的方法及时检验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结果。着重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各知识点中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种阶段性成果既可以给学生鼓励与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卷面,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同学,可通过耐心细致地辅导达到能力要求。普遍问题,可通过评析卷面加以解决,使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本阶段的能力要求。对不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总之,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教是为了不教,学才是结果。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把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以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来达到学生学习的高质量。